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高通中國傳大規模裁員,分析:受華為5G麒麟晶片回歸衝擊

報導引述香港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華為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向高通採購了2300至2500萬片和4000至4200萬片搭載智慧手機的驍龍SoC晶片。他預計2024年高通將完全失去華為的訂單。郭明錤預估,2024年高通對中國品牌手機SoC出貨量,將比今年減少5000萬至6000萬片,而且還會持續逐年減少。

TNL+ 2023/09/20 | 陳冠州

台積電、聯發科為何要參與安謀IPO?在半導體領域,掌控安謀等於「挾天子以令諸侯」

台灣兩大科技廠為何要參加安謀IPO?時至今日,全球智慧手機包括蘋果與安卓,有99%以上採用Arm的技術架構,70%人口使用Arm架構產品,Arm晶片出貨量超過2500億個,全世界50%處理器晶片採用Arm架構,由此可知Arm技術在科技界佔有無比重要的地位。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近兩年最大IPO案:安謀交易首日市值突破650億美元遠高於目標,聯發科投資2500萬美元取得0.05%股權

英國晶片設計大廠安謀(ARM Holdings Ltd)1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14日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交易,按首次公開募股(IPO)來看,目標市值超過520億美元,為紐約近兩年來最大IPO案。軟銀集團(SoftBank)旗下的安謀交易首日股價收漲近25%,使其市值突破650億美元,遠高於目標市值。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拍板以不超過1億美元策略性投資安謀,有助未來在邊緣運算發展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分析指出,台積電是晶圓代工廠,主要客戶為晶片設計廠,需要相關的矽智財(IP),而安謀生態系相當關鍵且全面,台積電入股安謀,對於台積電強化生態系,以及未來製程技術發展都有加分效果。此外,未來AI發展,可預見邊緣AI運算滲透率拉高,劉佩真指出,邊緣運算是安謀的強項,台積電入股安謀,也有助台積電未來在邊緣運算的發展。

2023/09/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突破美國技術封鎖?華為新機Mate60用7奈米晶片引熱議,專家:已達技術極限

楊瑞臨說,中國已經具備製造7奈米晶片技術,包括試劑、封裝。若華為新手機短期內的銷量不錯,這將對高通、聯發科在中國手機晶片市場的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華為新手機若外銷,可能取得蘋果、三星手機的一部分市場份額。不過,楊瑞臨說這些只是短期影響,未來1、2年,中國的晶片製造已無法提升。

2023/08/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版晶片法案」正式上路,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大廠皆適用,電動車、5G產業也有望申請租稅優惠

台版晶片法案今(7)日正式上路,針對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提供研發支出的2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的5%,同樣抵減當年度營所稅,且機器或設備支出金額無上限,符合資格企業2024年報稅即可享受投資抵減優惠。

2023/08/01 | 莊貿捷

聯發科小金雞達發科技,4大技術優勢布局全球網通基礎建設、車用電子、低軌衛星市場

達發科技執行副總經理王博民指出,達發無論在哪一個網通基礎建設的時代,都是領先其它業者,產品定位在高階市場,而那在近期又加入了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可以讓終端產品更快、更精準。

2023/07/26 | 精選書摘

林宏文《晶片島上的光芒》:台積電與聯電當年並稱「晶圓雙雄」,如今為何差距越來越遠?

作者林宏文浸淫科技業三十年,在場邊第一排見證台灣半導體業從成長、茁壯到光芒四射。他根據過去的採訪筆記與評論,透過台積電成功背後的故事、張忠謀的管理哲學、競爭策略與傳承交棒等第一手觀察,解讀在地緣政治下,台積電的美日投資與合作、全球半導體的競爭態勢,以及台灣在全世界半導體的重要性。

2023/07/18 | 莊貿捷

聯發科小金雞達發科技5年營收成長274%,董事長謝清江:不以超越博通、高通為目標,但未來潛力無窮

達發科技(AIROHA)真無線藍牙、衛星導航、固網寬頻晶片的市佔率,都是全球前三。其客戶非常均衡地遍布世界各地,而應用層面包含藍芽音訊、穿戴裝置、光纖寬頻固網、乙太網路四大領域。

2023/06/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晶片歐盟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執行長:台灣有強大群聚效應,不必擔心半導體外移

讓台積電、三星等競爭對手願意投資參與imec的晶片技術前期研發,成為全球半導體科技研發的最大提供者,范登霍夫說這來自於imec的中立性,因此能與全球所有的晶片關鍵企業合作。

2023/06/08 | 莊貿捷

IC設計大廠瑞昱在美國控告聯發科:利用訴訟獎金發動騷擾戰,企圖壟斷智慧電視市場

聯發科(Mediatek)和瑞昱(Realtek)分別是台灣IC設計第一、第三大廠,在台灣半導體產業中各自扮演重要角色。本次瑞昱在美國指控聯發科利用「訴訟騷擾戰」,企圖壟斷智慧電視、機上盒的晶片市場。

2023/05/30 | 莊貿捷

聯發科與輝達強強聯手發展電動車「智慧座艙」,要將小晶片技術發揮到極致

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與加速運算正推動整個汽車產業的變革。聯發科領先業界的系統單晶片與NVIDIA GPU及AI軟體技術的強強組合,進一步提升汽車的安全性,並提供嶄新的連網服務。

2023/05/29 | 今周刊

半導體人才戰:108課綱大砍自然領域學分數,後果就是理工醫農四大皆空

從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到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近期都提出了台灣目前高中基礎數理教育時數不夠,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的問題:「你只有考兩學分的物理,就可以進台大電機系,這不是害死我們孩子嗎?」

2023/05/17 | 莊貿捷

韓國三星合作入口網站Naver開發生成式AI晶片,與輝達、聯發科、創意短兵相接

令人感到意外,生成式AI的浪潮正在席捲各大領域,近日韓國三星(Samsung)宣布合作其國內最大入口網站Naver,攜手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AI)晶片,並擴大下游生成式AI應用。而台灣業者憑藉資通訊優勢,也將晶片和台灣創作者結合,跨領域碰撞出火花。

2023/05/17 | 莊貿捷

韓國三星合作入口網站Naver開發生成式AI晶片,與輝達、聯發科、創意短兵相接

令人感到意外,生成式AI的浪潮正在席捲各大領域,近日韓國三星(Samsung)宣布合作其國內最大入口網站Naver,攜手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AI)晶片,並擴大下游生成式AI應用。而台灣業者憑藉資通訊優勢,也將晶片和台灣創作者結合,跨領域碰撞出火花。

2023/05/15 | 莊貿捷

美國禁令發酵,OPPO宣布結束自主研發晶片,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利空

分析師林俊吉指出,2023年第1季中系智慧型手機業者出貨合計約1.33億支,其中,Oppo呈現小幅季減,小米及Vivo季減達兩位數百分比。前三大業者佔整體中企出貨比重合計為63.9%

2023/04/28 | 莊貿捷

Meta首季營運回穩,急追人工智慧進度,台灣晶片供應鏈佔有先機

在Microsoft、Alphabet等多家業者相繼發表AI的相關產品後,Meta也將跟進。這意味著隨著科技巨頭的財報回穩後,在AI的投入心力會擴大,台灣的晶片供應鏈將佔有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