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聯電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電,是臺灣一家從事晶圓代工的公司,為跨越電子行業的各項主要應用產品生產晶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09 | 傅瑞德

台積電與聯電的差異,我認為是「東西方企業不同的賺錢哲學」

西方企業大多由專業經理人來經營,比較容易專注於本業,東方企業則大多是由創辦人和家族經營,容易看到各種商機,也容易因此而分心。由此來看,聯電比較像「生意人創辦的企業」,成立許多獨立公司,而台積電在邏輯和晶圓代工居全球領先的地位,間接促成晶圓製造上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並且靠一己之力,得到了「護國神山」的稱號......

2023/07/26 | 精選書摘

林宏文《晶片島上的光芒》:台積電與聯電當年並稱「晶圓雙雄」,如今為何差距越來越遠?

作者林宏文浸淫科技業三十年,在場邊第一排見證台灣半導體業從成長、茁壯到光芒四射。他根據過去的採訪筆記與評論,透過台積電成功背後的故事、張忠謀的管理哲學、競爭策略與傳承交棒等第一手觀察,解讀在地緣政治下,台積電的美日投資與合作、全球半導體的競爭態勢,以及台灣在全世界半導體的重要性。

2023/07/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竹科銅鑼園區設先進封裝廠,國科會感謝力積電黃崇仁大方讓地

隨著人工智慧(AI)帶動伺服器、高階晶片訂單成長,先進封裝供不應求,經濟部官員表示,台積電預估2年內產能仍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建廠需求迫切,也感謝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考量產業戰略和國家利益下,將尚未啟動建廠計畫的用地讓出。經濟部官員強調,最新的CoWoS先進封裝技術留在台灣,也將持續鞏固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優勢。

2023/07/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立陶宛「晶片國家隊」Teltonika:取得台灣工研院技術授權,預計10年內增產10倍

「我們期待未來擴大與台灣的合作」,茲丹尼奧斯基斯說,該集團自2015年起就開始向台灣採購晶片現貨,即便將來建立8吋廠,也沒有能力全部自製,仍需尋求材料、設備供應乃至購買部分晶圓,希望與台積電、聯電及其他台灣企業往來。

2023/06/28 | 莊貿捷

聯電取得西門子EDA軟體卡位先進封裝,再與日本電裝合作搶攻特殊車用半導體

相較於晶圓製造龍頭台積電(TSMC)專注於先進製程,聯電則走向先進封裝、特殊製程以及車用半導體的市場,先後向半導體自動設計大廠西門子、日本車用電子大廠電裝(DENSO)合作,力求穩固聯電的優勢。

2023/06/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晶片歐盟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執行長:台灣有強大群聚效應,不必擔心半導體外移

讓台積電、三星等競爭對手願意投資參與imec的晶片技術前期研發,成為全球半導體科技研發的最大提供者,范登霍夫說這來自於imec的中立性,因此能與全球所有的晶片關鍵企業合作。

2023/06/02 | 巷仔口社會學

運用社會網絡分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十年間「台積大同盟」要居核心

觀察2020年的半導體產業網絡,可以發現,聯電和其社群雖然仍連結不少公司,但連結程度已不如過往緊密。相比之下,台積電則已經位居於網絡核心位置,並和眾多企業建立緊密關係,台積電社群此時甚至比聯電社群更具規模。顯而易見的是,台積電已經成功轉型其經營策略,十年間深耕在地的企業網絡,成為網絡中的核心企業之一。

2023/04/29 | 財訊

原始大股東王永慶當年為何賣光台積電?王文洋親曝原因

政府創立台積電之初,肯投資半導體的民營企業並不多,像是傳統產業出身的王永慶看不懂半導體產業,勉強投資,看到價格不錯就拋出,就連行政院開發基金的持股也大幅降低,許多當年投資台積電的原始大股東,更早就賣得一股都不剩。

2023/04/19 | 精選書摘

《投資原力》:亞馬遜「飛輪」理論的正反饋,使台積電在長期競爭中一直保持優勢地位

本書作者姜昧軍曾執掌上兆人民幣資金的投資規劃,他將在書中完整公開價值型機構投資人的邏輯框架,搭配一目瞭然的心智圖整理,引導你覺醒「投資原力」。作者總結自己專業投資20餘年的經驗,從價值投資流派中,發展出更適合當代市場的投資方式,強調關注4大類公司。

2023/04/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晶圓雙雄」節水有SOP,拉升再生水替代率確保生產營運無虞

今(2023)年水情再次吃緊,政府實施人工造雨,產業界也繃緊神經,晶圓代工、鋼鐵、造紙及紡織業等用水大戶,在拚產能的同時也拚節水。例如圓代工台積電、聯電,皆備有因應計畫,並不斷精進製程技術,及大幅增加使用再生水,對用水的風險承受度已有進一步提升。

2023/03/28 | 莊貿捷

傳中國大舉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聯發科董座蔡明介:呼籲政府制定更完整的台版晶片法案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受到各國透過補貼及低稅、中國挖角、少子化以及教改後遺症等影響,導致台灣半導體人才減少,他呼籲政府制定完整的台版晶片法案。

2023/03/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SEMI預測:2026年全球12吋晶圓廠月產960萬片,美國占比從2022年的0.2%竄升至9%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包括台積電、聯電、英特爾(Intel)和中芯等業者,它們將興建打82座新廠及產線,並於2023至2026年開始陸續量產。

2023/03/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飛凌擬斥資數十億歐元購併,再下單聯電新加坡廠簽長約搶攻車用市場

隨著汽車變得越來越環保、安全和智慧,對微處理器(MCU)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英飛凌今(2023)年車用微控制器的銷售量已達每天近百萬顆規模,而選擇和聯電簽訂長期合約是對聯電製造能力和業務承諾的認可。

2023/03/06 | 莊貿捷

消費性電子產品不振,半導體成熟製程擴大砍價戰,上游IP設計大廠創意股價逆勢飆漲200%

近期受到全球經濟走弱影響,半導體產業雜音多,而包含手機、筆電等品牌也面臨庫存高漲的問題,但是半導體IP大廠創意(GUC)卻逆勢衝高,短短幾個月內股價已經突破千元。

2023/02/04 | 莊貿捷

美中晶片戰爭:當「政治」成為半導體最大考量,聯電將成為下一個關鍵公司?

美中晶片戰爭可能要由「先進製程」擴大到「成熟製程」領域,近來隨著中國華為、比亞迪等指標企業逐漸站穩腳步,中國以成熟製程作為突破口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環境下,聯電2022年第4季季報中,22/28奈米製程的營收年增竟然超過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