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
被壓迫民族的反抗:緬甸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
雖然說國際上普遍同情羅興亞人的處境,並譴責緬甸政府與軍方的作為,但是ARSA的出現不見得會有助於此態勢的持續,反而可能受到緬甸政府宣傳的影響,而視其為恐怖組織
一名生活在若開邦邊境的羅興亞人社區長者Shah Alam說,他週遭三個村莊的30個年輕男子都加入若開救世軍,「為我們的自由而戰」。
一名生活在若開邦邊境的羅興亞人社區長者Shah Alam說,他週遭三個村莊的30個年輕男子都加入若開救世軍,「為我們的自由而戰」。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孟加拉邊境警員向記者表示:「我們已被下令禁止羅興亞人入境,但我如何拒絕提供疪護給一個因寒冷而瀕死的新生嬰兒?」
上篇,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兒童之聲》主席沙米拉(Sharmila Sekaran)點出了執政者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Political Will),即是政府堅決執行政策的意圖或承諾,尤指不受歡迎、或無法立即成功的政策。先不論漫長的「解決」過程,無國籍議題的「改善」在馬來西亞已面臨重重關卡,其中之一便是執政者缺乏沙米拉口中的「政治意願」。
在馬來西亞報章上,時不時會看見記者採訪的無國籍小孩個案。這些小孩因各種原因無法成為大馬公民,若將個案統合起來至少接近30萬或更高。他們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無法擁有最基本生活保障,包括身而為人的權利,若無相應的改善措施,他們的命運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一代又一代受困於身份的牢房裡,忍受無形的壓迫和歧視......使人動彈不得但又無法脫離。
上篇,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兒童之聲》主席沙米拉(Sharmila Sekaran)點出了執政者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Political Will),即是政府堅決執行政策的意圖或承諾,尤指不受歡迎、或無法立即成功的政策。先不論漫長的「解決」過程,無國籍議題的「改善」在馬來西亞已面臨重重關卡,其中之一便是執政者缺乏沙米拉口中的「政治意願」。
在馬來西亞報章上,時不時會看見記者採訪的無國籍小孩個案。這些小孩因各種原因無法成為大馬公民,若將個案統合起來至少接近30萬或更高。他們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無法擁有最基本生活保障,包括身而為人的權利,若無相應的改善措施,他們的命運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一代又一代受困於身份的牢房裡,忍受無形的壓迫和歧視......使人動彈不得但又無法脫離。
翁山遭暗殺後,軍政府上臺,緬族的將軍們不旦沒有遵守《彬龍協議》,反而提出「大緬民族」主義這個單一民族政策
在示威者群眾中,有兩名反示威者力挺翁山蘇姬並遣責該示威活動。一名在2007年以難民身分到達倫敦的汀林(Htein Lin)表示:「翁山蘇姬是我們的合法領導人。」
雖然說國際上普遍同情羅興亞人的處境,並譴責緬甸政府與軍方的作為,但是ARSA的出現不見得會有助於此態勢的持續,反而可能受到緬甸政府宣傳的影響,而視其為恐怖組織
「我們在先前曾委任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做過獨立調查,我們將依安南所領導的委會員所作之調查作出回應。」
柬埔寨總理洪森表示,不同意國際社會過度干涉緬甸的羅興亞人危機,應該由緬甸自行解決。這與目前國際社會與國際組織批評緬甸處理羅興亞問題不當的態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