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能源

能源指可以產生能量的物質資源,例如燃料,石油加工產品和電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0 | TNL國際編譯

德國政府推新法案改用「熱泵」供暖,可降低碳排為何引發高度爭議?

為考量能源價格攀升及全球暖化腳步加速等現象,由德國總理蕭茲領導的三黨聯合政府,規劃推出《建築能源法案》。希望能藉此讓德國民眾拋棄原本使用的天然氣或燃煤式供暖系統,改用「熱泵」(heat pump)等裝置,期待能對環境更友善,且能更快達到降低碳排等目標。

2023/08/18 |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能源議題成2024總統大選攻防焦點:賴清德強調「台灣不缺電」,為何網路好感度直直落?

賴清德延續民進黨政府現行的能源政策主張,強調「非核家園」以及提高綠電佔比的路線,又不斷說明台灣不缺電,但民眾對於其如何具體增加綠電佔比、如何有效增加天然氣與煤氣等過度能源,仍然充滿疑惑,加上本命區台南市光電爭議事件層出不窮,讓賴清德的好感度直直落。

2023/08/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能源政策:核一二三延役,安全無虞下推動核四重啟,穩定供電為首要考量

至於在5大能源政策主張方面,侯友宜說,「以綠永續」是要穩健務實持續增加再生能源發電,作為台灣未來主要的能源支柱;「以核減煤」是要與國際同步,善用既存核電的價值,作為降低碳排及空污的關鍵選項。

2023/07/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拉美高峰會:與中俄脫鉤結交新盟友,「全球門戶」計畫加碼投資拉美4年450億歐元

俄烏戰爭已對歐洲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帶來重大影響,為了擺脫對俄國能源和中國關鍵原物料的依賴,天然資源豐富的拉美地區成為歐盟的經營重點。尤其西班牙正輪值下半年度的歐盟主席國,以西班牙與拉美的殖民淵源背景,在安排歐盟議程時更著墨於此區。

2023/06/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7國競相在赤道邊緣地區油氣探勘,巴西政府陷入環保與開發的矛盾中

迄今為止,還沒有確定巴西赤道邊緣地區油氣田的儲量,但礦業能源部估計有近100億桶石油,接近巴西到2022年探明的儲量132億桶。最近幾個月,在赤道邊緣地區的亞馬遜河口沉積盆地進行石油勘探引起商人、政治家和環保主義者的注意。

2023/06/15 | 關鍵特務

新鑫兩年業界十年,穩健綠電策略往「能源管理者」前進

從進入市場至今短短兩年,新鑫已經將發電和售電串起,並和政府合作儲電方案,立志在台灣以「穩定的綠能管理者」立足。

TNL+ 2023/06/03 | TNL國際編譯

歐洲各國能源短缺,芬蘭竟然「能源過剩」電價跌破零元,供應商設法減少生產

面臨俄烏戰爭所導致的能源危機,芬蘭從去年開始推動節約能源行動,加上今年春季的融水充足而造成能源生產過剩,現貨電價跌至零元以下,國內能源供應商正設法放緩生產以免蒙受損失。

2023/06/02 | 《思想坦克》

詹順貴:賴清德可知戰爭下的核電風險?侯友宜跟風擁核為選舉?

核三廠2部機組目前的供電占比僅約6%,而中國一旦決定發動侵台戰爭,其瘋狂程度應該會遠逾俄羅斯。台灣值得為這麼少比例的供電占比,在戰爭時期冒不成比例的風險嗎?

2023/05/30 | 德國之聲

烏克蘭大反攻是澤倫斯基最後一次機會,並為中國帶來深遠影響

俄羅斯的侵略戰爭不僅對烏克蘭帶來了災難,而且給整個西方陣營帶來了戰後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幾個月的發展表明,普亭領導下的俄羅斯在其戰爭能力上已經達到極限。而烏克蘭的大反攻將什麼時候到來?對全球的安全格局甚至中國的台灣政策有何影響?

2023/05/16 | Abby Huang

全台目前最大離岸風場「海能風電」完工啟用,澳洲駐台代表:澳台合作提供安全的能源

「海能風電」是繼海洋風電、台電離岸一期之後,台灣第3座投入運轉的離岸風場,是COVID-19疫情後台灣第一個完工的離岸風場,也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離岸風場,一共有47架西門子歌美颯的離岸風機,所產電力預計每年將可供應約38萬戶家庭用電。

TNL+ 2023/05/15 | 張孟仁

【2023土耳其大選】扼住地中海與黑海咽喉的土耳其,到底相信歐美還是俄羅斯?

土耳其是一個傳統上渴望在地中海和高加索地區取得地區霸權的國家,同時不願在國際層面與其他中、大型國家的關係中陷入戰略真空。考慮這些原因,土耳其必須以精確和謹慎的方式處理和莫斯科的關係,亦須保持與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關係。

2023/04/21 | 精選書摘

《ESG新價值投資》:睽違兩百年的電動車全盛時代,各國政府與國際投資人都拍手叫好

當綠色標的成為市場公認的利多趨勢,投資人該如何洞察企業競爭潛力,抓住未來的穩健獲利機會?本書讓你重新認識低碳的經濟影響力,從政府到金融圈;從歐美先行的案例到亞洲的市場改變;從科技業到餐飲零售業,介紹環境友善的投資標的。

2023/04/18 | 莊貿捷

中國新能源電池業者試圖拿美國補助擴大生產,遭遇當地反華情緒受阻

美國政府正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但是卻遭到美國民眾反彈。中國業者國軒高科的北美業務總裁Chuck Thelen直言,不可否認,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非常緊張,一股反華風暴正在醞釀。

2023/04/18 | 德國之聲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廠壽終正寢,全球仍有412個核反應爐在運行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於4月15日壽終正寢。與此同時,世界上很多國家依然對核能充滿信心,視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能源。

TNL+ 2023/04/14 | TNL國際編譯

波蘭討論恢復頁岩氣開採計畫、降低美國天然氣進口,是否有助於舒緩歐洲能源危機?

雖波蘭在回收頁岩氣量上不了榜,但仍被視為有潛力的供給來源。根據《德國之聲》2016年的報導即指出,波蘭預估國內地表下,至少存有3500億至7800億立方公尺的頁岩氣,而這也讓波蘭躋身英國後第二大的頁岩氣供應國。

2023/04/03 | 德國之聲

過去幾乎不買俄國石油的印度成了大客戶,曾經很愛買的歐盟則轉向美國

過去幾乎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在近幾個月成了大客戶,俄印兩國的最大石油公司還簽訂了協議,承諾繼續向印度提供更大量、更多樣的石油產品。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前任買家歐盟在對俄制裁後,轉向美國購買石油。

2023/03/21 | 德國之聲

俄烏戰爭開打卻照樣購物、商品無缺,為何俄國人未感受到經濟制裁的衝擊?

西方國家的制裁給俄羅斯銀行、富豪和技術進口帶來了重擊,但是在全面制裁實施一年之後,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似乎和戰爭之前相比並未發生多少變化。俄羅斯經濟是如何挺下來的?近期生效的新制裁又能否給普丁政權製造更大壓力?

2023/03/07 | 莊貿捷

「能源界Uber」泓德能源6日上市台灣創新板,攜手士林電機邁向綠色轉型

號稱「能源界Uber」的泓德能源主要有3大業務,分別是電力開發、電站管理以及智慧電力服務,也意味著從基礎建設、電站管顧,乃至於綠電使用與憑證,它們要打造能源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