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聯合國安理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聯合國安理會、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是聯合國的六大主要機構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03 | 袁齊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將派遣由肯亞領兵的安全部隊,協助海地打擊國內幫派勢力

隨著國內幫派勢力越來越大,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海地約在1年前向國際求救,而聯合國安理會昨(2)日終於投票通過,決議派遣一支由肯亞領導的跨國武裝部隊,前往協助海地解決政治癱瘓困境。海地是我國邦交國之一,外界推測其上週在聯合國大會上沒有幫台灣公開發言,就是為了爭取中國在內的安理會成員支持該項決議。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聯合國演說,促全球反對俄羅斯種族滅絕,呼籲剝奪其安理會否決權

澤倫斯基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身穿招牌軍服,自去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次與俄羅斯官員共處一室,俄國官員則滑著智慧型手機,明顯一臉不在乎的樣子。他重申烏克蘭的立場是,否決權屬於前蘇聯國家,蘇聯是二戰勝利者之一,聯合國是在戰後成立,因此否決權不應被普亭(Vladimir Putin)領導的俄國獨占。

2023/09/15 | BBC News 中文

普亭與金正恩會晤究竟談了些什麼?專家:國際制裁已為他們建立了一道「防火牆」

在金正恩與普亭會晤之前,俄羅斯代表團曾於七月訪北韓。金正恩向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展示了包括「火星」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北韓導彈。專家表示,莫斯科可能熱衷於北韓的武器,因為它們與俄製武器系統兼容,其中俄羅斯尤其渴望得到火炮和炮彈,因為在前線,火炮是「俄羅斯崇拜之神」。

2023/09/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G20峰會登場:拜登與莫迪雙邊會談,勾勒戰略夥伴關係願景,交情提升至個人層級

俄羅斯與中國對有關烏克蘭戰事的措詞有意見,在此情況下,外界關注今年的G20峰會能否產生聯合公報或領袖宣言。如果峰會未能產生聯合公報或領袖宣言,這將是G20舉辦峰會以來的首次,除了讓印度顏面無光之外,也將凸顯出G20內部歧見無可化解,觀察人士擔心,G20作為一個集團的可持續性恐受衝擊。

2023/09/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洲安全論壇:如何型塑一個多邊的世界,擺脫美中對立結構?學者指出歐盟難主導

台灣面臨國際體系愈來愈分立,價值觀雖靠向美國,但地理上緊鄰中國,該如何自處?艾希布魯克指出,台灣在險惡的地緣政治情勢中也取得好處,包括美國的支持日益明顯,歐洲也更看重台灣,加上經濟重要性,在國際上可將台灣議題更大範圍的「安全化」(securitization)。她建議台灣關心所有面向的安全議題、接觸多邊機構的行為者,而台灣與美國的成熟關係將會對此帶來幫助。

2023/07/12 | 王昱晴

尹錫悅出席北約峰會談及韓半島核威脅,北韓今早發射飛彈向日韓傳遞挑釁訊號

7月11日、12日北約(NATO)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2023年的北約高峰會,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他將在會議中提及國際間對北韓核武器發展的抵制,呼籲世界各國應統一立場,展現反對核武的決心。然而,今天早上北韓無預警發射一枚導彈,使朝鮮半島和日本地區緊張關係加溫。

2023/06/3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國際組織總部雲集的瑞士,正成為中俄諜報戰的風暴核心

自瑞士2023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以來,針對瑞士的威脅愈演愈烈,然而隨著聯合國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勸和促談能力一再衰弱,穩定的新國際秩序也確立無望。

2023/06/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脫北潮再起3:朝鮮非核化誘因不足,學者促聯合國提北韓復興計畫

據統計,北韓一年生產穀物約450萬公噸,要餵飽全國人民則需要600萬公噸,其中150萬公噸的差距約要花5、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5億元至186億元)向海外購買。「你說北韓政府沒有這個錢嗎?」李珉龍指出,北韓當局不花這個錢,是擔心人民吃飽後會開始追求營養,「這要花多少錢,他們也不知道」,甚至可能產生政治上的慾求。

2023/06/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安理會討論北韓衛星試射,金與正譴責應美國「強盜要求」淪政治附庸

北韓近期發射首枚衛星,計畫以失敗收場,推進器與負載物都墜入大海,美國呼籲安理會召開會議制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胞妹、執政黨高官金與正表示,這場會議顯示安理會因接受華府的「強盜要求」,而成為美國的「政治附庸」,無視北韓太空發展的權利。

2023/05/31 | BBC News 中文

印度人口超越中國居世界第一,但它能就此成為全方位的超級大國嗎?

