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育兒

兒童照顧(Child care)也稱為兒童看護、育兒或是托兒,是指照顧一名或多名兒童,兒童年齡一般在是六個月到十三歲之間。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3 | 精選書摘

《無意良母貳》:撒嬌會讓男孩養成依賴的習性嗎?我觀察後的答案是不會,反而非常勇敢

老母們千千萬萬不要誤會,以為兒子的撒嬌是依賴的行為。其實,動物有脫離母體的本能,人有,男孩也有。再怎麼撒嬌,如果不是一種行為控制或是過度保護,很難影響向外拓展、冒險、競爭、渴望獨立的天性。撒夠嬌的兒子,他得到了想要的力量與愛,在轉身離開你,踏上旅程時,那可謂是充滿勇氣啊!

2023/08/19 | BBC News 中文

盤點2023女足世界盃球星:她們是足壇偶像,也是女性平權的抗爭者

在今年的賽事上,有更多的母親踏上了這個賽場,讓人們看到她們在育兒與最高水平足球比賽之間找到平衡的經歷。強大、成功的女性公開擁抱自己作為母親角色的形象,向世界傳達了強有力的訊息。

2023/08/13 | 矽谷媽咪的樂活探索

育兒很累但請你好好把握現在,再過幾年孩子就恨不得跑去外頭野了

美國與中國育兒的精神不一樣,美國這邊的觀念是孩子越小全家感情越緊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圈,日後還可能在不同城市等,大家感情就自然不如以前。不像中國的孝道觀念較強,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通常較長遠。於是,我每次帶著兩寶走在路上,常被長輩或其他媽媽投以羨慕的眼光。常有人說 「Oh I remember those days!」。

2023/08/08 | 精選轉載

如果你正經歷生育焦慮,我想和你分享決定成爲媽媽的心路歷程

由於生理上的限制,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許多女性面臨是否要生小孩等焦慮感逐日增加的情況。透過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希望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是不是想要這個選項。

TNL+ 2023/08/04 | TNL國際編譯

美國研究:僅1/4父親知道如何協助嬰兒入睡、有丈夫的支持95%母親更容易泌乳

該項研究針對「母乳哺餵」及「幫助嬰幼兒入睡」進行調查,希望能了解雙親在養育孩童的參與上,是否會造成往後孩童發育上的差異。研究結果指出,無論是在哺育母乳還是在幫助幼兒睡眠上,父親都扮演了頗為重要的角色。而這樣的研究結果,也讓美國育嬰假及相關留停政策的討論又再度浮上檯面。

2023/07/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產檢、陪產檢假預算將枯竭,勞動部向就業保險基金借貸週轉

今年「產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編列新台幣4225萬元的預算,原估計約有1萬2000人申請,但截至5月底止,合計已有9383人申請,包含3687人申請產檢假、5696人申請陪產檢及陪產假。預算已經用掉2875萬元,可能7月就用光,因此向就保險基金借貸3562萬元週轉。

TNL+ 2023/07/11 | Sato太太

【異鄉港人二三事】從懷孕到產後支援:購物、超市、主題樂園有優惠,日本鄉下媽媽的分享

在日本,懷孕後又有了母子手帳便成為一位被認證的準媽媽,可以拿著你的手帳和產檢卡去婦產科預約檢查,除此之後也有不少良心企業會為孕婦提供各種「優惠」,像我們這邊的餐廳只要你出示母子手帳便可以有免費飲品一杯;主題樂園門票、園內消費有折扣;超市會幫你把買了的東西送到車⋯⋯

2023/07/03 | 精選轉載

重返職場的全職媽媽:45歲成為一道坎,重投履歷感受是「幾乎無人聞問」

「人家都說45歲後很難找工作,我總覺得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40歲時為了待產育兒而離職,Mei原先計畫3年後重回職場,卻沒想過這條路走了十年。媽媽二度就業會遇到的困難,她都遇到了,當工作與家庭照顧責任難以平衡,Mei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如何找回自己的答案。

