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妹號事件

羅發號事件,亦稱羅妹號事件或羅佛號事件,是美國與臺灣原住民族之間爆發的一起外交事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06 | 精選書摘

苦苓《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李仙得的行為算不算是「賣台求榮」呢?

鄭成功、劉銘傳、辜顯榮、余清芳、林獻堂、謝雪紅、陳儀、雷震……這些人的名字你一定聽過,但是你真的清楚他們是誰嗎?他們又為台灣歷史的發展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與改變?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作者透過其特有的幽默風格,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讀者敘說這一個個在台灣歷史中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2021/09/26 | 傅紀鋼

【劇評】《斯卡羅》:敘事支離破碎、剪輯混亂失焦、劇情比重失衡,成就一部有正面意義的爛劇

《斯卡羅》原著《傀儡花》主要在談的羅妹號事件本身是個好題材。導演曹瑞原既然已是改編,按理應當可以表現得不錯,不過卻拍成爛劇一部。而本劇最大的問題是導演抓不準重點,造成敘事結構支離破碎。

2021/09/04 | 《思想坦克》

從《斯卡羅》思考歷史小說的曖昧性:一段陌生的台灣史,卻主宰著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如果觀眾看《斯卡羅》已經覺得當時的歷史相當複雜,應該要更加深入由「羅妹號事件」所引起的後續連鎖反應。這件事讓台灣重新站上國際舞台,但也讓我們的命運捲入了國際勢力的爭奪。

2021/08/29 | 傅紀鋼

《斯卡羅》:藉「羅妹號事件」打破大中國民族主義歷史觀,證明了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

《斯卡羅》構成的正反討論與高度關注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現象。它的效應不僅在戲劇本身的好壞,更多的是各方人士對於台灣本土意識的不同反應。首先,「羅妹號事件」便有打破大中國民族主義歷史觀的特殊意涵。

2021/08/20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羅妹號事件、斯卡羅考古揭密:瑯嶠原住民有多強大?社頂遺址發現大量「舶來品」

為何在船堅砲利的西方強權面前,部落族人能夠擊退美國艦隊的征伐、與美方代表平起平坐談判?透過考古學的視角,我們得以揭秘「斯卡羅」在19世紀的強大實力。

2021/08/17 | 方格子vocus

《斯卡羅》那段被遺忘的歷史:從羅妹號事件到《南岬之盟》的來龍去脈

臺灣人打贏美軍,這不僅是歷史事實,而且還是由臺灣原住民斯卡羅人打贏的勝戰,更促使臺灣本島政權首次與列強簽屬雙邊平等條約。這除了臺、美兩方的官方檔案有記載之外,在南臺灣也有流傳「八寶公主」的傳說。然而,這一切得先從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觸礁開始說起。

2021/08/17 | 讀者投書

《斯卡羅》游移的身份認同:非美國人的美國公民李仙得如何看待戰爭與外交?

李仙得的人格特質來自戰爭的洗禮,來自他一個法國人急於建立的美國國族認同,因為有所追求,胸懷一顆美國夢才形塑出來的處事態度。需要不苟、需要方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位置」將每顆石頭蒐藏安放回既定的秩序,嚴格遵照規矩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