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7 |
肯亞邪教「餓死見耶穌」奪90命,貧窮與教育低落助長神棍曲解《聖經》教義
奈洛比大學(University of Nairobi)宗教學教授阿卡拉加(Stephen Akaranga)告訴《法新社》:「這些自封牧師的人,大多從未踏進神學院半步。」但他承認,神棍缺乏神學教育背景,對信眾影響並不大。他補充表示,近年來這類「教會」在肯亞農村地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那裡的人對於上學很陌生。」
2021/11/17 |
《製造聖經》:〈馬可福音〉與〈路加福音〉中,關於耶穌死亡的故事有多大的差距?
透過回顧自己如何從一個保守福音派的堅信者走向不可知論者的過程,葉爾曼一再申明,發現聖經的矛盾不一定會讓人失去信仰,反而是知道聖經究竟是什麼,會讓人更加認識自己所信為何,對信仰產生有意義的反思。
2021/05/27 |
《找到我的歸屬感》:我沒辦法忘掉「愛滋病是來自上帝的審判」這句話
在尋找歸屬感的同時,我們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而非成為「全新的自己」。唯有誠實面對自己需要什麼,不犧牲自我與自身重視的事物,才能感受到被需要與接納,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2020/06/27 |
《在橋上,與你相遇》:耶穌一定不會說「走開,因為你是個同性戀!」
我的重點不是同志應被當成罪人來對待(就像上述這些人有許多在過往都被如此看待),因為我們都是罪人。相反地,我的重點是,耶穌持續地伸手接觸所有感覺自己被排斥到邊緣(無論以什麼方式)的人們。
2020/06/11 |
《耶穌與死海古卷》:耶穌有沒有結婚?我犯下跟丹布朗一樣的錯誤認知
我並不在乎《達文西密碼》,但我無法對丹・布朗有過多的苛責,因為我的大半人生也曾犯下和他一樣的基本錯誤:以為當代的猶太教和古代的猶太教一樣。
2020/02/05 |
《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到底有多想死,才會把自己傷得跟耶穌一樣?
他嘴裡不斷吐出與他外表不相符的髒話,說的也是,四肢被割成這樣的慘況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可見他一心求死的渴望有多麼強烈,也因此對於失敗的沮喪與失望也是如此巨大。
2019/12/25 |
《人脈變現》:保羅與列寧為耶穌與馬克思失敗的觀念注入新的生命,形成樞紐
正如信仰耶穌的運動若沒有保羅的努力,可能早就煙消雲散;同樣地,「馬克思主義」是經歷類似的轉變才得以傳世,且與列寧習習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