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肥胖

肥胖症(Obesity)是指體脂肪累積過多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身體狀態,可能導致壽命減短及各種健康問題。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4 | 大象醫生

更年期女性請放心補充荷爾蒙,乳癌風險真的被誇大了!

撇開有荷爾蒙使用禁忌症的族群,包含得過乳癌、肝臟疾病、中風、血栓高危險群之外。其實適當的荷爾蒙補充不但能降低很多疾病風險,更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性生活的愉悅度,是真的可以讓更年期女性擁有更好的人生的,風險方面其實真的很微小,如果搭配健康的運動跟飲食,其實真的是很安全的。

2023/11/21 | 好食課

小時候胖就是胖!台灣學童26.7%過重,營養師:五種方法幫助小孩遠離肥胖

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學童過重與肥胖比例為26.7%,是亞洲兒童肥胖率前幾名的國家。而兒童肥胖不僅導致會在該兒童成年後繼續導致肥胖問題,也會使長大後的胖兒童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倍增。

2023/10/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人苗條印象恐成往事,研究:近半數超重、年輕人肥胖比例翻4倍,熱愛速食與加工品是主因

研究發現,過重與職業及收入也有關係。法國勞工過重比率為51.1%、肥胖比為18%;管理階層過重比為35%、肥胖比率則為9.9%。INSERM單位主管克萊蒙指出,不僅是因為收入,也跟居住地附近能找到的食材有關。據統計,法國人最愛外食第一名是比薩,第二是漢堡,第三則是土耳其烤肉捲Kebab。作為麥當勞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媒體更質疑法國是否成為「美式速食的新天堂」。

2023/10/23 | 精選轉載

加工食品是導致肥胖的幕後黑手?

愈來愈多科學證據指出,肥胖的主要原因並非是攝取高熱量的食物。

TNL+ 2023/10/20 | TNL國際編譯

研究:禮來糖尿病用藥「Mounjaro」減重效果佳,受試者12週體重下降18.4%

減重計畫「MyJourneyMD」的醫學主任克里斯汀威廉斯(Kristen Williams)指出,它雖然不是減肥藥,但藥效卻非常適合拿來作為治療肥胖的藥物。威廉斯表示,通常能減掉10%體重就已經算成功,但看到肥胖者84週能減掉超過25%的體重,實是十分驚人,「我們終於能進一步解決引起肥胖症狀的代謝問題。」

TNL+ 2023/09/22 | TNL國際編譯

「療癒美食」不療癒,研究:攝取過量「超加工食品」,女性愈可能罹患憂鬱症

超加工食品與慢性發炎之間的關聯一直都廣為人知,而發炎則是許多慢性疾病的起因。他表示,有不少研究指出,超加工食品也與男性罹患大腸直腸癌相關,還有不論男女性都可能因攝取這類食品而導致的心臟疾病與早逝風險。

2023/08/30 | 袁齊

登機前請先站上體重計:大韓航空為什麼要求乘客量體重?

韓國大韓航空宣布將從28日開始,在乘客登機前測量其體重,雖是以飛安問題為由,但卻引起了韓國公眾極大的反彈。然大韓航空並非要求乘客秤重的首例,各界專家也對乘客的體重究竟和飛安相關與否持多種看法。

2023/08/30 | 袁齊

登機前請先站上體重計:大韓航空為什麼要求乘客量體重?

韓國大韓航空宣布將從28日開始,在乘客登機前測量其體重,雖是以飛安問題為由,但卻引起了韓國公眾極大的反彈。然大韓航空並非要求乘客秤重的首例,各界專家也對乘客的體重究竟和飛安相關與否持多種看法。

2023/08/27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即便相關疾病已占國內醫療費用總額的80%,在瑞士「糖」仍是不可觸碰的話題

在瑞士,每5個人中就有4人死於上述疾病,相關醫療費用每年逾500億瑞郎,占該國醫療費用總額的80%。綠黨議員魏歇爾特譴責農業食品公司操縱行為,向瑞士立法者施壓,阻止控糖議案進入立法程序。經濟國務秘書處回覆,此舉並非是在維護某家公司的利益,而是根據WTO反抑制措施的規則行事。

2023/07/01 | 照護線上

把握五重點減重不復胖:選對食物比飲食限制重要,可從「反轉便當盒」開始

愈來愈多的研究也證明肥胖是種疾病,會帶來更多的慢性病、癌症、失智等問題。因此不管是為了健康,抑或為了面子,許多人不停落在「減重→復重」的惡性循環裡。究竟要怎樣做到良好的體重控制,有幾點你需要先了解......

