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

考古學(英語: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臘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生物遺留與文化景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5/18 | 精選書摘

《地球深歷史》:岩層是自然界的碑文,記錄悠久的「紀元」序列

整體而論,人們很難證實「根據岩層、甚或是更晚近的沖積層中所有化石的排列順序,來建立一段真正的生命歷史」是可行的做法。

2021/04/18 | 精選書摘

《漁的大歷史》作者序:漁業危機與氣候災難合而為一,對文明構成貨真價實的生存威脅

《漁的大歷史》闡述了人類、海洋與海產漫長的互動歷史。費根從兩百萬年前,巧人徒手捉住第一隻鯰魚開始,以重大考古發現談論埃及、羅馬、中國、日本、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中南半島、安地斯山脈、大洋洲等各個文明社會如何在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下,藉由掌握海洋與各種魚類的特性而生存下來。

2020/10/18 | 余杰

習近平突然關注考古學,是為了把他自己與「中華民族」送上神壇

考古是「無字地書」,發現什麼文物並不重要,端看你如何加以闡釋。若用「習近平思想」來闡釋考古發現就是:每一項考古發現都指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習近平的恢復帝制。

2020/04/05 | 精選書摘

《絲路滄桑》引言:一件關鍵性文物的吸引力,就跟一位「偉人」一樣重要

我研究絲路上的物件已有三十年之久,但我至今還是不免驚訝的發現,一旦對這些物品進行更深入的探詢,我就發現它們的物質性仍然欠缺理解也乏人問津。

2019/12/13 | 港台電視31

零距離科學:從不完美到完美,世界第一座「真.金字塔」的誕生

這一集《零距離科學》帶領大家檢視埃及第四王朝創建者斯尼夫魯(Sneferu)兩個著名金字塔——位於代赫舒爾(Dahshur)的彎曲金字塔(Bent Pyramid)和紅色金字塔(Red Pyramid),從而分析金字塔的演變歷史。

2019/08/15 | TIME

胡士托音樂節50週年紀念:這短暫的片刻在動盪之中,定義了美國

五十年在歷史的弧線中,只是一眨眼的時光,為期四天的胡土托音樂節也只是閃現的片刻。然而,而它所留下的文化印記(包含了石堆和人們隨手丟棄的飲料罐拉環),則會永遠留存。

2019/08/11 | 精選書摘

《尋找失落的基因組》:支持「多地區起源論」的人,不喜歡我們對尼安德塔人的結論

我很想知道我或是其他現在還活著的人身體當中,是否有來自尼安德塔人的DNA。如果我們沒有遺傳到一絲來自尼安德塔的DNA,那麼就遺傳的角度來看,任何發生在三萬年前的雜交都是沒有結果的。

2019/03/31 | 林九黎

《草原王權的誕生》書評:最後的匈奴人劉淵&西域恐怖份子班超

林俊雄在本書提及匈奴與中國的爭霸過程裡,不無感嘆說由於中國人打不贏騎馬游牧民,每每試圖以詐術的方式取勝,班超在西域的經營更加驗證了中國人是靠恐怖行動、金錢攻勢、詐術來控制西域諸國,可想而知,在這種環境下西域人對中國可說是深惡痛絕。

2019/03/21 | 《科學月刊》

吃魚頭常常啃到的那兩顆「魚耳石」,對古生物學相當重要

許多愛吃魚頭的人或許曾經注意過魚頭裡那2顆堅硬、潔白的小石子,特別是在啃黃魚時,得要特別小心別把牙齒咬壞,那2顆碳酸鈣組成的石子,就是魚耳石。

2019/03/12 | 芭樂人類學

人類學者亂入建築界初體驗:布農族佳心舊社修復試作計畫紀實

回顧這一年多的應用人類學的經驗,「舊社修復試作計畫」不僅是個修復一棟家屋的建築工作,也是一個布農族石板屋文化復振的具體實踐。就應用人類學的價值而言,這是跨領域的整合性計畫,也是學術、官方、私人公司和民間所攜手合作的計畫。

2019/03/04 | 《科學月刊》

物種會因馴化變小?被馴化的家貓反而越來越大隻

一般而言,物種會隨著馴化體型逐漸變小,不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自維京時期開始,貓的體型便隨時間推移而增加——現今的家貓體型顯著增加16%。

2018/12/27 |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失而復得的寶藏:烽火中倖存的阿富汗遺址文物

國家博物館做為國家歷史的總結與呈現、國民認同的情感與精神寄託之所,其波折的命運恰好訴說了這個國家與國民乖舛的經歷,以及從黑暗中綻放的花朵和重建之路,如同喀布爾博物館外的標語"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2018/12/27 |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失而復得的寶藏:烽火中倖存的阿富汗遺址文物

國家博物館做為國家歷史的總結與呈現、國民認同的情感與精神寄託之所,其波折的命運恰好訴說了這個國家與國民乖舛的經歷,以及從黑暗中綻放的花朵和重建之路,如同喀布爾博物館外的標語"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2018/12/19 | 書生百用

藝術的起源(1):一個古老而神秘的謎

考古學也許最終能找出人類藝術起源的真正時間。但令古今中外許多大哲真正苦惱頭痛的是,藝術為什麼出現?藝術到底基於何種緣故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