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

罷免選舉是指為免去一位當選官員職務而進行的特別投票選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1/05 | TJ

【關鍵眼中盯】如果我是林昶佐,知道蔡英文和蘇貞昌要來站台一定嚇壞了

中正萬華的整體選民結構就是個藍大於綠,而且藍軍還很願意出門投票的地方,公投同意票加總最低也有約66000票,高於林昶佐的罷免門檻58756票,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罷免選票上的人最擔心的,就是讓選舉變成「藍綠對決」,而蔡英文與蘇貞昌的站台,就只會加劇這樣的效應......

2021/12/07 | 張宇韶

提案方欠缺正當性且各懷鬼胎,讓「罷免林昶佐」看起來越來越難成功

發起方的罷免理由琳瑯滿目,然而許多理由都是主觀的情緒宣洩或仇恨反應,加上對關鍵連署人鍾小平而言,「罷昶」似乎成了他個人重回國民黨的舞台,讓人越來越看不出來,這與當地的公共事務與政治參與有何關聯。

2021/12/03 | 李秉芳

林昶佐罷免補件審查通過,中選會宣布成案1月9日投票,與中二區補選同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前立委陳柏惟遭罷免後,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也將於1月9日補選,民進黨徵召婦產科醫師、前立委林靜儀投入選戰,國民黨則派出顏寬恆。

2021/11/09 | 林冠任

從親中黑金「贏回正義」的民進黨,可曾想過為何全面執政後「破事」仍在延續?

今天你每指控一個人是「中共同路人」,就等於你的《反滲透法》是修假的,要不就是你執法無能,行政無力;今天你指控台中選舉要穿防彈衣才能選舉,表示在你民進黨多年執政下,台灣仍然有黑金,結果還想告訴我們說誰誰誰當選就是「贏回正義」?

2021/11/02 | 財訊

擔心林昶佐重蹈陳柏惟覆轍,民進黨有「輸不得」的壓力

林昶佐罷免案若成案,民進黨不會再犯下陳柏惟罷免案的錯誤。一方面,林昶佐是無黨籍,和民進黨關係密切,民進黨著手操盤沒有罣礙;再者,萬華地區選民結構綠大於藍,和台中第二選區大不相同,不會再處於挨打的局面。

2021/10/31 | 《思想坦克》

比較2020年不分區與陳柏惟被罷免的票數,對民進黨和基進黨都不太妙

這一次罷免案在五個區的不同意票的票數,都略高於民進黨一年前的不分區得票數,如果這次罷免案動員出來的人數,比民進黨加上基進黨20個月前的不分區得票數少的話,那基進黨是否有拓出全新票源或支持者,就成為一個疑問。

2021/10/29 | TNL 編輯

台中第2選區補選訂於2022年1月9日:林靜儀確認出戰、國民黨人選未定

對於國民黨參與台中市第2選區的人選,國民黨台中市黨部主委林敏霖表示,目前為止前立委顏寬恒仍推辭參選,黨內仍在討論適合人選,應會由選區內推派適合人選應戰。

2021/10/27 | 吳瑟致

避免「因人設事」,討論應回歸到「為什麼民眾需要罷免」開始

討論「罷免權」的制度調整,並不能從「人民好不好行使」來出發,而是要思考既然要提出罷免,那麼就必須對應到一開始「當選」的意義——不是從「檢討地方派系」的視角出發,而是要探討罷免對民主的意義在哪。

2021/10/26 | 《思想坦克》

「刪Q」之後造成政黨與世代對立,國民黨真的贏了嗎?

此次罷免投票先冷後熱,一開始兩黨並未強力動員,但隨著話題升溫,國民黨也開始積極動員,最後就連民進黨也由蔡英文主席正式表態呼籲「反惡罷」,竟催出史上最高的罷免的投票率。但在刪Q成功後,國民黨真的贏了嗎?

2021/10/26 | 精選轉載

反對在氣頭上提高罷免門檻:這次罷免對國民黨來說,其實是飲鴆止渴

如果你在剛成功罷掉韓國瑜的時候,說要上修罷免門檻。甚至,你在保下黃捷的時候說要上修罷免門檻,那都還好說,昨天一輸掉,今天就來吵修法,真的很胡鬧。為了一口氣吞不下,而失掉了中間選民的信任,不管是公投還是總統,得失可能需要好好考慮。

2021/10/25 | 李秉芳

「刪Q」後瞄準林昶佐,朱立倫:一開口就「抗中保台」一定被罷免

林昶佐2次立委選舉的得票,分別以8.2萬票、8.1萬票拿下立委,但最強勁的國民黨對手林郁方兩次都拿下7.6萬票,超過罷免門檻;再加上第二次還有台灣民眾黨的徐立信,也拿下了2.2萬票。

2021/10/25 | TJ

【關鍵眼中盯】不必因「刪Q」而失落,因為民進黨早已「定調」好補選戰場

罷免之前「顏家很壞」加上「拯救國防外交委員會」創造了動員力量預備,加上同意票人數幾乎等於國民黨「動員失敗」窺看台中民意,補選後中二選區出現小綠換大綠的結果,並不是沒有可能——前提是民眾黨不突然宣布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