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

習近平(1953年6月15日—),男,陝西富平人,生於北京,祖籍河南鄧州,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正國級領導人,2012年11月至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及中共中央軍委主席,2013年3月至今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及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軍隊當前及第五代的最高領導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柯文哲訪日:拜會朝野政要獲允諾助台入CPTPP,是否「柯習會」將務實以對

演講會後聯訪柯文哲的時間,台媒問:「如果能和習近平談,想談什麼?」柯文哲答說:「我被批評什麼中共同路人,現在是中國『同飯人』,一起吃飯的。不可以說他講就是台灣金孫,別人講全都是中共同路人。」

2023/06/04 | 《思想坦克》

中國經濟不斷下滑,習近平解方竟是推出更讓外商膽寒的《反間諜法》

今年的中共政經情勢會處在一種很高壓嚴峻的形勢,一向只會以更多的專權來暫時解決問題的習近平,面對經濟不斷下滑所設想出的解方竟然不是靠推出改革措施來提振信心,而是推出更讓外商、投資人膽寒的《反間諜法》。

TNL+ 2023/06/04 | 余杰

普亭與習近平重判異見人士,不再配合西方上演「人權秀」

近期,中國和俄羅斯不約而同地修改了法律,加大對叛國罪、間諜罪等罪行的懲罰,兩國政府經常用這些罪名懲罰反對派人士。普亭和習近平通過炮製多如牛毛的人權案件來維持其權力,但其權力如沙灘上修建的城堡已然搖搖欲墜。

2023/06/01 | BBC News 中文

解除對李尚福制裁?拜登政府出「烏龍」,美中關係回暖再蒙陰影

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分析稱, 美中關係已經進入「危險的雷區」, 拜登總統終於意識到中美目前零和博弈對兩國的和平共處和世界的穩定都是非常危險的。他說, 拜登很可能希望借此時機緩和關係,通過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來換取雙方軍事高層見面的機會。

2023/06/01 | 方格子vocus

俄烏戰爭爆發後日漸出頭的總理米舒斯京,能否成為普亭接班人?

即便米舒斯京在「特別軍事行動」後未如梅德維傑夫般持續展演「民族主義」強硬姿態,但儘管一度謠傳將遭普亭撤換,其依舊穩居總理之位,不僅陪同普亭會晤訪俄的習近平、向下議院報告2023年預算案與稅制,更擔任戰時經濟下的協調委員會主席,協助軍隊與企業進行動員對接,二把手姿態隱約可見。

2023/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及盟國擬開全球和平峰會,排除俄羅斯,官員:無把握習近平是否出席

澤倫斯基的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告訴《華爾街日報》:「我們需要真正希望和平共處的負責任文明世界擬定一項統一計畫。」 他指出,只要俄軍還在烏克蘭境內,就不可能與俄國直接進行談判,烏克蘭不會在領土完整的問題上妥協。

2023/05/31 | BBC News 中文

印度人口超越中國居世界第一,但它能就此成為全方位的超級大國嗎?

印度雖然被西方視為關鍵的地緣政治伙伴,但北京手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席位之一,這意味著它在這個組織中,幾乎對一切重大決策均有包括否決在內的決定權。過去數十年,印度與其他新興經濟體都在想方設法去改變此局面,可沒有人成功過。

2023/05/30 | 德國之聲

烏克蘭大反攻是澤倫斯基最後一次機會,並為中國帶來深遠影響

俄羅斯的侵略戰爭不僅對烏克蘭帶來了災難,而且給整個西方陣營帶來了戰後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幾個月的發展表明,普亭領導下的俄羅斯在其戰爭能力上已經達到極限。而烏克蘭的大反攻將什麼時候到來?對全球的安全格局甚至中國的台灣政策有何影響?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從美中關係到俄烏戰爭,「美國外交教父」季辛吉百歲大壽心繫世局

季辛吉以「無解」(insoluble)形容台灣問題,認為「除交給時間外,別無他途」。季辛吉不認為中國有把文化強加諸世界的野心,是謀求「安全」而非「主宰世界」,但北京的確期盼能主宰亞洲。他認為理想狀態是中國做到強大至顯而易見、讓事情水到渠成,但他預測日本屆時會以發展自己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作為回應。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選接班人如清代「祕密建儲」,恐埋政變危機

