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太空總署

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英語: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作NASA,/ˈnæsə/,音譯:納薩)是美國聯邦政府的獨立機構,負責制定執行美國的民用太空計畫及進行航空科學和太空科學研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9 | 精選書摘

《NASA的太空蜜蜂》:蜜蜂能在太空裡飛嗎?「太空蜜蜂」將能幫助我們上火星?

自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19年開始派遣機器「蜜蜂」幫手前往國際太空站,就幾乎每天都有愈來愈聰明的機器人問世。機器人技術的歷史其實超乎想像地漫長,且與人工智慧關係密切。從古代傳說中的機械人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車,如今這已然是成長最快速的科學研究領域......

2023/10/14 | BBC News 中文

美中競爭重返月球激發太空科技投資,成為全球經濟「看不見的支柱」

說到地球之外的金融商機,這還只是冰山一角。「發射是一個價值100億美元的機會。然後有基礎設施,比如建造衛星,這是一個價值約300億美元的機會。然後又有應用,這是一個價值8300億美元的機會。」他並非是唯一提出大膽主張的人。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估算,全球太空產業到2040年可能增長至每年超過一萬億美元。

2022/11/18 | TNL 編輯

美國宣布國際太空站延用到2030年:日本加入合作、近代首位非美國人即將登月

隨著美國宣布延長國家太空站計畫的時限,日本也決議參與計畫至2030年,而日本官方甚至對外宣稱,將有一名日本太空人參與登月計畫,不過俄羅斯對該計畫的態度卻讓人難以捉摸,前不久才決定2024年離開該計畫,沒多久卻又改口稱至少會續留到2028年。

2022/10/02 | BBC News 中文

NASA「行星防禦計劃」實驗,以飛行器直接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改變軌道

實驗室的任務系統工程師艾琳娜・亞當斯博士(Dr Elena Adams)表示,知道我們有一個行星防禦計劃,「地球人應該能睡個好覺」。

2022/09/22 | BBC News 中文

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採得「令人驚異」的岩石樣本

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毅力號」項目研究人員舒斯特說,「如果(古代的傑澤羅)狀況在過去25億年間的任何時段裡,有過和地球上類似的條件,我認為,我們差不多就能說——至少能假設,生物活動會在岩石上留下讓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印記。」

2021/11/02 | TNL 編輯

太空中最好吃的墨西哥玉米餅誕生,太空花園種「哈奇辣椒」替太空人加菜

太空人麥克阿瑟10月30日在推特上發文,分享自己的「週五盛宴」,他們用剛種出的辣椒、墨西哥烤牛肉和番茄,製作「太空中有史以來最好吃的墨西哥玉米餅」。太空站至今已經成功種植了數種植物,包含3種萵苣、大白菜、水菜、羽衣甘藍和百日菊,未來還規劃種植番茄、莓果和豆類。

2020/10/31 | 周雪君

加泰NASA來了

加泰政府面對新一波疫情殺到埋身,衛生部門考慮再度封城、醫療系統再受嚴峻考驗、失業率節節上升之際,突然宣布投放250萬歐元,建立自己的太空總署——加泰NASA。這一下真的讓756萬加泰人民驚呆了。

2020/07/24 | TNL 編輯

科學家發現「嬰兒期太陽」,罕見全家福照片曝光

歐洲天文台架設於南美洲的望遠鏡,最近捕捉到一張罕見照片,畫面中是一顆相當於「嬰兒期太陽」的恆星,以及環繞它的兩顆行星,形成全家福景象。

2020/06/01 | TNL 編輯

SpaceX成功把人送上國際太空站,無法再「壟斷」市場的俄羅斯每年可能損失2億美元

台灣/香港時間6月1日1:24,由SpaceX打造的太空船,成功將NASA太空人送抵國際太空站。過去,這項「載太空人往返」的工作主要由俄羅斯壟斷,SpaceX的成功,對俄國航太業來說應是個「警鐘」。專家表示,SpaceX等民間企業崛起,恐使俄國望塵莫及。

2020/05/31 | TNL 編輯

「獵鷹9號」火箭升空:美國暌違9年重返太空,民間企業參與太空開發的時代來臨

由民間企業SpaceX製造的「獵鷹9號」火箭,30日順利將2名太空人送往國際太空站,宣告美國重返太空,這次計畫堪稱NASA歷來賦予民間企業的最危險任務,也象徵民間企業正式參與太空開發時代來臨。

2020/02/07 | 港台電視31

零距離科學:從火箭方程到小型火箭──載人太空計劃的過去與未來 

今集《零距離科學》,將會和大家講解火箭方程,解構美國太空總署新研發的載人火箭,還可以看看各種小型火箭的設計,不要錯過!

2019/08/09 | 港台電視31

零距離科學︰我們能否接觸外星文明?重訪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計算的,是在銀河系中可能和我們通訊的文明的數量,試想想,銀河系的直徑達十萬光年,如果我們和另一個符合條件的文明各自在銀河系的一端,兩個文明要存在多久才能遇上對方?

2019/07/25 | 精選書摘

《我在太空的340天》:我他媽的六個月後就要上太空了!

他用食指戳了我的胸口3次,並直勾勾地盯著我的眼睛。「你皮給我繃緊一點,」他說:「因為6個月後我們就要一起上太空了。」

2019/07/24 | 精選書摘

《我在太空的340天》:我他媽的再六個月就要上太空了!

我跟在他身後走進一間私人辦公室,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什麼惹到他。他用食指戳了我的胸口3次,並直勾勾地盯著我的眼睛。「你皮給我繃緊一點,」他說:「因為6個月後我們就要一起上太空了。」

2019/07/23 | 精選書摘

《我在太空的340天》:對我來說,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人就是全人類

有時我望向窗外會不禁想起,我所珍愛的一切事物以及全人類(除了我們6個以外),是生、是死,都在地球上。不過我也很清楚,現在和我一起住在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人,對目前的我來說就是全人類。

2019/03/04 | 李修慧

美國不想再買俄國「太空機票」,SpaceX研發的載人太空艙成功發射

2011年開始,NASA只能付錢跟俄羅斯買「太空機票」,讓美國太空人能夠搭上俄羅斯「太空便車」前往國際太空站。這次試射若成功,美國將重新擁有「載人上太空」的能力。

2019/03/04 | 李修慧

美國不想再付錢買俄國「太空機票」,SpaceX研發的「載人」太空艙成功發射

2011年開始,NASA只能付錢跟俄羅斯買「太空機票」,讓美國太空人能夠搭上俄羅斯「太空便車」前往國際太空站。這次試射若成功,美國將重新擁有「載人上太空」的能力。

2019/02/17 | 余海峯 David

機會號的自白:人類朋友您好,我是機會號

精神號和我的任務本來只有90天,我們卻都超額完成了,這讓我非常自豪。過去15年間,我總共走了45公里有多的路程,打破了人類製造的探測車行走的距離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