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

美國人指的是美國公民。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15 | 精選書摘

許濬《大其心》:貝爾實驗室少數族裔維權,我決定「敢為天下先」

書中作者分享他自我期許和精彩的人生軌跡。他深入淺出地講述職業生涯中美國的經濟、科技、和平權問題,具體展現親身經歷的貝爾實驗室的兩大主軸——創新精神和卓越技術的養成和運用,以及個人高效幽默的領導力、卓越管理能力、帶領千軍萬馬領航美國高科技的過程、和志在必得的堅持。

2023/01/30 | BBC News 中文

美中頻頻就「香港問題」唇槍舌劍,布林肯訪中前夕拜登宣布延長援港措施

近日美國官員頻頻就香港問題發聲,新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1月25日晚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線上論壇發表上任後首個公開演說,他批評北京上月對香港《國安法》釋法,擴大香港行政當局影響法庭案件的權力,且不受司法機構監管,恐進一步削弱司法獨立。

TNL+ 2023/01/26 | 黎蝸藤

不同時代、史觀與意識形態的「美國通史」多如牛毛,我會建議先從「中間」讀起

1980年左派學者的津恩(Howard Zinn)的《美國的人民史》(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一反以往美國歷史學家對美國的正面描述基調,「從人民」的角度,實際是從原住民黑人等弱勢族群的視角,把美國寫成一段罪惡暗黑的歷史。一書激起千層浪。在此之前,美國歷史學界縱然有很多重大爭議,但多數還留在學界。這本書是「出圈」的著作,關乎如何看待美國這種事關國本的「基本論述」問題。

2022/02/09 | TNL 編輯

在美國時是美國人,在中國時是中國人:北京冬奧滑雪女將谷愛凌精心策劃的人設,掩蓋不了國籍爭議

雖然谷愛凌試圖打造自己為女性楷模的形象,不過當許多運動員、特別是女性運動員接連替傳出曾遭中國高官性侵的網球好手彭帥發聲時,谷愛凌缺席了。外界也懷疑,選擇做一名中國選手的她,避談敏感議題還能多久?

2022/01/17 | 精選書摘

《改變世界文化的13本書》:富蘭克林的白手起家故事,是美國夢最難以抗拒的神話之一

美國人今日談論金錢和成功的方式,與富蘭克林對這些事物的構想密不可分。他告訴讀者:「不要浪費。不要浪費時間、要常做有用的事、停止所有不必要的行為。」

2021/10/08 | 精選書摘

《集體倦怠》:當你的「休息時間」感覺就像工作時,你就很難從勞動的日子中恢復過來

人們將有時間和空間來參與思想討論和尋求新的思想;在朋友和家庭中享受快樂;嘗試新的技能,僅僅因為它們能讓我們快樂。這些東西從理論上講,不久之後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如今,這種願景聽起來是一個烏托邦,或者至少是一種幻想。

2018/06/12 | 王陽翎

千尋為何不殺死湯婆婆?宮崎駿介意被謠傳是「無臉男」—話說《神隱少女》(上)

當年美國人看不懂《神隱少女》,宮崎駿如何理解這件事?另外,有指他有意借《神隱少女》諷刺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但是,這真是他的創作原意嗎?作者就多年來一系列的討論,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2018/06/12 | 王陽翎

千尋為何不殺死湯婆婆?宮崎駿介意被謠傳是「無臉男」—話說《千與千尋》(上)

當年美國人看不懂《千與千尋》,宮崎駿如何理解這件事?另外,有指他有意借《千與千尋》諷刺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但是,這真是他的創作原意嗎?作者就多年來一系列的討論,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2017/10/24 | 王偉雄

身份認同的界限

到目前為止,「世界公民」只是一個理想的概念。各國的人雖然同處地球,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可是,這些共通之處未能發揮足夠的凝聚力,令所有地球人成為一個「我們」。

2017/10/24 | 王偉雄

身份認同的界限

到目前為止,「世界公民」只是一個理想的概念。各國的人雖然同處地球,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可是,這些共通之處未能發揮足夠的凝聚力,令所有地球人成為一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