2023/06/12 | 好眠師姜珮

有小孩後勢必得放下平衡職涯家庭的堅持,但記得保留時間為你的技能「上油」

我的伴侶工作忙碌,也需要常常出差,所以家裡的「彈性」就會落到我身上。相對來說,我不能把工作排滿才能保護這個彈性。我當然也有怨嘆不能好好衝刺事業、被家庭綁住的時候,但後來我從其他人的故事,悟出了個道理:所謂家庭職涯平衡,要拉長人生的時間軸來看,而不是同時兼顧所有的事情。

2023/05/28 | 精選書摘

《有些媽媽比你糟糕多了》:給小孩吃速食不必愧疚,無尾熊媽媽餵小孩吃她的大便當晚餐

你忙著餵奶、哄睡、換尿布,24小時全年無休,沒空親手製作有機副食品,沒力氣把家裡掃得一塵不染。你的焦慮和罪惡感飆升,腦中冒出可怕的想法:天啊,我實在不是個好媽媽。等等,暫停一下!我手上握有鐵證,這些媽媽可比你糟糕多了──無尾熊媽媽會餵小孩吃她的大便當晚餐。你沒看錯,就是大便。

2023/04/15 | 精選書摘

《這樣的教養,有毒》:育兒不要太執著於正確答案,意圖扮演完美父母很危險

育兒教養的主角其實是孩子而非世人的意見。家長應該注重的是子女目前的感受和需求,並對此表達認同、共感其情緒,必須懂得隨時配合孩子的想法和視角來調整各項做法。被毒親養育長大的人卻不太清楚什麼才是正確答案,往往會以世人的意見作為依據,而且這些意見都令他們覺得頭頭是道。

2023/02/14 | Fanny Lo 羅兆愉 心靈治療

走得就走,海外升學就是王道?父母勿忘這關鍵細節!

你的子女留學時,大概在12到18歲,在努力為他們尋找適當學校的同時,你知道到他們正經歷什麼階段嗎?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形容他們正處於「尋找自我身分及認同」的階段。

2022/11/26 | BBC News 中文

一親一語?在家只說傳承語言?專家解讀多語家庭育兒的最佳方法

許多雙語育兒方法都不同程度地警告不要過早讓孩子接觸新語言,或是混用語言,表示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延遲他們的語言發育,並不利於學業成績。但研究人員已經花費幾十年試圖揭穿的迷思,研究還顯示雙語者具有認知優勢。

2022/11/13 | 潮健康

愛情的墳墓?研究:夫妻生完第一胎,婚姻滿意度「降三成」

研究團隊發現,從妻子懷孕後到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兩性伴侶的婚姻滿意度即出現顯著下降,伴侶對彼此的敵意、分歧、與看待問題的嚴重程度增加。不過,研究也發現,若新婚夫妻對育兒抱有較為現實的期望,如預先計算育兒費用、準備好育兒器材,婚姻滿意度的下降幅度較小。

2022/11/12 | 方格子vocus

連兩年傳出學齡前幼童受困校巴致死案,日本幼托機構到底出了什麼事?

去年才剛發生福岡縣雙葉保育園接送巴士致死案,沒想到才過一年的時間,又發生類似事件。今年9月,年僅3歲的河本千奈小妹妹,也死在校巴上。日本的幼托機構到底出了什麼事?

2022/09/15 | 廣編企劃

「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兒福聯盟x親子天下提出三點呼籲

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於6日共同舉辦「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邀請網紅父母陳珮芬與林時民、黃瑽寧醫師、石易平副教授及王婉諭立委等人,共同討論如何讓台灣育兒環境更加友善。

2022/09/04 | 《思想坦克》

非六都媽媽的逆襲:「母職」也有城鄉差距?在非都會區更應該重視「育兒者喘息服務」

超人媽媽也會累,我提倡應該要更重視「育兒者喘息服務」。尤其在非都會區,喘息服務的相關準備嚴重落後。因此除了生的出來,更重要的而且經常被忽略的是還得要養的起、顧得好。

2022/08/30 | 好眠師姜珮

有小孩以後一定得犧牲睡眠熬自由嗎?想當完美的父母,就很難是完整的自己

爸媽所謂的犧牲心態,常常是未來親子關係緊繃的源頭。快樂健康的家庭,並非是圍繞在某一個成員打轉,而是找到每個家庭成員相對均衡的狀態。如果我們想當完美的母親,就很難是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