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TNL+ 2023/11/28 | TNL特稿

【影評】趙德胤《診所》:從偏狹、重構的診所,直窺緬甸日常裡的生命政治

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診所》,是緬甸出生的趙德胤導演的第四部紀錄長片作品。《診所》聚焦生活在仰光市的翁明醫師,藉由他開設的診所窺見整個緬甸人的生活日常,更在過程中見證了緬甸風雲變色的國家處境。

2023/11/17 | 美國之音

美國國會《緬甸法案》辯論延至2024年,包括反軍政府聯盟請求的5.25億美元援助

2023年7月,試圖推翻軍政府的緬甸民族團結政府,一個從躲藏到流亡的影子政府和三支少數民族叛軍組成的聯盟告訴《美國之音》,他們已向美國國會請求5.25億美元的援助, 其中包括2億美元在非致命性人道援助方面。 這一數字將是國會先前撥款1.36億美元的4倍。

2023/11/10 | BBC News 中文

以色列 vs 哈瑪斯:究竟誰犯下了「戰爭罪」?罪行將如何被起訴?

國際法院(ICJ)是聯合國的一部分,一個國家可以在這個國際法院對另一個國家提起訴訟。而國際刑事法院(ICC)於2002年成立,用於審判個人犯下的上述罪行。這是一個終極法院,只有在國家當局無法或不願起訴時才會進行干預。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以色列並未簽署相關協議,而巴勒斯坦當局於2015年加入了ICC。

2023/07/28 | 精選書摘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恐怖主義、菲律賓南部與羅興亞危機

2015年11月,根據報導,藏身在南菲律賓的馬來西亞叛亂份子計劃結合馬來西亞、菲律賓與印尼境內恐怖組織,包括「回教祈禱團」(Jemaah Islamiyah)與阿布沙耶夫等等,建立伊斯蘭國在東南亞的「正式」分支。他們的目標是在東南亞建立一個「哈里發國」。

2023/05/20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失去雙腿的烏克蘭士兵參與體育競賽、熱帶氣旋摩卡重創緬甸

烏克蘭軍方舉辦了名為「堅不可摧的基輔」(Kyiv Unbreakable)的體育競賽,共有60名烏克蘭士兵參賽。其中,一名29歲的烏國士兵德羅博堅科(Mykhailo Drobotenko),即使先前在俄烏戰爭中於盧漢斯克(Luhansk)地區,遭到地雷攻擊失去雙腿,卻仍然參加了比賽,並在賽事中進行臥推。

2023/04/27 | 一路向南:東協政經研究資訊平台

安華訪中的重要意涵:扭轉過去親美印象,軟實力的文化教育也是重點

安華在過去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過從甚密,以致於被貼上「親美」標籤。然隨著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日增,且安華受到越來越多華裔選民的支持,安華也希望藉由此次訪中改變一般民眾對其過去親美的印象。而除了政治、經濟、外交等硬實力層面的意涵之外,軟實力的文化教育也是重點之一

2023/04/19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分析(一):鎮壓異議人士不擇手段,陷入「雙重政府」僵局

緬甸軍事政變至2023年2月屆滿兩週年,國內情勢持續不穩定,根據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 統計,至2023年2月3日止已有1萬7645人被拘捕,2951人被殺害。緬甸目前也陷入「雙重政府」僵局,分別是代表軍政府的「國家領導委員會」,以及由反軍政府的各方勢力所組成的「⺠族團結政府」,兩者為平行存在。

2023/03/24 | 美國之音

羅興亞難民有望回家?為何中國會介入緬甸羅興亞問題

羅興亞人在2017年遭緬甸軍方屠殺與驅離,大批羅興亞難民流落至孟加拉的難民營。近日緬甸軍政府發言人紹敏通對法新社表示,軍方將通過一項試驗遣返計劃,接受約1000名羅興亞難民回國。學者指出,軍方此舉背後有來自中國的壓力,但未來中國能否在解決難民困局上扮演關鍵角色,仍有待觀察。

