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股價

股價是指一公司若干可出售的股本中的單股價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0 | 環球生技

生技快訊:鑽石生技上市首日漲幅19.25%、張鴻仁談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BioNTech開發猴痘mRNA疫苗

鑽石生技上市首日漲幅達19.25%;BioNTech獲CEPI資助9000萬美元,以推進猴痘(mpox) mRNA候選疫苗的開發;張鴻仁近期出版新書《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解析低價健保引發的醫療危機,呼籲健保正面臨幾千億元缺口,改革刻不容緩。近期還有哪些醫療生技相關重要事件?一起來關心。

2023/09/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郭台銘昨宣布辭任鴻海董事,黃士修:郭董4年前就退出經營層,辭任以宣示獨立參選決心

「主流民意大聯盟」發言人黃士修昨(2)日晚間告訴中央社記者,郭台銘理解外界對於鴻海股價和競選影響的說法,雖然郭台銘4年前就實質退出鴻海經營層,但仍決定辭去集團董事。黃士修表示,若郭台銘未來聲勢上升,鴻海股價也上漲,憂心又被指參選是炒股,因此郭台銘選擇辭去董事職位。

2023/08/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恆大股票復牌暴瀉78.78%,累積負債破10兆、上半年虧逾1700億,債務重組會議延至9/26

中國恆大因為陷入債務危機,自去(2022)年3月底起停牌,停牌前報價1.65元;公司股票28日復牌,卻似乎成為投資者的逃生門,股票遭拋售,全日在低谷徘徊,收盤暴跌近80%,成交金額港幣5.82億元(新台幣23億元)。

2023/07/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股東行動主義」風潮吹向亞洲,台股明年70家企業董監事改選有股權爭議風險

過去在台灣的股權爭議事件主要分成家族、大股東、外部禿鷹等3大類,不過,受到股東行動主義風潮影響,預計在台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積極股東行動。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廣達股價創23年新高,林百里身價逾2900億成台灣新首富,為AI再戰10年不輕言退休

由於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將於下週來台,炒熱AI議題,其他AI概念股也表現強勢,緯創、英業達終場皆大漲超過6%,收在132元、50.8元;神達盤中攻漲停43.2元直到終場。根據富比世即時富豪榜資料,林百里身價約94億美元(約新台幣2918億元),在全球排第220名,在台灣高居第1。

2023/07/06 | 定方財務顧問

台灣的股東會為何要發紀念品?真的是單純慰勞、回饋股東嗎?

有很多公司在股東會時,真的是秉持回饋股東心情發送紀念品,通常也會跟公司生產的產品有關,像是正隆、山隆的衛生紙,中鋼的各類鋼製品等。但是,有些情況,可能就不是這麼單純,可能代表著經營權之爭,甚至是為了炒股?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迎戰AR推出Vision Pro定價破10萬,2024上半年開賣

最引人注目的硬體新品,是發表會第80分鐘亮相、以經典台詞「還有一件事」(One more thing)登場的Vision Pro,這是蘋果第一台空間運算設備,可以擺脫顯示器的限制,讓周圍空間變成無邊際畫布。Vision Pro將2300萬畫素置於2個顯示器中,換算每隻眼睛分配像素多達4K。

2023/05/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AI推波助瀾,輝達市值衝破1兆美元大關,史上第8家企業達成里程碑

輝達年初以來股價漲逾174%,公司市值達老牌半導體廠商英特爾(Intel)近8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約16年前一項不受業界重視的決定影響深遠。《華爾街日報》報導,輝達成為圖形處理器(GPU)領導品牌後,黃仁勳2006年為開發新客源,宣布開放外部軟體開發商運用輝達晶片運算能力,開拓他口中的「GPU運算」領域。

TNL+ 2023/05/04 | TNL國際編譯

做空機構興登堡重手狙擊伊坎企業,「華爾街狼王」伊坎財富銳減41%

伊坎數十年來一直都是財經界著名的「企業掠奪者」,其在1980年代曾以自籌的少量資金搭配向銀行與投資者借來的負債資金,收購資本更大的美國環球航空(TWA),在利用這種「融資收購」手段入主TWA後,伊坎隨即以「資產剝離」的模式,系統性地出售TWA原有的資產,以此作為償還原本欠債的資金。

