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3/25 | 讀者投書

乾旱缺水、冬季霧霾,政府不敢對褐色產業動刀,最後死傷的就是人民

某個在業界相當資深的經理人,表示政府推動產業轉型政策相當合理,「整體產業規模已經太過龐大,對環境帶來沈重負荷,產業轉型對國家社會有利」,但前提是政府制定殘酷遊戲規則。我繼續追問,目前台灣官商關係如此密切,政府會制定殘酷遊戲規則嗎?他說,不會。

2022/09/02 | 綠學院

碳權賭城指南(三):「平台莊家」有四種,在哪裡買碳權最划算?

莊家不希望中間商亂換籌碼,因此由莊家出面開辦碳權交易平台是最為合理的,就跟賭場會有籌碼兌換中心讓你交易籌碼一樣,不過由於有些碳權確實可在外面流通,因此有許多碳權交易平台出現,最主要的就是這四個大類。

2022/01/02 | 綠學院

「碳」該如何定價:「碳費」和「碳交易」,哪一種模式比較好?

碳費或碳稅在執行上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稅費系統來處理,因此行政成本相對較低,適用對象亦相對較廣,但在實務上,也有不同的設計考量。

2018/05/09 | Abby Huang

「生態是我們的唯一飯碗」:人潮、垃圾失控,台灣3大離島擬實施「遊客總量管制」

蘭嶼業者表示,當地最大的賣點就是自然景點和文化,總量管制應該可以保護小島,不過蘭嶼年輕一代現在既想要「向錢看」,但又怕蘭嶼「墾丁化」。

2018/04/26 | 地球公民基金會

月光山下的憂愁:我們的空污應變足夠嗎?

若我們希望全台灣的民眾都能早日享有乾淨空氣的基本人權,釜底抽薪的產業轉型、能源轉型及交通轉型都是不能逃避的工程。

2017/02/21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六):收容所防爆量,抓緊腳步大絕育

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突破這些無感、甚至不願配合的民眾,否則捕捉撲殺政策下,十年都無法解決的流浪動物問題,喊著大絕育口號再十年,可能也還是存在。

2017/02/20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五):「到職半年就最資深」,收容所人力短缺難解

公立收容所面對低薪、工時長、工作強度高等「內憂」,其實和許多民間團體相同,都是靠著熱情支撐,但卻又多了一項「外患」。

2017/02/19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四):收容動物是否已達上限?不能只看「在養量」

雖然不是全部的收容所都已經達收容上限,但其實,有很多動物還沒有真正被領養,而是有合作的店家、動物醫院作為「認養站」分散收容量。

2017/02/15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一):零撲殺上路,收容所「總量管制」行得通嗎?

關說、施壓要求動保機關放水的狀況頻頻出現,江建忠說,若是總量管制能夠好好實行,收容所的動物福利不會有問題,但不論有沒有這項行政指導,他們最擔心的向來是民代施壓。

2017/01/02 | 羊正鈺

「總量管制」擋不住生態衝擊!嘉明湖5日起「封山」

總量管制後每日核准開放176人進入,雖已分散遊客對環境衝擊,但垃圾量卻未減少,遊客將大量廚餘隨意傾倒山屋周邊,吸引黑熊頻頻進入山屋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