2023/01/18 | 無國界醫生

難民營助產士蘇衍霈:看著羅興亞人無助的淚水,我很抱歉地不禁想起「無間地獄」

看著這些無助的淚水,我很抱歉地不禁想起「無間地獄」。這些活生生的人們,她/他們經歷一個一個輪迴的傷痛和悲劇。如果你問他們哪兒是家,他們會回答是緬甸。如果你問他們是什麼人?他們會說自己是:「Arakan(阿拉干人)。」如今在難民營中,沒有得到國際認同,失去公民身份,沒有法律地位,沒有尊嚴地等候。

2023/01/14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安華首度出訪赴印尼會佐科威、特斯拉新廠傳將落腳印尼、泰拚觀光防疫政策大轉彎

東協國家新上任的總理,普遍上會以印尼為其第一次正式出訪的目的地,而去年11月成為馬來西亞第十任首相的安華亦如此,他在1月8日至印尼展開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 印尼新首都是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議題,因為印尼將首都遷移到加里曼丹,較接近大馬東部的沙巴與砂拉越,兩者皆位於婆羅洲。根據安華,沙巴與砂拉越將受惠於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的發展,而目前已至少有十家企業決定投資新首都發展項目。馬印兩國在雙方領袖會面時,簽署了多項經濟合作協議。

2023/0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誰是「緬甸賓拉登」?僧侶威拉圖長期煽動仇視羅興亞人,如今獲軍政府頒國家獎章

被冠上「緬甸賓拉登」的稱號緬甸僧侶威拉圖(Wirathu),長期以來以其民族主義式的反伊斯蘭言論聞名,尤其是針對少數民族洛興雅(Rohingya)穆斯林的發言。 威拉圖在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政府時期以煽動叛亂罪名關入大牢,但前年軍方發動政變後便獲釋放。

2022/09/17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泰眾議院將大麻法草案從議程中刪除|臉書助調查緬甸鎮壓羅興亞人|菲總統小馬可仕將訪美

泰國政府在今年6月9日將大麻合法化之後,民眾只需在食品藥物管理局設置的網站上登記,便可在自家種植大麻,且無數量限制。然而泰國政府在當時僅將大麻從毒品名單中除名,仍未通過相關法令配套,形成了法律空窗期。

2022/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聯合國調查緬甸重大人權罪行,臉書提供數百萬貼文資訊助調查

過去臉書被指責散布助長緬甸暴力的仇恨言論,近日臉書母公司Meta稱已自主提交數百萬則貼文資訊給聯合國緬甸調查小組,以協助調查緬甸軍方可能犯下的戰爭罪和種族滅絕罪。

2022/08/25 | 無國界醫生

【專訪】羅興亞人大屠殺五周年,三位難民談他們被迫離開緬甸後流離失所的生活

我想對全世界和我一樣的年輕人們說,一定要把握機會盡你們所能地學習,我們羅興亞難民並沒有這樣的機會。我們被當作賤民對待,而這些對我們權利的剝奪也逐漸演變成了迫害。

2022/06/30 | BBC News 中文

美墨邊境偷渡慘案釀50死:盤點世界四條最危險的非法移民路線

聯合國機構國際移民組織(IOM)估計,自2014年以來,近五萬名移民在試圖偷渡到美國或歐盟等目的地時喪生或下落不明。這個機構認為,死亡和失蹤的實際數字可能更高。世界上最危險的非法移民路線有哪幾條?為什麼這些路線如此危險呢?

2022/03/23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美國判緬軍「種族滅絕」,國際施壓盼有望改善羅興亞人處境

羅興亞人遭受迫害事件幾乎天天上演,緬甸軍政府利用殘忍不人道的手段對該少數民族進行殺戮、強暴、酷刑,就算受到人權組織譴責,緬甸軍方的暴力行為依然持續進行。如今美國國務院公開為羅興亞人發聲,希望可以為羅興亞人權迎來曙光。

2022/03/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登政府認定,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暴行構成種族滅絕

拜登政府宣布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的暴行構成種族滅絕與危害人類罪。自冷戰以來,美國曾對波士尼亞、盧安達、蘇丹達佛大屠殺、伊斯蘭國對伊拉克亞茲迪人等少數族裔的攻擊等,以及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的迫害,使用「種族滅絕」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