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

美國夢(英語:American Dream)是美國的一種理想(民主,權利,自由,機會和平等),其中自由包括繁榮與成功的機會,以及向上流動性。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王品董事長陳正輝:等市值夠大再續「美國夢」,菲律賓「快樂蜂」併購擴張值得效法

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讚許菲律賓「快樂蜂」。它拓展海外的模式,成在當地比麥當勞展店還多3倍的速食品牌,但前進美國開店卻踢到鐵板,於是快樂蜂乾脆併購美國甜甜圈品牌Dunkin' Donuts「以夷制夷」,運用資本力量再結合母公司供應鏈,協助其開發與成長。

2023/03/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近年積極對外宣傳的越南,為何對關繼威奪奧斯卡獎似乎興趣不大?

做為派駐越南的外國記者,對於越南媒體怎麼報導楊紫瓊、關繼威當然會好奇,尤其關繼威還是在胡志明市出生的華人。只是,連續多天觀察,越南媒體對於關繼威似乎興趣不大,對他與越南的淵源更是草草帶過。

2023/02/27 | BBC News 中文

雨林、搶匪、美國夢:90後中國人偷渡「潤美」的新路線

除了身體工作的勞累,許多成功偷渡者也有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包含對於工作或官司的不確定性,對於家鄉親人的擔憂及罪惡感,或者在生活上因為語言不通遭遇困難甚至種族歧視等。同時,他們還遭遇一些網友的涼薄譏嘲或是民族主義者的攻擊。

TNL+ 2022/06/11 | 蔣汶耕

【書評】游朝凱《內景唐人街》:小說與劇本交叉對話,一齣諷刺現實的華人移民悲喜劇

能細膩地寫出台裔移民背景,甚至穿插著不甚熟稔的台灣話,來自作者游朝凱的成長過程。他更結合自己曾擔任影集《西方極樂園》的編劇經驗,將這本華人移民悲喜劇如實呈現。

2022/02/28 | 精選書摘

《螺絲愈來愈鬆》推薦序:消逝的美國夢與還沒醒的美國人

本書作者堪稱這個世代最優秀的政治記者,他以小說般的筆法、萬花筒般的取景,記述1978到2012年間美國發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次貸風暴、美國製造業衰頹、金錢對於政治的影響等,深入針貶美國深陷其中的重重危機,內容引人入勝,是作者格局最恢宏的作品。

2022/02/19 | 精選書摘

【散文】陳偉棻〈香港夢〉:在香港這個淘金之地華麗的夢想背後,是日復一日的飄搖驚惶

我聽到香港夢這三個字愣住了,我沒有想過,我跟那些追逐美國夢的上世紀華人移民,有那麼本質上的相似。我們做的工作可能不是洗盤子和守著烘乾機,我們不在街頭幫人畫像也不在中國城做著要躲警察的生意,但是離鄉背井又怕一事無成的壓力,從來都沒有變過。

2022/01/22 | 精選書摘

《美國女孩》導演與製片札記:希望這個劇本、這部電影可以打動到你,提醒我們活在一個有愛的世界裡

研究所同窗的李冰在短片《姊姊》即扮演劇本顧問,《美國女孩》是我們首次以共同編劇身份合作。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從回憶的亂絮中爬梳理路,在看似無關的事件中找到因果關係與戲劇伏流,再盡可能不著痕跡地將日常「還原」給觀眾。

2022/01/17 | 精選書摘

《改變世界文化的13本書》:富蘭克林的白手起家故事,是美國夢最難以抗拒的神話之一

美國人今日談論金錢和成功的方式,與富蘭克林對這些事物的構想密不可分。他告訴讀者:「不要浪費。不要浪費時間、要常做有用的事、停止所有不必要的行為。」

2021/11/20 | 溫溫凱/地下電影

【2021金馬獎】專訪《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下):來一碗聖代,說一聲「it’s so good.」

