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纖維

纖維(英語:fiber)是指由連續或不連續的細絲組成的物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1 | 精選書摘

《選食》:沒有不能吃的食物,營養師破解外食常見的五大恐怖陷阱

油炸是外食很常見的烹調方式,金黃色的外衣及誘人的香味讓人食指大動。便當裡的主菜(炸雞腿、炸豬排、炸魚排等),小吃店的鹹酥雞、地瓜球,以及速食店(炸雞、雞塊、薯條等),高油食物不僅增加熱量、油脂攝取,還會導致肥胖,而增加胰島素阻抗。

2023/07/18 | 精選書摘

《棉花、絲綢、牛仔褲》:裴洛西肩上的肯特布——「泛非主義的制服」和非洲離散的自尊標誌

從人類誕生之始便與歷史交織的織品,是如何被視為習以為常?它們是如何在歷史中無所不在又處處不可見?對織品的渴望又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成為身份地位、時尚流行的象徵?此書從上古一路爬梳到近代的產業發展,從微小又不被重視的織品,探究世界在織品的命運之輪運轉之下,如何編織成一部部文明的成品。

TNL+ 2023/06/30 | TNL國際編譯

建材超新星:歐美建築師採用「大麻混凝土」,冬暖夏涼又有助淨零碳排

大麻混凝土與一般水泥並不相同,前者會需要與木材、石頭等材料一同使用,才能夠穩固建築物。不過,大麻混凝土確實提供了建築領域一個新選項,因纖維玻璃及泡棉等材料,都可能在製造的過程中,排放出較多的二氧化碳。

TNL+ 2023/02/18 | TNL國際編譯

世界各地「長壽藍區」百歲人瑞都怎麼吃?換算下來每餐花費只需台幣60元

現代人追求養生除了強調運動與營養補充外,飲食層面也大有學問。研究發現世上幾處最多百歲人瑞的地區,接遵行著以原型食物與植物性飲食為主的「藍區」生活模式,而美國知名作家布納特則希望透過簡易食譜讓大眾對藍區飲食更加認識並提高接受度。

2023/02/07 | BBC News 中文

如何控制對甜食的渴望?用水果代替糖能為你帶來的各種益處

少吃糖會給健康帶來巨大好處。它不僅有助於牙齒和腰圍健康,還能提升情緒、記憶力以及改善微生物群,甚至讓我們更長壽。吃水果能解決問題嗎?水果雖然含有天然糖,但水果中的纖維可以降低風險。新研究表明,它或許有助於減少我們對甜食的渴望。

2021/05/15 | 精選轉載

防疫期間與其盲目屯糧,不如掌握7大重點在家打造健康生活

隨著台灣本土疫情的升溫,這期間與其到處盲目屯糧,不如思考如何在家可以提升免疫力,像是多喝水不要熬夜、纖維跟優質蛋白質也可多攝取;相對地,吃太多脂肪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身體只需要適量脂肪,就能健康運作。

2020/12/26 | 照護線上

15種飲食陷阱:「吃太少健康食物」比「吃太多不健康食物」的死亡風險更大

過去我們講到飲食陷阱,很多人會介意在總量吃太多,那這次的研究討論的是藏在藏在細節裡的魔鬼。但如果你仔細看前面的內容,會發現「吃太少健康食物」帶來的死亡風險,會比「吃太多不健康食物」更大。

2019/02/02 | 問8

認識痔瘡成因與預防方法,從此不再有「痔」難伸

體重過重,尤其是正在減肥中的朋友、懷孕、有肝硬化的人。如果是你是全身都比較鬆軟的垮垮人,似乎也會比較容易有痔瘡。當我們有以上狀況,就可能成為「有痔者」。

2019/02/02 | 問8

認識痔瘡成因與預防方法,從此不再有「痔」難伸

體重過重,尤其是正在減肥中的朋友、懷孕、有肝硬化的人。如果是你是全身都比較鬆軟的垮垮人,似乎也會比較容易有痔瘡。當我們有以上狀況,就可能成為「有痔者」。

2018/11/06 | TIME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纖維各有益處,但大多數人攝取量遠遠不足

美國人平均每天攝取15克的纖維,但是美國國家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建議成年男性每日應攝取38克的纖維,女性建議量為25克。

2018/11/06 | TIME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纖維各有益處,但大多數人攝取量遠遠不足

美國人平均每天攝取15克的纖維,但是美國國家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建議成年男性每日應攝取38克的纖維,女性建議量為25克。

2018/10/11 | TIME

6種有效降低乳癌風險的生活習慣

美國的乳癌致死率在1989年至2015年間下降了40%──但有大量研究指出,廣泛採取特定的生活習慣能夠更進一步降低這個數字。儘管目前並無一項單一或絕對能夠防止癌症的方法,科學家仍建議以下的生活習慣有助降低乳癌發生的機率。

2018/10/08 | 精選書摘

《醫學療癒瑜伽》:習慣性便秘有三種,該如何預防與保養腸子?

現代人最多的現象是痙攣性便祕,甚至有人壓力大、不運動又加上常忍住便意,成了這三種都有的混合便祕型態。便祕是萬病之源,便祕累積毒素就容易得大腸癌。

2018/09/19 | TIME

研究:長遠而言,低碳飲食未必對身體有益

「這樣的訊息已經相當明確。我們應該避免僅含極端少量或低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特別是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不應低於總熱量的26%。瑪奇.巴納赫指出,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水準低於10%,那麼早死的風險會更加顯著。

2018/09/19 | TIME

研究:長期而言,低碳飲食未必對健康有益

「這樣的訊息已經相當明確。我們應該避免僅含極端少量或低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特別是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不應低於總熱量的26%。瑪奇.巴納赫指出,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水準低於10%,那麼早死的風險會更加顯著。

2016/08/27 | 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想要白泡泡的滑嫩肌膚,「口服膠原蛋白」到底有沒有效?

大家受到廣告的暗示,常常會感覺:我只要吃了膠原蛋白,接下來腸胃會吸收,血液就會把膠原蛋白分子帶到皮膚底下,然後皮膚就會開始組成膠原蛋白,接下來就會有白泡泡、幼綿綿的水煮蛋肌了;但事情絕對不是像你想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