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1/05 | Esor Huang

Google發音助手:免費練習英文單字發音,能聽出並糾正嘴型錯誤

在2019年(是的,已經推出一段時間),「Google搜尋」中也加入了一個功能,可以幫助我們「練習」自己的英文單字發音,並且透過發音助手,自動指出(聽出)我們不同音節中的發音錯誤,甚至會提供嘴型、發音如何修正的具體建議。

2022/08/08 | 精選書摘

《致勝思維》:經常有人問他們的相異與相似之處,我可以這麼告訴你——科比苦幹,喬丹巧幹

自信是最猛的藥,而勝利是藥販。自信是懷疑、不安全感、驚慌和自卑的解藥,在你失控墜落時拉你一把,在你恐懼和脆弱時給你打預防針。不過沒有人可以替你開處方箋,沒有人可以拿藥給你。你如果不能察覺潛藏內心深處的自信,把它召喚出來,就無法擁有自信。

2022/02/08 | 方格子vocus

荀子跟周星馳都認為「堅持就會成功」,但為什麼「只有堅持」往往會失敗?

藉著《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可以重新溫習,重新找回教育的使命——後天努力、教育勝於先天的天賦、資質。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例如音樂神童莫札特(Mozart),真的是神童?完美音感是天生的?

2022/01/07 |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地震來了!要衝去救孩子,還是先顧好自己?

近來連日地牛翻身,如果——假設如果——地震發生時,你不在孩子身邊,該怎麼辦?

2021/04/01 | 精選書摘

《大腦解鎖》:成長經驗告訴我們犯錯是可恥的,但其實錯誤能強化大腦路徑

那麼,要如何發展出「超級神經迴路」?我們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怕犯錯,甚至在不同情況下犯錯、更正、繼續努力、犯更多的錯,不斷驅使自己向前。

2021/03/03 | 精選書摘

《為自己而寫》:寫作時「調查」佔99%,「想法」佔1%以下

「書寫」的行為中,最重要的是事實。專業寫手的工作,首先從「調查」展開。然後捨棄調查到的90%,在書寫剩下的那10%時,其中的10%才終於是寫「筆者這麼想」。

2021/02/18 | 精選書摘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我們常高估做某件事的結果,卻低估了「不做」的後果

如果我們的大局觀清楚,我們便會知道做這件事的用意為何,為了完成這樣的目的,我們的確是會遇到很多挫折,可是沒有挫折,我們也無法成就做這些事情的意義。

2020/05/04 | Lo's Psychology

肌肉記憶:每項技能,必須勤奮練習

許多日常活動中,也會發現肌肉記憶的例子,它們的共通點均是隨著練習而可獲得改善及自動化的動作。

2019/12/19 | 精選轉載

【插畫】有人打電動紓壓,但我反而是「積壓」

一直慘輸讓人非常不甘心,被隊友說很雷也讓人相當介意,結果導致下班後打電動,壓力不僅無法得到紓解,還讓心情變得格外沉重。

2019/11/07 | 樹洞 - TreeholeHK

高智商不一定帶來成功,「適當練習」才是背後的關鍵(下)

心理學家Anders Ericsson認為記憶力減弱是長期沒有使用大腦記憶功能所致,因此用些少時間重新「reboot」,持續練習就能恢復當年,因此人到中年,依然係有能力繼續學習。

2019/07/19 | 樹洞 - TreeholeHK

高智商不一定帶來成功,「適當練習」才是背後的關鍵(上)

「寧生敗家仔,莫生蠢鈍兒。」哪有家長不希望自己子女成就非凡,鯉躍龍門。不過,智商的高低,是否就是成就的關鍵呢?

2018/09/04 | 山地媽

看《摯友維尼》有感:無所事事的價值

孩子放暑假是否比上學還要忙?看著其他家長都要孩子爭分奪秒學習、做功課,別忘了無所事事的重要。

2018/09/04 | 山地媽

看《維尼與我》有感:無所事事的價值

孩子放暑假是否比上學還要忙?看著其他家長都要孩子爭分奪秒學習、做功課,別忘了無所事事的重要。

2018/08/06 | 王偉雄

年過七十才學彈琴的老太太

有些人退了休便無所事事,終日喊悶,這兩位老人家卻不同,退休生活多姿多彩,除了經常旅遊,留在家裏的日子也有不少消閒活動,樂在其中。

2018/06/25 | 李慧明

導演門將撲救十二碼的功課

導演可能用很多年的時間,只去拍一個數秒令人滿意的鏡頭。看同一段片,運動員看的和電影導演的視角當然不一樣,何況是導演出身現在是全職運動員?

2018/06/20 | 李慧明

導演門將撲救十二碼的功課

導演可能用很多年的時間,只去拍一個三數秒令人滿意的鏡頭。看同一段片,運動員看的和電影導演的視角當然不一樣,何況是導演出身現在是全職運動員?

2018/02/21 | 翰林小書僮

「刻意練習」誤解No.1:離開舒適圈就是邁向成功?

任何一個概念只要普及,通常就產生大量的誤解,使得許多人對「刻意練習」、「離開舒適圈」的理解都不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