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 《科學月刊》 「看進」畫作中隱藏的訊息:透過紫外線、紅外線、X光,逐步尋找畫作的祕密 利用不同波長的光來尋找畫作的祕密,是一種不傷害畫作的方式,也被稱為藝術品的非破壞性科學檢測。雖然能讓我們快速了解畫作的基本狀況,但獲得畫作訊息的同時也會發現更多疑點,因此必須配合不同的檢測技術交叉比對分析結果,這往往也考驗著研究人員及修復師的知識底子與操作經驗。 修補畫作 美術 More... 波長 修復 X射線 紅外線 吳宛瑜 藝術品 紫外線 台南市美術館美術科學研究中心 藝術修復 2022/05/14 | 漫遊藝術史 《漫遊按讚藝術史》 序言:這套書將「藝術史」視為動詞,提供各種親近藝術史的路徑 藝術史像是浩瀚的銀河系,匯集一個又一個星座,並且不斷地擴展變動。簡言之,這套書將藝術史視為動詞,提供各種親近藝術史的路徑,指引各樣閱讀藝術史的方式。我們特別在文章起始和篇章文末,規劃「提問」和「延伸思考」單元,從「讀」藝術史,進一步「想像」未來的藝術史。 漫遊藝術史 藝術 More... 美術 藝文 2021/08/18 | 漫遊藝術史 台灣傳奇藝術家張義雄(下):以其執著與叛逆之心志,求索常規之外的可能性 若我們更了解張義雄的生命歷程,乃至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或許更能理解其作品中的構思與特色,因而更緬懷張義雄這個人,以及他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品。 張義雄 台灣美術史 More... 美術 藝術家 張義雄自畫像 紅衣小丑 非洲甕仔 二男一女 驢 水門 賣魚 巴黎街景 巴黎酒吧 小星星之曲 吹鼓吹 2021/08/18 | 漫遊藝術史 台灣傳奇藝術家張義雄(上):不當別人的尾巴或三明治的夾層,亦不願在獨裁制度下苟活 彙整一些關於張義雄生命的小故事,作為小小的紀念,並期望讀者能藉由這些故事,更深切認識張義雄的作品在台灣美術史上的獨特價值,而更喜愛他的創作。 張義雄 台灣美術史 More... 美術 藝術家 陳澄波 廖德政 謝里法 繪畫 台灣美術展覽會 2021/07/21 | 方格子vocus 天篷兒童的白金階梯:在才藝的競技場上金錢並非萬能,但依舊是十足威能 我深感導向成功的超高效方法經常是非常違反人性的,不能好逸惡勞、必須長期忍耐、犧牲享樂或做其他事情的時間,甚至要拉上其他人——通常是母親——傾盡人生的精華歲月去追求一門藝術,願意犧牲到這樣的地步,也著實值得敬佩。 天篷人 富豪 More... 有錢人 社會階級 富過三代 藝術 音樂 比賽 舞蹈 美術 創意戲劇 鄉土歌謠 階級 2021/03/10 | 點讀華山 【專訪】插畫家減加加:每一次創作,都是一場超越自我極限的闖關遊戲 插畫家減加加對於未來的創作之路,減加加也期許自己能繼續透過插畫,讓世界的鮮明色彩跳耀、使人心情振奮起來。 插畫家 減加加 More... 專訪 創作 於是我在花叢中守護 插畫 繪畫 美術 平面設計 攝影師 2021/02/25 | 王振愷 專訪南美館新任館長林育淳:藝術回歸生活,整個台南市區就是一座大美術館 臺南市立美術館新任館長由臺灣美術史專家林育淳女士接任,透過專訪,了解林育淳的想法。 臺南市立美術館 南美館 More... 館長 林育淳 專訪 臺北市立美術館 美術 藝術 潘襎 2021/01/08 | 漫遊藝術史 【不朽的青春】青灰色的東京練習曲:南台灣畫壇領袖劉啟祥的藝術起點 匿跡一甲子的畫作,雖非畫家於成熟時期的結晶,卻是在學生時代的作品首度現身,其珍貴處正如一道迴光,將我們引向劉啟祥藝術生涯的起點。 劉啟祥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More... 不朽的青春 臺灣美術再發現 有樹幹的景物 肉店 美術 藝術 2021/01/06 | 朱晏禛 Claire Chu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我們「禽獸不如」,如何與自然界共生? 2020年的台雙展在骨子裡仍是反西方、反人類文明、甚至是反理性的。透過多重的「反」帶領群眾進入一個更在地、更獸觀、更感性的理解形式,面對我們的共業。 台灣美術雙年展 雙年展 More... 姚瑞中 佛經 梵文 畜生 動物 人性 環境 全球發展 宗教 藝術 美術 生活 陳聖文 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 盧昱瑞 漁場:魷釣船 李立中 台灣空戰記事 圖顥程 孫懿柔 接獸 孫培懋 神遊圖 彭一航 幽靈公園-乳牛 吳其育 一號與狗 人類世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21/01/06 | TNL特稿 公視紀錄片「藝術很有事」台灣美術史系列:一場探尋與記錄的台灣藝術之旅 公視「藝術很有事」製作人徐蘊康再次製作台灣現代美術影集,手法相較以前更為成熟,多層次的敍事穿插,前後連貫更為流暢、清晰。 