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老布希

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英語: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24年6月12日-2018年11月30日),美國政治家,第41任美國總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1/08 | 李少民

中國任命秦剛為外交部長看似「遞出橄欖枝」,美國還會再次上當嗎?

美國國會兩黨兩院已經形成共識: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中國共產黨和在它統治下的巨大中國經濟軍事聯合體。所以美國開始轉向。船大掉頭難,從一個輔助中共的政策到遏制中共的政策需要時間,但現在看起來這個大船是在調頭,美中關係現在處於最低潮,正在向脫鉤發展,這是中共最害怕的。

2021/09/14 | 吳象元

從柬埔寨難民到加州「甜甜圈之王」,他的真實人生比電影還要瘋狂

《甜甜圈之王》講述的正是泰德因著甜甜圈而高潮迭起的人生,身為一名柬埔寨難民,經歷了戰爭、逃亡,並在異鄉帶著浪漫的企業家精神成功創業,卻也曾因沈迷於賭博而跌落谷底。

2021/05/09 | 精選書摘

《經濟殺手的告白》:要不是有個副總統爸爸,小布希才沒有資格當石油公司董事

《浮華世界》報導:「小布希坐穩董事職位之後,奇妙的事情便逐一在哈肯能源展開——新投資案、意想不到的資金來源、出乎意料的探勘權。」

2020/11/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總統的卸任信:贏得美名或是大肆破壞,決定了卸任總統自身氣度

多年來,卸任的美國總統總會在橢圓形辦公室內留下親筆信為繼任者打氣加油,特別是交接的兩位總統分屬不同政黨時,詞彙溫暖的交接信常被外界視為佳話。

2020/08/06 | 許劍虹(Samuel Hui)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30週年:美國精確掌握「上兵伐謀」所締造的勝利

筆者與李啟明等許多老一輩的退伍軍人一樣,認為美國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原因不是強大的科技與軍事力量,而是精確掌握了《孫子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

2020/08/06 | 《思想坦克》

登輝的野望(上):東亞政局巨變,讓李登輝抓到訪美的歷史契機

在李登輝獨攬大權後,國際形勢一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成型的新國際格局中,李登輝賦予台灣新的定位,讓後繼者難以大幅。本文便是要回顧李前總統執政的後半期在國際舞台上以小搏大的搶眼表現,為李總統一生的功過補上更完整的圖像。

2020/07/02 | TNL 編輯

對川普很失望,共和黨數百前布希官員集體「倒戈」挺拜登

除了對防疫工作和反種族歧視等示威抗議的作法不滿外,這些「倒戈」的共和黨人士,也對川普(港譯「特朗普」)在國家安全、外交工作以及各種言行感到不滿。

2020/03/02 | 精選書摘

《總統俱樂部》:小布希處理911事件政治風波的手腕,讓柯林頓不得不佩服

當他的太太,在二〇〇七年為隔年民主黨提名奔波時,柯林頓對小布希解釋說,他可能會常常攻擊他。「我告訴他,『你知道希拉蕊現在要競選,因此,有時候我有必要要表達和你不同的意見。但是我會帶著敬意這麼做。』」

2019/06/06 | 《思想坦克》

六四事件後和老布希一樣誤判北京的,還有整個西方社會

六四後,國際間的溫和反應並沒有達到讓中國和平演變的目的,反而對社會控制更加嚴厲殘暴,直到習近平修憲使自己成為終身職之後,西方國家才死了中國演變成民主國家的這條心。

2019/06/04 | 黎蝸藤

如何理解美國的六四政策?

六四事件發生在東歐和東歐共產主義政權骨牌式的倒臺之前(俗稱「蘇東波」),而蘇東波緊接在六四事件之後,很快就轉移了國際注意力,也分散了對中國的壓力。

2019/06/04 | 黎蝸藤

親華情結、樂觀主義——如何理解美國的六四政策?

在某種意義上說,六四事件的時機對中國政府是「幸運」的。它發生在東歐和東歐共產主義政權骨牌式的倒臺之前(俗稱「蘇東波」),而蘇東波緊接在六四事件之後,很快就轉移了國際注意力,也分散了對中國的壓力。

2019/06/03 | Raphael

血染天安門:解放軍人憑著良知拒絕開槍,但中共施加的壓力堪比納粹

以六四事件為例,你我就真真切切看到秉持良知或道德直覺而抗拒射殺自己同胞的軍方領袖。在威權高壓北京政權眼底,這些軍人承受的壓力不下二戰期間帥氣軍服下的無良納粹。

2019/04/22 | 精選書摘

《矮子古茲曼們的毒梟之國》:為毒梟效勞、對邪惡置若罔聞的墨西哥空中攔截局長

如今,國家和壞蛋的關係已被扭轉,過去歹徒們被迫付錢給國家的雇員,否則就要面臨制裁;如今罪犯們仍然會付錢,但現在他們同時也懲戒不聽話的人。一切符合新自由主義的精神,國家失去對犯罪集團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私有化制度,公職人員被一個個收買。

2019/03/23 | Raphael

《為副不仁》:即使嘲笑喬治布殊智商,也無法阻止新保守主義高揚大旗

喬治布殊在進攻伊拉克初始已有重臣想到攻克後善後之困難,比照後來佔領期間美軍傷亡遠超過戰鬥過程,可見喬治布殊出兵思忖之不足,在我看來就是他仰仗切尼太多、又聽從鮑威爾太少。

2019/03/23 | Raphael

《為副不仁》:即使嘲笑小布希智商,也無法阻止新保守主義高揚大旗

小布希在進攻伊拉克初始已有重臣想到攻克後善後之困難,比照後來佔領期間美軍傷亡遠超過戰鬥過程,可明乎小布希出兵思忖之不足,在我看來就是他仰仗錢尼太多、又聽從鮑威爾太少。

2019/03/18 | 黎蝸藤

中美關係七十年與領袖特質(中):鄧小平讓老布希知道,「面子」對中國人的重要性

布希不希望中國放棄開放政策,原因是他認為中國只有開放,與外交接觸,才能繼續走向民主。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依然會「變好」。這是後來形成的「吸納中國」的思路一脈相承。中美關係在六四事件後沒有惡化,布希是最大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