2023/06/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藥廠開發新藥有成,過重族群用藥減肥效果顯著

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一則減肥新藥「3G」二期臨床試驗報告,該藥物由美國藥廠禮來公司(Eli Lilly & Co.)負責開發的。此研究發現,「3G」的減肥消果顯著,肥胖及過重族群在服用藥物48週過後,成功減掉24.2%體重。驚人的結果重燃外界對減重治療市場的興趣,且未來的三期試驗,將聚焦全面性的治療肥胖及肥胖相關併發症。

TNL+ 2023/04/21 | TNL國際編譯

英國研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湯和奶昔」低卡飲食減重2年後,25%症狀有效減緩3年以上

這群嘗試此飲食方法的患者,除了在五年內體重平均減輕了9公斤外,原須仰賴糖尿病藥物或胰島素才能生活的他們,也終於無需再靠藥物控制血糖。英國糖尿病協會則指出,部分患者甚至在第一個月,就已經瘦了7.2公斤,三個月後更瘦了13.4公斤,並在後續幾個月都持續維持在相同的體重。

2023/04/10 | TNL 節目部

【醫鍵解壓縮】S3EP9|打呼不是小事,可能是中風、心臟病的前兆!

最常見的三個打呼原因,就是鼻塞、扁桃腺肥大還有肥胖。這三個原因彼此之間,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關係,但是它們其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會讓上呼吸道變窄」。所以如果是常常鼻過敏而鼻塞,或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而扁桃腺常常發炎腫大,都可能讓上呼吸道變得狹窄,造成氣流難以通過而出現打呼聲。那肥胖也會造成打呼,則是因為脖子累積了太多脂肪,這也會讓上呼吸道變窄。

2023/02/10 | TNL 節目部

【醫鍵解壓縮】S3EP5|已經少吃還一直發胖,是內分泌失調嗎?

面對「發胖」這個問題,有人會覺得是「因為內分泌失調導致體重上升」,或是「體質,一定是體質的關係。我就易胖啦」。但是除了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氏症這些情況,可以直接找內分泌系統負責;再排除掉遺傳這種比較難自己控制的因素,大部分的發福,或許自己要負點責任,因為有問題的生活習慣,可能才是發胖的主因,內分泌只是被動受到影響的一方。

2023/02/10 | 潮健康

吃太多澱粉也會升高膽固醇?出現老人環、黃色瘤症狀要提高警覺

由於血脂濃度會隨年齡、性別和種族不同而有變化,膽固醇控制將朝向「個人化」觀念,平時要瞭解自己的風險程度,比如女性更年期後心肌梗塞院內死亡率將高於男性,應格外注意血脂控制。

2023/02/07 | BBC News 中文

如何控制對甜食的渴望?用水果代替糖能為你帶來的各種益處

少吃糖會給健康帶來巨大好處。它不僅有助於牙齒和腰圍健康,還能提升情緒、記憶力以及改善微生物群,甚至讓我們更長壽。吃水果能解決問題嗎?水果雖然含有天然糖,但水果中的纖維可以降低風險。新研究表明,它或許有助於減少我們對甜食的渴望。

2023/01/13 | 問8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比你想像中來得早, 7~9歲是關鍵!

以往我們可能認為女生國中、男生高中才進青春期,但事實上小朋友可能進青春期的時間比想像中來的早。小男生變聲表示在青春期中後期,那時生長板的空間可能比較有限。7-9 歲小朋友長高速度忽然變快,要注意可能(提早)進青春期。

2022/12/29 | 德國之聲

COVID-19疫情期間,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兒童「性早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COVID-19疫情開始後,世界各地內分泌診所的醫生開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現象。越來越多女孩出現了性早熟的狀況,這種罕見症狀的特點是在7、8歲時就出現青春期的跡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