不朽的青春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More... 美術 藝術 展覽 少女 黃土水 追尋不朽的青春 探尋未竟的山水 藝術很有事 2021/01/04 | MoNTUE北師美術館 修復師森純一:黃土水透過雕塑將時間封存、將少女的面容變為永恆 北師美術館委託曾為黃土水《水牛群像》修復的森純一先生重新整理,並邀請木漏類比團隊將修復過程記錄下來。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不朽的青春 More...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美術 藝術 黃土水 少女 黃邦銓 林君昵 周震 王榆鈞 木漏類比 天亮前的戀愛故事 電影正發生:聲音設計 台北電影節 森純一 Seismic Sound Lab. Ltd. 震 · 聲音 青春不朽 雕刻師 2021/01/01 | MoNTUE北師美術館 王榆鈞談《不朽的青春》特展:跨越時空的凝望,語音導覽的聲音魔力 希望觀展的大家能夠戴上耳機,無論周遭人群如何紛擾,都可以切割出屬於自己和藝術品的私密時間。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不朽的青春 More...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美術 藝術 黃土水 陳植棋 陳澄波 王榆鈞 專訪 陳進 何德來 西鄉孤月 洪瑞麟 鍾玉鳳 2020/12/01 | 漫遊藝術史 為何製作地誌景觀圖(下):是豐富的資料庫,也離不開紀錄與觀賞的動機 地誌景觀圖除了有軍事和私人地產紀錄兩個明確的用途之外,大部分地誌景觀圖的生產,總離不開紀錄和觀賞的動機。 地誌景觀圖 藝術 More... 創作 紀實 美術 藝文 繪畫 視覺產品 藝術產品 繪畫師 建築 人文 地理 景觀 水文 2020/12/01 | 漫遊藝術史 為何製作地誌景觀圖(上):揭露某段藝術史中的地理、水文、街景、建築等資訊 地誌景觀圖能不能稱得上是「藝術品」?這並非本文討論範圍,但它們的確是重要的「視覺產品」,對於研究人員及一般讀者來說,饒富趣味。 地誌景觀圖 藝術 More... 創作 紀實 美術 藝文 繪畫 視覺產品 藝術產品 繪畫師 建築 人文 地理 景觀 水文 2020/11/28 | 漫遊藝術史 雕塑家黃土水在大正時期刻畫的夢想,一百年後才現世的《少女》能否看到? 黃土水《少女》胸像,正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出。 不朽的青春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More...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 藝文 美術 典藏 黃土水 寶島 2020/11/27 | 漫遊藝術史 【不朽的青春】偶然與巧合──談台博館藏山崎省三作品的發現 將近50年的時光,這位春陽會畫家創作的台灣風景畫,被框在滯台日人的台展作品的畫框裡,無人知曉。 不朽的青春 山崎省三 More...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台灣風景畫 小杉放菴 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 藝文 美術 典藏 2020/08/20 | 漫遊藝術史 巴里歐內 vs. 卡拉瓦喬(上):17世紀歐洲畫壇的誹謗大戰 卡拉瓦喬和巴里歐內在其身處的17世紀時代槓上,兩位享負盛名且位處藝壇核心的成功畫家的恩怨情仇。 卡拉瓦喬 巴里歐內 More... 羅馬 耶穌會 畫家 薩里尼 歐洲 藝術 繪畫 特里塞尼 簡提列斯基 隆吉 美術 2020/08/18 | 點讀華山 專訪插畫家JCC:畫畫是我最自卑、也最自信的事,但我會繼續不斷地畫下去 JCC經過了許多轉折,終究回到繪畫這條路上。一路上她對於自己的才能,偶爾充滿懷疑與不安。 插畫 JCC More... 藝術 鱷寶 畫畫 美術 插畫家 故事 繪畫 選擇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