中共雖規定禁止領導幹部終身任職,但2022年,黨內一致支持習近平獲得第3個中共總書記任期,讓這些規定形同虛設。而個人集權和個人崇拜,在習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文章認為,習近平接班人計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認為需要多少時間實現自己的目標?至於人選,很多人都在關注他的「60後」親信。

2023/05/28 | BBC News 中文

中國脫口秀:「冒犯」的藝術與自我架構的「紅線」

在House事件之前,脫口秀正在成為中國年輕人熱愛的新娛樂方式。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脫口秀市場商業演出達1.85萬場,票房收入3.91億元,比2019年增長逾50%。2022年在專業劇場舉辦的大中型脫口秀演出場次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2023/05/27 | BBC News 中文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上任後首次訪中,此行有哪些看點?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米舒斯京說,與中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仍是俄無條件優先事項,煉油、液化天然氣生產和運輸設備的研發在俄中合作中具有巨大潛力。除此之外,俄羅斯正凖備與中國開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項目,造船、民用無人機生產、木材工業綜合體是兩國有希望合作的領域。

2023/05/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美中修補關係各有盤算留有未爆彈,偵察氣球分析結果攸關和解進程

一名美方官員說,北京高層自認現在占據比偵察氣球事件後更有利的地位,在重啟美中外交上發揮一定作用。不過,FBI與其他單位分析中國偵察氣球電子儀器的結果尚未出爐,拜登預計以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中國半導體與其他關鍵技術產業,猶如未爆彈。中方官員擔心兩者如化為現實,北京可能被迫還擊,阻礙美中和解進程。

TNL+ 2023/05/25 | 李少民

「中國-中亞峰會」與「G7峰會」互別苗頭,展現人類價值觀的兩個極端

總之,中共所謂「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用一個字來描繪:錢。為白拿錢聚在一塊兒的,無法長久。中共雖然可以搜刮,但它能夠拿到的錢也不是無限的;而那些附屬國,只要一不給錢了,立刻翻臉,好了是作鳥獸散,壞了是兵革相見。從這裡看到,中共模式毫無希望。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府智庫:俄烏戰爭是否盡早結束對中國不重要,戰爭拖延對中國也有好處

到了2023年,國際情勢出現變化,中國面對的國際壓力減少,如歐洲從反對中國在俄烏戰爭的立場,轉向爭取中國支持,向俄羅斯施壓及為戰爭結束發揮建設性作用,這都增加了中國對歐的外交籌碼,以爭取歐洲在美中競爭中保持中立。

2023/05/24 | 歪脑|WHYNOT

「潤」把不合作運動種子播撒到海外,「華僑為革命之母」的預言有朝一日或將再現

當「潤」漸漸變成一種集體運動,並被賦予「用腳投票」的意義時,它能否動搖一個極權國家尚且難説,可從人本角度來看,人們內心對公平、自由和安全的天然追求,以及想要改變、掌握自己命運的勇敢嘗試,仍然值得尊重。

2023/05/24 | 方格子vocus

一國兩制到朝鮮模式?伴隨俄國是否讓步,俄烏戰爭可能出現的各種態勢變化

在了解美俄意向後,北京想進一步探詢烏克蘭、波蘭(代表新歐洲)、德法(代表老歐洲)的想法,再到俄羅斯進一步溝通。然儘管斡旋空間已現,俄烏的領土爭議依舊難解,北京要如何就此議題勸和促談,既取決於俄羅斯是否讓步,也涉及烏克蘭與西方的堅持程度。

2023/05/23 | 精選書摘

《中國共產黨,世界最強組織》:200名中央委員,怎麼領導9千萬黨員?

說到中國共產黨,一般人想到的都是黨總書記習近平領導的中央委員會,但光靠國家主席一人,怎麼可能讓全國22省的14億人口乖乖聽話?其實,真正統領中國的並非國家主席習近平,而是有三個黨員就必須組成的中國共產黨基層黨支部,從黨員的思想教育,到國營或外資企業的內部運作監督,層層掌握,是中國最強大的實戰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