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推薦序:歡迎來到叢林,歡迎回家
在這本書中,你不僅會看到一個見證人類和植物之間互動的故事,還會看到一個關於被奴役的個人、勞工、商人和帝國,以及全球經濟與文化快速變化的故事;而那就是環境永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政治爭端、戰爭和種族主義等全球化問題的「根源」。
2022/04/21 |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人類和老鼠確實影響島上森林,但這並非復活節島故事的全部
透過這本書,作者提醒所有21世紀的地球人,無論你我喜歡與否,都與這問題密不可分,必須對熱帶森林中發生過的事情負起責任,重新瞭解叢林與人類的密切性,並且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來拯救熱帶森林。《叢林》一書無疑對我們這時代敲響警鐘。
2021/10/14 |
《歡迎來到末日戰場哈米吉多頓》:芝加哥考古隊在米吉多的工作,正式展開不到一星期竟差點夭折
米吉多考古隊的故事包含著權謀、內鬥、浪漫綺事、法律糾紛、還有各種人事大風吹的背後細節——以及最重要的,是對考古的堅持不懈毅力,讓米吉多遺址豐厚開發成果呈現與世人面前。
2021/09/19 |
《傅柯關於性事論述的十二堂課》:傅柯在人文科學的配置裡,將性事及精神分析置於核心
本書雖是傅柯授課講稿,但經過傅柯遺稿修訂團隊去蕪存菁的梳理,並加上深入且專業的註解,對於想要了解傅柯在進入法蘭西學院之後的研究以及出版四卷「性史」(L'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之前的形成過程,極具參考價值。
2021/07/28 |
《馬、車輪和語言》:追尋駿馬與車輪的草原足跡,重新理解現代世界的歷史開端
本書所關懷的不只是考古學及語言學,更有著深刻的現實意識。作者將歐亞草原視為一種「文化橋樑」,而草原文明就肩負著重要的文化傳播功能。作者透過大量可靠的考古證據,建構出遠古草原文明的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流的真實圖像。
2021/07/16 |
《周公哪有這麼神》:秋海棠、老母雞或是漢地十八省,這些都不是最早的「中國」
為什麼現在我們在古書上看到的「國」能與「邦」競爭「國家」的意義呢?這就要問問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
2021/05/18 |
《地球深歷史》:岩層是自然界的碑文,記錄悠久的「紀元」序列
整體而論,人們很難證實「根據岩層、甚或是更晚近的沖積層中所有化石的排列順序,來建立一段真正的生命歷史」是可行的做法。
2021/04/18 |
《漁的大歷史》作者序:漁業危機與氣候災難合而為一,對文明構成貨真價實的生存威脅
《漁的大歷史》闡述了人類、海洋與海產漫長的互動歷史。費根從兩百萬年前,巧人徒手捉住第一隻鯰魚開始,以重大考古發現談論埃及、羅馬、中國、日本、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中南半島、安地斯山脈、大洋洲等各個文明社會如何在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下,藉由掌握海洋與各種魚類的特性而生存下來。
2020/04/05 |
《絲路滄桑》引言:一件關鍵性文物的吸引力,就跟一位「偉人」一樣重要
我研究絲路上的物件已有三十年之久,但我至今還是不免驚訝的發現,一旦對這些物品進行更深入的探詢,我就發現它們的物質性仍然欠缺理解也乏人問津。
2019/12/13 |
零距離科學:從不完美到完美,世界第一座「真.金字塔」的誕生
這一集《零距離科學》帶領大家檢視埃及第四王朝創建者斯尼夫魯(Sneferu)兩個著名金字塔——位於代赫舒爾(Dahshur)的彎曲金字塔(Bent Pyramid)和紅色金字塔(Red Pyramid),從而分析金字塔的演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