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

美日同盟(日語:日米同盟/にちべいどうめい Nichi-Bei Domei)是日本和美國之間的軍事聯盟,被編入了美日安保條約中,該條約最初是在1951年,1952年生效,1960年修改。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23 | 《思想坦克》

日本國防戰略大改變應對台海有事,台灣須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

從日本提出三國安戰略文件,到美日峰會對此文件背書,美日同盟未來的發展,的確會有諸多行動是圍繞在應對「台海有事」。日前CSIS的台海兵推想定演練也顯示,日本是否願意配合甚至參與,會是在中國侵台戰爭中能否擊潰北京的關鍵要素之一。

2022/07/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批准《2022防衛白皮書》:台灣局勢記載頁數較去年倍增,新設章節分析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有關兩岸(台灣與中國)的軍事平衡,防衛白皮書指出,整體而言,朝對中國方面有利的方向變化,其差距有年年擴大的傾向。今後兩岸軍力的強化、美國的對台軍售、台灣自主開發國防主力裝備等情形值得關注。

2022/07/10 | TNL 編輯

美國務卿將訪東京弔唁安倍晉三、財政部長取消訪日部分行程,拜登下令全美降半旗至10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今(10)日透過聲明表示,布林肯將會拜訪東京弔唁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並且與資深日本官員會面。財政部官員表示,葉倫仍會按照計畫出訪日本,預計在下週二與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會面。

TNL+ 2022/05/29 | 恕我無法支持

拜登的「Yes」是失言還是表白?美日同盟之下必然的印太「戰略清晰」

面對印太局勢的現實,不論美國政府採用再多柔性的修辭,實際上都必須建構中國包圍網,更不可能放任中國侵略台灣。就算美國在解決通膨的路上暫時還需要中國工廠,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清晰已經成為必然。

2022/01/03 | 霧谷晶策

日相岸田文雄支持率居高不下,走出有別於安倍晉三與菅義偉的對中路線

目前的岸田內閣,在民意支持度升高的狀態下,能較有餘裕,對中國釋出一定程度善意。雖然以安倍為首的保守派,仍掣肘岸田稍微對中友善的政策,但相較於先前安倍內閣、菅義偉內閣,岸田已走出不一樣的路線。

2021/04/17 | 德國之聲

菅義偉訪美與拜登會談,「台灣問題」將成美日關係試金石

美日兩國希望週五(4月16日)在白宮舉行的雙邊峰會上,重建失去的信任,加深合作。此前日本媒體列出的美日領導人將談論的5項議題中有3項都涉及台灣。有德國學者分析認為,台灣議題可能成為檢驗日本對美國忠誠度的「試金石」。

2021/03/31 | 德國之聲

台海戰爭恐怕迅雷不及掩耳,印太戰略下日本能否幫忙?

台灣海峽未來幾年逼近戰爭邊緣說法近來常被提出。面對可能爆發的衝突,鄰近的日本,雖然基於軍隊自衛原則,無法直接出兵,但是在國際戰略上,仍有其重要價值。

2021/03/17 | TNL 編輯

拜登團隊首場外交出訪,美日「2+2會議」討論民主價值同盟合力抗中

布林肯和奧斯汀的出訪,是拜登政府的首次內閣高層訪問,目的是向亞洲的盟友們證明並維繫美國在此區域的影響力,而這也代表了這趟旅程中的會晤,多半會是在談中國及北韓帶來的威脅。

2018/01/30 | 謝子涵

富國強兵還是發展經濟?從地緣政治看日本外交戰略

推動一項政策往往會有其推動背景脈絡,從地緣政治(探討個人、組織或團體,因空間分佈地理因素,經營政治的手段及方法)來看日本的外交思惟,從中反思台灣的外交,在推動上應有什麼樣的中心思想,是否往後能加深論述台灣新南向戰略「重新定位」、「重新構築」、「自我改造」、「重新打造」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