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假

產假(英語:Parental leave)是工作的女性以及其配偶或伴侶在女性懷孕後期和分娩之後,所享有請領休假的一項員工福利;育嬰假則是育有低齡子女的父母,為照顧子女而得請領長期休假,並享有留職停薪或支薪的福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09 | 精選書摘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職涯被迫中斷成為全職主婦,丈夫卻說「妳只需要陪孩子玩就好,還真爽呢」

咲子的年薪終於不再遜色於丈夫,但總共花了11年的時間才來到此階段,這一切全憑著她不願放棄,有工作就做的拚戰心態所賜。咲子在百感交集的複雜心境下迎來人生的轉捩點,不過此時丈夫依然不知輕重地表示「恭喜呀∼」「唉喲,她啊∼在工作方面總是比我更有表現咧。」—混蛋,盡是胡亂扯!

2023/03/08 | 張博丞

《經濟學人》玻璃天花板指數:北歐女性就業環境最佳,日韓包辦最後兩名

排名倒數的國家為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綜合《日本時報》和《KBS》報導,日本連續第七年在GCI中排名倒數第二,韓國則是連續第11年排名墊底。《經濟學人》更直言:「日本和韓國的女性必須在家庭和事業中做出選擇。」

2023/02/03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女議員帶嬰兒出席被拒之門外,這要從瑞士把議員當成「兼職」的傳統說起

「在瑞士,議員兼職的傳統是政治體系和政治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伯恩大學比較政治學教授斯塔德曼-史坦芬(Isabelle Stadelmann-Steffen)對此表示:「否則,小地區的政治機構在財政上很難維持。」

2022/10/21 | 梁敏萱

生育自主|分析|台灣低生育問題,本質上是性別問題

許多人認為低生育率原因,是現代青年生育的人口數越來越少,但實際上,30歲以上進入婚姻的女性並沒有生得比較少,專家分析晚婚或是不婚對生育率的影響其實更大,直言傳統婚育壓力、高度競爭與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才是讓青年打消婚育念頭的主因

2022/10/21 | 梁敏萱

生育自主|育兒|不要先結婚,先一起養小孩

中國女作家蘇美形容生育就像史詩,對更多女性而言,一旦生了小孩,生活便會面臨更多天翻地覆的轉變。在傳統框架下,不只要當好媳婦、好媽媽、好太太,重返職場之路更是困難重重。我們訪談多位媽媽,了解他們在婚育之路上所遭遇的艱辛與挑戰。

2022/02/0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期待爸爸「自動自發」成為育兒神隊友?別傻了,關鍵在於設計精準的育嬰假制度

國際經驗與研究皆證實,育嬰假的「薪資給付水準」、「不可轉讓的設計」及「使用彈性」等因素將影響男性請領的比例。

2022/01/30 | 精選書摘

譚美.達克沃絲《活著的每一天》:競選讓我覺得像是被五馬分屍,最大的挑戰是跟新生的孩子長期分離

譚美.達克沃絲的一生歷經了各種的打擊,但她總以勤奮、勇氣與毅力來面對,更時常心懷感恩,努力為弱勢發聲。《活著的每一天》是她的奮鬥故事,獻給每一位在逆境中需要人生疫苗的台灣讀者。

2021/11/23 | Tracy

【TNL沙龍議題集錦】資方該如何應對「拒回辦公室潮」?「彈性育嬰假」有可能嗎?

TNL網路沙龍中,這週有幾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包含疫情後西方社會「拒回辦公室潮」的討論,以及台灣「彈性育嬰假」實施的可能性,若你有想法,也歡迎在底下留言!

2021/11/12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育嬰假為什麼不能以「小時」請?育兒需求零碎且多變,應完整照顧到子女滿八歲

若今天育嬰假更彈性,前述加起來4成多的人,不必離開職場,只要透過育嬰假制度的調整,就可以緩衝上下班與接送托育的時間,企業將可留下更多珍貴且熟習原職場的勞動力。

2021/10/20 | TNL國際編譯

美運輸部長布塔朱吉請2個月育嬰假,福斯主播砲轟:國家面臨各種危機,他卻在家學著餵母奶

白宮聲明稱:「美國缺乏對家庭友好的政策,例如當勞工需要時間照顧新生兒、重病家庭成員或從自己的嚴重疾病中康復時,都沒有足夠的假,缺乏帶薪家庭假和病假已被確認為是美國競爭力下降的一個關鍵原因。」

2021/09/07 | 德國之聲

德國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先進的育嬰假制度,為何新手爸爸們不願多請幾天?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Kate Ferguson認為,德國育兒休假政策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之一。但問題是,爸爸們為什麼不多利用這一好機會?

2021/06/25 | TNL 編輯

實價登錄、房地合一2.0及育嬰留職停薪擴大補助,即將上路的「七一新制」一次看

自7月1日起,政府將有多項新制上路,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篇文章整理的各部門的「七一新制」,帶你一次了解。

2021/04/27 | TNL 編輯

用「國家力量」幫助願意生的父母,行政院擬擴大補助不孕症治療、增加產檢次數

衛福部在2015年推出「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補助」,主要針對中地收入戶的家庭,每年最高可補助10萬元,本來預期1年增加4000名新生兒,實施5年來只多了7000名新生兒。

2021/03/07 | nippon.com 繁體字

儘管政府呼籲提高生育率,但日本卻沒什麼人敢休「爸爸產假」

育嬰假是日本《育兒及長照休業法》中所規定的權利,可以在孩子未滿週歲時獲得,休假期間由雇用方保險支付最高可到月薪67%的工資。但是,實際上使用育嬰假的男性比女性少得太多。為了提高男性育嬰假使用率,需要做些什麼呢?

2021/01/16 | 精選轉載

產科診間觀察:除了低薪、高房價,生育率探底還有這些原因

有些人光是用房價高和薪資低去解釋生育率低,我覺得同樣是將問題過度簡化,我認為生育率持續探底還有以下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