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繪畫

繪畫在技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並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動作。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4 | 精選書摘

《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似乎刻意各在梵蒂岡的固定角落活動,王不見王

只要任何環節出錯,名作將永遠不會誕生。然而米開朗基羅卻奇蹟般地克服了所有困難,以四年時間,一人之力完成150個獨立繪畫單元,343個人物,創作出五百年來眾人讚嘆的《創世記》穹頂畫,其成就公認超越對手拉斐爾的顛峰之作《雅典學院》。本書帶您回到故事的起點1508年,一起體驗《創世記》誕生的傳奇經過!

2023/11/19 | 精選書摘

《當平凡走到了日常》:每一個春夏秋冬過去,我都會驚嘆自己又好好地走過了這一年

認真工作、讀書、進修、賺錢,充實的一天是一天。賴床、滑手機、放空、無所事事,懶散的一天也是一天。有時候我會覺得,活著根本就沒有分什麼表現好不好,因為表現好的人一天沒有比較長,要經歷的痛苦也沒有比較少。可是我還是好想表現好,如果不表現好我好像就會被淘汰。

TNL+ 2023/06/02 | 李少民

從毛主席的美術兵到習近平的漫畫家(三):我以為我是咱們家最後一個住過共產黨監獄的人

父親後來在他的回憶錄裡感嘆道:「我194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當時21歲,到64歲時正好43年。我一入黨,就做地下工作。國民黨要抓我,但沒抓到。43年後,我被抓到了。但抓我的不是國民黨,而是共產黨。最大的諷刺是:國民黨抓我,是因為我要推翻它;共產黨抓我,卻因為我在維護它。」

2022/11/04 | 精選書摘

《如何欣賞藝術》:許多畫家都畫過靜物畫,為什麼梵谷的《向日葵》特別美?

讓我們來比較梵谷畫的向日葵以及拉圖爾的寫實花卉。梵谷的花卉與背景都很明亮,沒有拉圖爾那種戲劇性的長色域。我們看到的是既簡化又有表現力的特質。花朵朝向不同的方向,甚至還有一朵是下垂的。梵谷筆下這些花朵,顯現出了獨特的個性!

2022/10/26 | 移人 Migrants' Park

平時是廠工休假只愛畫畫,他是「用畫筆代替說話的菲律賓移工」桑尼

特別安排這次採訪的新住民黃琦妮,是從抖音app上偶然看到桑尼的作品,驚為天人的同時也起了愛才惜才之心,希望這位有才能的同胞能留下來為台灣貢獻;她分析,桑尼雖然具備極高的藝術天份,但個性太害羞、不太善於為自己宣傳,導致他的名氣一直出不了菲律賓圈,因此希望能為他爭取一些媒體曝光

2022/10/20 | 讀者投書

AI繪圖之亂:藝術已死,人類輸了,人工智慧將抹殺台灣藝文產業?

AI繪圖在為來幾年成為繪圖圈的「遊戲規則」將會是勢不可擋的趨勢。真人繪師是否會被淘汰,人類創作藝術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嗎?目前主要有兩派說法......

2022/09/02 | 劉亭妤

AI圖像生成工具打造作品獲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位藝術首獎,什麼是藝術引熱議

傑森.艾倫運用Midjourney製作的作品《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獲得數位藝術類首獎肯定,即使Twitter輿論以「人工智慧創作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只是一個在藝術展上作弊的人」抨擊它,但人工智能創造的圖像可以擊敗人類的藝術已成事實,「人工智慧的顛覆性技術是現在藝術正走向存亡危機的一大因素」艾倫說。

2022/05/29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程式/3D動畫麻瓜也能輕易上手!你也被Midjourney產生的AI圖畫洗版了嗎?

今日不論是作曲或繪畫,AI似乎都越來越得心應手,甚至以極快的速度就能產出完成度相當高的「作品」,當具現化的夢越來越容易實現,難道人類在藝術創作領域也要被取代了嗎?

2022/03/18 | 德尼思化

觀Edward Hopper畫作:喧嘩的靜默,比限聚令更加孤獨

畫作凍結了沈默與空白,強調人之為人,我們的生存本質,由始至終都是孤獨。

2022/02/23 | 德尼思化

觀看Peter Doig:遊走魔幻與現實,風景魔法師

不隨波逐流,遊走真實與魔幻的邊界,Peter Doig默默堅持,以樸實對抗喧鬧。他專心傾情於風景畫,開拓了更多可能,其藝術之道是當代繪畫的罕見奇景。

2022/02/19 | 漫遊藝術史

19世紀歐洲現代化圖像中的辯證:攝影師與畫家如何看待巴黎的都更改造?

現代化下標準化且一覽無遺的巴黎看起來走在文明化的進程之上,透過藝術家的作品呈現這座城市與其周遭變遷中景象,提供大家不同的角度來重新思考19世紀現代化推行的成果與代價。

2022/02/01 | 漫遊藝術史

歐洲風景畫是帝國的夢工廠:旅行畫家奧古斯塔.厄爾眼中的大洋洲

異文化的交會有著諸多的面貌,帝國的視點或許不是那麼僵固,藝術家的個人在地經驗,也許能為他自身的創作帶來更多的曖昧空間。在全球化的今日,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加的頻繁與便利,異文化的交會又會產生出怎樣的藝術作品呢?

2022/01/25 | 漫遊藝術史

羅斯科的繪畫世界,最後如安提戈涅一樣走向自殺的悲劇之路

畫裡的色塊是羅斯科創造的表演者,它們在縱橫之間上演著藝術家最愛的悲劇,歷經多年生理與心理的無數波折,羅斯科選擇在畫中解放自己,其後又如安提戈涅一樣走向自殺的悲劇之路。

2022/01/19 | 德尼思化

《戀人絮語》看丘比特:弓弦拉開,正中你我之心

丘比特的弓箭,比本人更能呈現情慾:箭分兩種,金矢愛人,鉛矢使人憎厭,箭射穿肉體,熾熱激情易成雙面刃。不斷喃喃自語:為什麼他不理睬我?

2021/12/20 | 方格子vocus

抽象藝術觀看指南:多數人望而生畏,其實是現今創作中最好懂的藝術表現形式

直至今日,我們進入當代藝術的時代,我們離開美感經驗轉向哲學思考,藝術家開始關注各式各樣的議題,什麼都有可能是藝術的時代來臨,藝術變得更加混濁不明。

2021/12/06 | 德尼思化

科學的藝術家:從未忽略一點,現代繪畫的天才秀拉

秀拉(Georges Seurat)是科學的藝術家,徹底的理論研究改革、辛苦鑽研,只為保留顏色原有的明度與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