2023/04/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財報重創投資人信心,股價狂瀉近50%創歷史新低

美國一年多來利率陡升,投資失算的中小型銀行營運日益艱困,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等主管機關近期頻頻喊話,希望民眾相信這波亂局只是獨立事件,而非金融業系統性危機,投資人對財務體質欠佳的銀行信心仍脆弱。矽谷銀行3月倒閉掀起市場恐慌前,第一共和銀行股價達115美元,與今天收盤價相比跌幅超過90%。

2023/04/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上海車展冰淇淋只給外國人,BMW陷公關危機重挫股價,市值跌掉近30億歐元

「MINI中國」官方微博今天發表聲明道歉。然而這樣的道歉並無法化解中國網友的不滿,各式批評留言持續湧現,還傳出網友肉搜兩名中國女性工作人員進行網暴。社群迄今熱議事件到底是「崇洋媚外」還是寶馬「辱華」。冰淇淋引發的公關危機,今天衝擊寶馬的股價。

2023/04/17 | 精選書摘

《當代財經大師的存股課》:股息和殖利率不一定愈高愈好,聰明的投資人存股需考慮這六點

華爾街存股專家查爾斯.卡爾森教你回歸基本。不同於市面上的存股書,本書是對存股必知觀念進行全面剖析,從「選股」、「配置投資組合」,到怎麼「避開風險」,以及未來的「提領使用」,共統合4步完整攻略,只要能通盤掌握這些核心概念,就能在最糟的時代,也有源源不絕的穩定收入!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瑞士信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末日博士」羅比尼:瑞信可能大到不能倒,也可說大到無法救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剛獲止血,又爆發瑞士信貸財務危機震撼銀行業。曾準確預測2008全球金融海嘯而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昨天受訪時說:「問題在於若按某些標準,瑞信可能大到不能倒,也可說大到無法救。目前不清楚(瑞士)聯邦體系有否足夠資源制定紓困計畫。」

2023/03/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瑞士信貸股價收盤再暴跌逾24%,市場恐慌掀全球金融動盪,瑞士央行保證提供流動性援助

瑞士信貸銀行今天股價一度崩跌30%後,瑞士監管當局保證提供瑞信流動性活水,成為中央銀行前所未有的舉動。在華爾街曾舉足輕重的瑞信過去幾年來深受一連串失誤和不遵循法令等影響,聲譽在客戶和投資人方面受損,也導致數名高層主管丟掉飯碗。

2023/02/17 | TNL 編輯

星宇航空1月營收創新高,股價連4漲超車華航、直逼長榮,法人推估本季將轉虧為盈

法人分析,星宇航空吸引買盤強力進場,應與公司近期業績高飛有關。星宇航空1月營收15.23億元,月增58%,年增1295%,其中,客運營收達14億元,月增71%,年增2407%,以開航以來新高,法人推估星宇航空1月已開始獲利,本季將轉虧為盈。

2023/02/04 | 羅子恆

遭特斯拉股東控詐欺獲判無罪,馬斯克:一則糟糕用詞的貼文,並不意味詐欺行為成立

馬斯克2018年在推特發布「私有化」特斯拉的消息,卻因遲遲沒有動作遭股東指控詐欺,法庭上馬斯克辯稱貼文的內容是真實的,只是後來計畫改變,他也強調自己的推文影響力不大,應該不會造成特斯拉的股價波動,經過庭審,最終判決結果出爐,馬斯克獲判無罪。

2023/01/06 | 財訊

台積電跌破「巴菲特防線」,2023年半導體庫存調整,什麼時候重回成長?

手機、PC等系統廠目前全力清倉,影響IC設計和晶圓代工庫存去化速度,短期風暴難免,但2023年下半年後有望回到成長軌道上。而當需求回溫,所有廠商還是會優先找台積電投片,「台積電會是最晚下滑,最早復甦的公司。」

2023/01/03 | TNL 編輯

誠創科技董事長馬永玲涉炒股倒貨坑殺股民,9人套利4億餘元被起訴

馬永玲涉操縱股價同時辦理誠創現金增資及可轉換公司債,自市場套取新台幣3億9997萬5960元資金,加上炒股期間買賣價差為1000萬7114元,全案犯罪所得共4億998萬30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