《美國女孩》入圍本屆金馬獎7項大獎,影評盛況空前地一致盛讚(絕非欺騙觀眾的宣傳詞),金馬影展更是一票難求,映後則高居觀眾票選第一名,在這之後,所有關注台灣電影的人都好奇著問,導演是誰?透過本篇專訪,了解導演阮鳳儀的創作核心。

2021/11/20 | 溫溫凱/地下電影

【2021金馬獎】專訪《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上):那可不是只要活著就能辦得到的呀

《美國女孩》入圍本屆金馬獎7項大獎,影評盛況空前地一致盛讚(絕非欺騙觀眾的宣傳詞),金馬影展更是一票難求,映後則高居觀眾票選第一名,在這之後,所有關注台灣電影的人都好奇著問,導演是誰?透過本篇專訪,了解導演阮鳳儀的創作核心。

2021/10/28 | 溫溫凱/地下電影

【2021金馬獎】《美國女孩》影評:與楊德昌的冷調不同,溫柔承接台灣人破碎的美國夢

《美國女孩》從台灣兩代的破碎美國夢展延而出,當兩代人同時從美國歸返台灣之際,其對應而出的失落不盡相同,各自哀愁也不堪言說,而影像則在細膩且縝密的時代洞察力之中,張力如「水花」般緩緩流洩,浸入心頭。

2021/05/03 | 精選書摘

《製造快樂公民》:美國夢與功績主義,崛起的正向心理學與「快樂產業」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一再表示很愛《當幸福來敲門》中的主角,因為他是「美國夢的具體化身」。但是史密斯漏講了一點:像主角這樣的人其實是少數特例。美國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也是最不平等、底層脫貧極困難的國家之一。

2021/03/21 | Kristin

【書評】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美國夢的另一面,倖存者綻放出的文學生命之花

「我們孕育於美。」一語道出了《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必須被書寫出來的原因,寫作、繪畫、養育下一代也是人類企圖複製美的方式之一,將己身放入自行創造出的場景之中,然後漸行漸遠。

2021/02/26 | 讀者投書

《絕望者之歌》:被拋棄的底層白人勞工,曾幾何時「美國夢」只為菁英階級服務

其實,這個人,不一定要是川普,而可以是說出任何類似言論的、爭取這群白人底層勞工認同的人。所以,這股情緒不一定只能由川普承接,一旦這樣的意識被挑起,它就不會沉寂,甚至會自我轉化或被有心人士接收利用,更有甚者,便是走向極端。

2020/12/10 | 精選書摘

《家鄉裡的異鄉人》:如果我要寫信給路易斯安那州那些右派朋友,我會這樣說

這些底層右派白人原本自認能順利追逐美國夢,但在聯邦政府干涉下,讓他們覺得遭受移民、女人、黑人等弱勢群體的「插隊」。如今,政治正確的風氣卻讓他們飽受圍剿與嘲諷,不敢說出內心感受,使他們的處境宛如家鄉裡的異鄉人,直到敢言的民粹領袖川普為他們出一口氣。

2020/12/10 | 精選書摘

《家鄉裡的異鄉人》:從討厭騙子,一路滑坡到憎恨聯邦政府,為何有這種跳躍?

社會學家霍希爾德造訪路易斯安那州,該地是茶黨運動的重鎮,孕育出無數死忠的右派群眾,堪稱川普現象的推手。作者發現,她這些右派朋友的主觀感受,和他們的客觀處境往往相互矛盾:他們明明是最需要福利救助的社會底層,卻反對「大政府」又支持大企業。這種弔詭從何而來?

2020/11/11 | 精選轉載

美國大選觀戰隨談:這個歷史時刻,對台灣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台灣人會把一場沒有票可以投的選舉當成自己的選舉來投入,反映出的是小國的命運逐漸被鎖進美國霸權興衰的現實。然而這個歷史時刻對台灣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