印度雖然被西方視為關鍵的地緣政治伙伴,但北京手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席位之一,這意味著它在這個組織中,幾乎對一切重大決策均有包括否決在內的決定權。過去數十年,印度與其他新興經濟體都在想方設法去改變此局面,可沒有人成功過。

2023/04/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軍砲擊烏東城鎮康斯坦丁諾夫卡至少6死8傷;瓦格納集團聲稱佔領巴赫姆特,烏克蘭否認

俄國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戈任3月20日聲稱,烏東城市巴赫姆特有70%由瓦格納部隊把持。巴赫姆特之戰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兩軍交戰時間最長的戰役。俄烏雙方在巴赫姆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資源,儘管分析人士認為這座城市幾乎沒有戰略價值。

2023/0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前外委會主席:台灣對烏援助超過中國10倍,英國開始訓練烏克蘭操作挑戰者2型

台灣在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後,宣布對俄實施高科技、軍民兩用貨品出口管制,今年1月初更將管制範圍由以半導體、電子產品為主的品項擴大至加工設備、化學品等。不過,根據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去年8月發布、與烏克蘭合作進行的調查報告,俄軍使用的軍事設備、飛彈和無人機內仍可找到來自美、英、德等西方國家的半導體與微電子產品;除了中國和香港,台灣也名列前10大來源。

2022/12/27 | BBC News 中文

印度2023年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為何這件事可能意義重大?

世界上25歲以下的人口中有五分之一來自印度,47%的印度人年齡在25歲以下。經濟學家拉指出,這一代印度年輕人將成為知識和網路商品經濟中最大的消費者和勞動力來源,印度人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才庫。

2022/10/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海地幫派與霍亂威脅與日俱增,美加增援裝甲車助維安、日本暫時關閉大使館

海地政府9月11日宣布燃料漲價後,這個本來就不穩定的國家頻傳抗議和搶劫。海地最大燃料進口港站維勒克斯(Varreux)從9月中起,就被強大的武裝幫派控制。海地本已深陷政經危機多年,前總統摩依士去年遇刺身亡,又使局勢更加不穩定,幫派勢力愈來愈大。

2022/10/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韓12天6度試射飛彈,兩韓陷「挑釁與遏制的惡性循環」,美國態度是關鍵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6月就表明「強對強」立場,表示若美國不放棄對北韓的敵對政策,北韓也會強硬以對,這點在近期雙方對峙中展露無遺。韓國多數輿論認為,兩韓與美國關係可能回到2017年冰點,當時北韓一年內6度試射飛彈,美方也出動軍機至北韓核試驗場鄰近海域上空示威。

2022/10/05 | BBC News 中文

俄烏戰爭:俄羅斯吞併烏東領土背後,中國的底線和態度為何?

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在俄烏戰爭這個棘手問題上試圖兩面討好,因而態度顯得模棱兩可,只表達原則立場,但不在具體問題上表態。中國試圖一碗水端平,也確實在促談,但在外界看來,中國還是基本上站在了俄羅斯一邊。

2022/09/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聯合國大會聚焦俄烏戰爭與糧食危機,美國鎖定俄羅斯大談改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正當世界各國領袖準備在聯合國年度大會齊聚,改革的呼聲來自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國家——美國。原因是華府尋求讓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負起責任,但俄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享有否決權,令美方大感不滿。

2022/04/07 | TNL 編輯

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暫停俄羅斯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中國痛批「將開危險先例」

俄羅斯目前正處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3年任期的第2年,遭到停權,將無法發言與投票,但一名駐日內瓦的外交官表示,俄羅斯可能仍會通過代理人影響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