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會

聽證會這個概念在中國大陸與美國國會聽證會有所差異,其目前多是為一種官僚面向公眾對提高部分行政管制價格的干預行為作說明的會議,議題範圍被制定得很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OpenAI執行長赴美國會聽證,警告AI不安全應成立專責機構加強規範,管制核武已有前例

。阿特曼於聽證會建議美國政府考慮實施3項計畫:成立新的機構批准AI模型、建立一套安全準則規範AI模型、要求獨立專家學者對AI模型進行審核。同時,他支持設立一個國際組織為AI制定標準,並舉出管制核武已有前例。

TNL+ 2023/04/07 | 黎蝸藤

經過這場災難性的聽證會,將TikTok出售給美國公司或許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TikTok要被禁,這些受損失的人群和企業一定不少。在美國不太可能像中國一樣,一個命令下來說封就封,受影響人只能自認倒楣,自尋出路。他們的損失,政府也有可能要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如果政府不提出方案,就會引發賠償訴訟。一旦用戶勝訴政府可能要賠天價數字,都是不得不考慮的要點。

TNL+ 2023/03/30 | 李少民

對美國而言,TikTok與911事件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

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沒有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自由。為了他的生計和安全,他必須遵循黨的路線,這意味著如果需要,他必須撒謊。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會和議員在組織聽證會和聽他無用的回答上是在浪費時間。

2023/03/27 | BBC News 中文

TikTok風暴:為什麼一些國家認為中國科技公司會帶來安全風險?

網路安全公司ESET的全球安全顧問傑克・摩爾(Jake Moore)說,並沒有確鑿證據指,中國正利用其科技企業進行間諜活動。但是,他說:「現在有擔憂認為,像華為和TikTok等公司已經大到可以大規模的盜取數據並危害國家安全。」「各政府現在採取預防手段而不是再晚一些,是正確的。」

2023/03/25 | BBC News 中文

TikTok美國聽證會:CEO周受資作供的五個關鍵時刻

「謝謝你,周先生,把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團結起來了,」共和黨人丹・克倫肖(Dan Crenshaw)說。這確實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情,如此多的政客,他們基本上都不會在任何事情上有一致的看法,但卻一致同意TikTok是一個安全威脅。

2023/03/25 | BBC News 中文

TikTok CEO周受資:美國國會聽證中的關鍵人物

現在,周受資面臨著他的TikTok生涯當中最重大的挑戰。美國國會議員要求該公司從其美國業務當中撤資,否則將面臨禁令。這一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成為了一個矛盾點。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民主實驗室公布「中國影響力指數」:台灣社會、媒體受中國滲透世界排名第一

研究指出,台灣在調查的82個國家中,中國影響力指數排名為第11名,而社會與媒體兩個領域的被影響程度則為全球排名第1名。美國則是在學術領域上受中國影響排行第1。歐洲各國則因已針對中國影響制定對應監管措施,反而比全球其他區域,被中國影響的程度最低。

2023/03/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TikTok執行長出席美國會作證面臨嚴酷盤問,中國商務部:出售或剝離TikTok須中方許可

TikTok隸屬於北京字節跳動,為避免在美國被禁的命令,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昨天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現年40歲、新加坡籍的周受資受到共和黨與民主黨議員異常尖銳地盤問。議員們擔心,北京可能把TikTok當成間諜活動和蒐集數據的平台,並用以暗中協助中國共產黨。

2023/0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盛頓郵報》:美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週末密訪台灣4天,透露麥卡錫可能在2024大選後訪台

蓋拉格訪台期間晉見蔡總統,也與副總統賴清德、國防部長邱國正及情報首長會面。之所以低調訪問台灣,蓋拉格表示,是為了與台灣方面的會面能更富有成效,尤其是看到去年8月時任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的風波。

2022/12/14 | TNL 編輯

美國證交會起訴FTX創辦人SBF,最高面臨115年監禁;交易所用戶信心動搖,幣安也出現擠兌

FTX創辦人SBF於巴哈馬遭到逮捕,並將引渡回美國,面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起訴,美國檢察官發言人表示各項指控可能讓SBF面臨最高115年的監禁,而隨著加密貨幣投資者中心化交易所擔憂的提升,幣安也在近期出現擠兌狀況。

2022/10/14 | 賴冠伶

美國會大廈暴動聽證會:競選團隊作證川普早已計畫「假勝選演說」,委員會將傳喚川普出席作證

委員會主席湯普森(Bennie Thompson)強調,「他試圖剝奪美國人民在選擇總統時的聲音,用自己繼續掌權的意願取代選民的意願。他是1月6日事件的中心人物,所以我們想聽聽他的意見。」

2022/09/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台併」聽證會:台灣之星「心碎」提3訴求,台灣大盼從競爭角度思考、承諾保留低資費

「台台併」聽證會登場,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電信本質是規模經濟,台台併是「老三當自強」,盼從競爭角度思考。台灣大除了承諾會保留低資費,也表示已洽談國際業者以虛擬行動網路服務經營者(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MVNO)方式扮演潛在第4家業者。

2022/09/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電信三雄為何吵翻天?頻寬爭議一次看懂

電信業者透過競標取得政府釋出的頻率,才能提供通訊服務,頻率對電信業者而言就像土地一樣,必須先有土地才能在上面蓋大樓、提供服務,頻寬的多寡可說是影響通訊品質的關鍵因素,也因此電信業者不惜斥資重金、大撒銀彈競標頻譜。

TNL+ 2022/07/23 | TNL國際編譯

美國國會暴動聽證會最終回:川普袖手旁觀187分鐘,任由支持者高喊「吊死彭斯」

特別委員會主席湯普森(Bennie Thompson)表示,彭斯那時向川普說不,也是知道他的行為不對,只是,彭斯這樣的選擇卻在讓暴民的怒火轉向他的同時,也流失了共和黨部分支持者的選票。

2022/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會大廈遇襲案第7場聽證會,8大重點一次看:川普推文發出「戰鬥的號令」鼓舞暴民和極右派人士

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展開第七次國會大廈遇襲案聽證會,聚焦川普和他的非正式政治幕僚、極右翼民兵組織「守誓者」、「驕傲男孩」等的關係。聽證會中證人指出,川普與右翼團體使支持者變得激進,而川普透過推文鼓舞支持者前往國會大廈,1月6日沒有發生更多流血事件,美國還算「幸運」。

2022/07/03 | 黃皓筠

國會大廈暴動調查結果不利,外媒指川普有意7月宣布角逐2024美國總統大選力挽狂瀾

面對美國眾議院調查委員會一連串針對2021國會暴動事件的調查,共和黨人士正在期待川普提前宣布回鍋2024美國總統大選。事實上,川普一直暗示自己將要第3次競選總統,並在過去一年內不斷積極準備,他表示自己將有可能在不知會幕僚的情況下重返戰場。

2022/06/24 | TNL 編輯

美國國會暴動聽證會:前司法部官員證實川普幾乎天天施壓,「我就是要你們表明有選舉舞弊」

前司法部代理副部長唐納福(Richard P. Donoghue)則在聽證會上表示,川普曾告訴司法部官員:「我要你們做的就是表明有舞弊,剩下的就交給我和共和黨議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