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肌肉

肌肉(拉丁語:Musculus)是一種能收縮的動物組織,屬於軟組織,由胚胎的中胚層發育而來。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0/24 | 潘柏翰

台灣長者的肌少症盛行率有多高?每天健走、爬山、伸展操為什麼「還不夠」?

結合學術研究、政府統計及健身業者的觀察,我們可得出一個畫面是:長者從事肌力訓練的速度,追不上肌肉流失的速度。一來是有在從事重量訓練的長輩比例並不普遍,二來是多數長輩從事的是「運動」,對於提升肌肉力量的幫助有限。

2023/09/21 | 精選轉載

最近很熱的「超慢跑」有什麼好處?復健科醫師提醒當心足底筋膜炎風險

因為名字有「跑」,又用「超慢」,所以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會誤解為「很慢的跑步」。實際上,超慢跑並沒有兩腳同時離地的瞬間,所以並不符合跑步的定義,不算是真正的跑步。再加上,超慢跑的步頻約1分鐘180下,步幅小,動作強調前腳掌先落地,伴隨彎曲膝蓋提供緩衝降低衝擊傷害。可知實際上步頻相對一般人跑步來得高,並不慢。

2023/06/19 | Nuli APP

許多運動員都會用的「肌貼」不含消炎止痛成分會有效嗎?能在什麼情況使用?

肌貼其實是一款有彈性的貼布,可以直接貼在肌膚上,其中並沒有添加任何的藥物,也不包含消炎或者止痛的成分。所以肌貼的功效完全是利用「彈性」這個物理特性,透過彈性和不同的貼法來達到效果,因此就會看到各種剪裁的形狀和貼法。

2023/01/10 | 林慶順教授

「北歐式健走」是否比快走或慢跑更好?從「科學證據」來看整體而言沒有比較好

北歐式健走就是像滑雪一樣拿著兩枝桿子走路。至於具體的走法,網路上有很多資訊,我就不多談了。我要專注的是這些網路資訊所缺乏的,那就是「科學證據」。有關北歐式健走是否比快走或慢跑更好,請看下面這14篇論文。如果您沒時間看,那我就先說:整體而言沒有比較好。

2023/01/05 | 優照護

40歲後每10年肌肉流失8%,國健署傳授六組簡單小運動改善肌耐力

有很多人認為肌少症是老年人才有的症狀,但其實年過40以後,肌肉會以每10年會流失8%,70歲後甚至加速到以15%的速度流失。要預防肌少症一定要運動,六組簡單的小運動,協助一般健康的長輩可以在家動一動,改善自己的肌耐力。

2023/01/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天生不愛動》:偷懶本來就是人的天性,為何會有人真心喜歡體育運動?

要能直面問題,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我們首先得承認和認識問題,《天生不愛動》非常科學地暢談了運動的好處和風險,並一一破除各種迷思,讓我們自己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鍛鍊方案,這才是真正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好書!

2022/08/02 | Nuli APP

漸進式超負荷、PR、超級組⋯⋯這些常見的健身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漸進式超負荷?什麼是遞減組?以下為常見的健身術語,如果你在跑健身訓練課表或看相關文章,發現有看不懂的名詞,這篇可以為你解答。

2022/06/19 | 精選書摘

《超宅健身》:浴室的毛巾、屁股下的椅子,統統可以拿來當成健身道具

疫情期間不想出門?簡單利用家裡的毛巾、椅子,也能達到厲害的肩部健身效果。想更有挑戰的話,還可以加上彈力帶配合使用。

2022/06/17 | 洞見物理治療所/ATX徒手治療研究室

肌腱、韌帶跟筋有什麼不一樣?受傷時該如何物理治療?

肌腱跟韌帶的結構十分相似,但因為連接的地方不一樣,造成功能跟受傷原因有所不同,也因此造成物理治療所要處理的方式也很不同。但不變的是,它們大多可以自己正常好。

2022/05/06 | 優照護

阿公阿嬤越來越瘦不是正常現象:長輩跌倒、長期臥床的元兇——肌少症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原因之一,隨著年增長,肌力衰退與肌肉量的流失會一年比一年嚴重,一旦發生肌少症不僅容易跌倒骨折,也可能造成代謝方面的問題,或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等。

2022/05/01 | 照護線上

「棒式」老是撐到姿勢跑掉?快把這八種動態變化加入訓練菜單

一般來說,棒式撐體的練習可以停留30秒到1分鐘左右,但隨著撐體時間延長,核心肌群愈來愈疲勞,有些人開始會姿勢跑掉,或覺得腰背痠痛。因此,我們下面的練習比較多是改成動態的變化型,避免因為一直「ㄍㄧㄥ」住而施力不當。

2022/04/03 | TNL國際編譯

漸凍人全身癱瘓後在大腦植入晶片,偵測神經元拼寫出完整句子:「我愛我的酷兒子」

新研究的參與者是一名現年36歲的男性漸凍人症患者,他於2018年開始與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研究團隊合作,當時他的眼睛仍可以移動。他告訴團隊想要一種侵入性植入晶片來試圖與家人保持溝通,包括他的小兒子。

2022/02/19 | Nuli APP

避免從「泡芙人」變成「紙片人」,減脂期間維持重訓相當重要

想避免成為泡芙人,要養成阻力訓練的習慣,若平常的運動都是有氧訓練,或是無法增加「肌肉量」的運動,那也極度可能會是很瘦、肌肉量過少,脂肪比例偏高。當身體肌肉量比例不足時,會對健康、體態造成影響。

2021/05/14 | 精選書摘

《伸展迷思 痛症篇》:先天柔軟度高的人,也是最棘手的一群人

先天柔軟度高的人,年輕的時候,每一個關節比其他人都較多活動性,如果沒有接受固定性關節的肌肉訓練,在人生旅途中,為了應付靜態坐式的生活,活動性關節會變得僵硬,而固定性關節由於沒有得到適當訓練來維持穩固性。

2021/04/19 | Hello醫師

有「健身黑魔法」之稱的同化類固醇,可能產生什麼副作用?

同化類固醇用於健身方面,其實並非合適的作法,因為許多使用同化類固醇的人,並不具有專業知識,因此在缺乏醫師的專業診斷下,擅自使用類固醇藥品,可能產生不小的風險。

2021/04/17 | Women's Health Taiwan 美力圈

四招「三角肌訓練」改善鬆垮下垂肩,輕鬆練出天鵝頸直角肩

為什麼大家一直想要訓練三角肌?就是因為可以練成許多女生所憧憬的「直角肩」,穿起衣服來會更好看;而男生也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有胸懷、更壯。往下看三角肌群該怎麼訓練,一起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