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兒童照顧(Child care)也稱為兒童看護、育兒或是托兒,是指照顧一名或多名兒童,兒童年齡一般在是六個月到十三歲之間。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7/12/09 | 精選書摘

《新手媽媽的育兒療癒科學》:為什麼不覺得自己的小孩可愛?不可思議的母性

「只要是媽媽,就會覺得自己小孩可愛」,這種既定觀念把媽媽們逼到了絕境。研究指出,這種觀念也與今日幼兒虐待、拒絕育兒(child neglect)的案例增加有深切關係。

2017/11/28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驗血可預知子女天賦? 先看清楚測試的科學基礎

家長育兒心切不難理解,但在花錢進行此類基因測試前,必須先權衡利弊,免得墮入「偽科學」的圈套。

2017/11/27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驗血可預知子女天賦? 先看清楚測試的科學基礎

家長育兒心切不難理解,但在花錢進行此類基因測試前,必須先權衡利弊,免得墮入「偽科學」的圈套。

2017/09/05 | BabyHome

【專訪】深白色二人組:媽媽不是超人,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到100分

深白色與端端交往八年,結婚至今七年,育有一對雙胞胎,曾經發行過兩張全創作專輯,現為音樂製作的自由工作者。這段求子之路走來艱辛,甚至還經歷流產的打擊,也領悟到人生很重要的課題。

2017/08/31 | GlobalVoices 全球之聲

「等妳不用帶小孩時再來上課吧!」巴拉圭大學生母親漫長的上學之路

社會學家卡麗娜・巴蒂亞妮表示,巴拉圭的托兒服務尚未成為一項社會權利,最大的困難在於女性的收入不高,必須在工作與學業間做抉擇,或依賴家中女性幫忙,形成一條由母親、妯娌、婆婆組成的「育兒鏈」。

2017/07/28 | 李修慧

從八年8800到一年1089億,新版的前瞻計畫其實沒有「比較瘦」

軌道建設的金額總比例雖然看起來降低了許多,好像新版前瞻有效降低了國庫開支,但實際上,前期都是規劃費,只列出前期的支出,金額本來就會大幅降低,因為真正花錢的部分,都在2018年「開始動工」之後。 

2017/07/13 | BabyHome

專訪段慧琳:照顧小孩就是夫妻的事,沒有誰幫忙誰

「爸爸帶小孩有不一樣的視角。」談到爸爸育兒,段慧琳認為:「媽媽太容易緊張了,一方面是天生的母性,另外一方面是生完小孩之後,我覺得也是荷爾蒙作祟,所以有很多事情會變得很緊張,但是爸爸就會比較放鬆。」

2017/05/23 | 問8

寶寶喜歡亂咬東西,該不該阻止?

佛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將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分為五個性心理發展期,其中0到1.5歲的「口腔期」,主要靠著吸吮、咀嚼、吞嚥等動作來獲得原始慾力的滿足。如果想要給予寶寶咀嚼訓練,可以利用坊間賣的固齒器給予寶寶啃咬的訓練,或是自製蔬果條,如蘋果、小黃瓜切條,變換不同口感。

2017/05/22 | 問8

寶寶喜歡塞東西到嘴巴咬,該不該阻止?

佛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將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分為五個性心理發展期,其中0到1.5歲的「口腔期」,主要靠著吸吮、咀嚼、吞嚥等動作來獲得原始慾力的滿足。如果想要給予寶寶咀嚼訓練,可以利用坊間賣的固齒器給予寶寶啃咬的訓練,或是自製蔬果條,如蘋果、小黃瓜切條,變換不同口感。

2017/05/18 | 精選轉載

【新手媽媽5個產後迷思】一向好樂觀,產後憂鬱症點會關我事?

當媽的人很少把生產或育兒的醜陋面與大家分享,造成許多新手媽媽對懷孕、生產、育兒等整個套餐產生了一些迷思,而因為這些迷思,讓她們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同時爸爸們也因為這些迷思,無形之中造成媽媽更大的壓力,所以我決定來談談這些迷思,希望能幫助到正在母職路上的準媽媽們。

2017/05/18 | 精選轉載

我一向很樂觀,產後憂鬱症不關我的事?破解新手媽媽的五個產後迷思

當媽的人很少把生產或育兒的醜陋面與大家分享,造成許多新手媽媽對懷孕、生產、育兒等整個套餐產生了一些迷思,而因為這些迷思,讓她們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同時爸爸們也因為這些迷思,無形之中造成媽媽更大的壓力,所以我決定來談談這些迷思,希望能幫助到正在母職路上的準媽媽們。

2017/03/19 | 憤怒男 呼嚕嚕

【插畫】小孩的玩具演變史

可攜式電子產品時代的到來後,大人人手一機,甚至好多隻手機,而小孩也因為家長的貪圖方便,通通都用手機來打發掉,現在小孩的視野和展望,也就全都侷限在這些5吋、6吋的小螢幕中了。

2017/03/19 | 憤怒男 呼嚕嚕

【插畫】小孩的玩具演變史

可攜式電子產品時代的到來後,大人人手一機,甚至好多隻手機,而小孩也因為家長的貪圖方便,通通都用手機來打發掉,現在小孩的視野和展望,也就全都侷限在這些5吋、6吋的小螢幕中了。

2017/02/17 | BabyHome

每個小孩都不一樣,不要勉強自己成為「書上的媽媽」

林蔚昀從原本不甚喜歡兒童,到結婚、生子,有了孩子後,開始關注兒童議題,不時分享在波蘭育兒的點滴,更翻譯了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作品《如何愛孩子》,期望和更多人分享柯札克的理念:沒有孩子,只有人。

2017/02/17 | BabyHome

專訪林蔚昀:不要勉強自己成為「書上的媽媽」

林蔚昀從原本不甚喜歡兒童,到結婚、生子,有了孩子後,開始關注兒童議題,不時分享在波蘭育兒的點滴,更翻譯了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作品《如何愛孩子》,期望和更多人分享柯札克的理念:沒有孩子,只有人。

2017/02/12 | BabyHome

調皮、安靜、固執、聽話……「雙嬰父母」要小心別替孩子貼標籤

讓孩子有兄弟姐妹能夠一起扶持、成長,是很多爸媽生兩個(或更多)孩子的初衷,然而當孩子們在心智尚未成熟的階段,難免存在許多爭執、衝突,常令雙寶爸媽有排解不完的糾紛,在教養上就需要付出更多心力。

2017/02/12 | BabyHome

調皮、安靜、固執、聽話……「雙寶父母」要小心別替孩子貼標籤

讓孩子有兄弟姐妹能夠一起扶持、成長,是很多爸媽生兩個(或更多)孩子的初衷,然而當孩子們在心智尚未成熟的階段,難免存在許多爭執、衝突,常令雙寶爸媽有排解不完的糾紛,在教養上就需要付出更多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