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退出「一帶一路」仍可能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

《蟻報》(Le Formiche)28日分析,義大利若不續簽一帶一路,中國可能不會做出嚴厲反應:第一,義大利是G7國家,中國若採取強制措施可能會自食惡果;第二,過度宣傳義大利不續簽只是讓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之際留下污點。

2023/05/25 | Abby Huang

《外交政策》:美中角力新戰場,海底電纜將成為下一個新「鐵幕」

學者指出,海底電纜將成為新的「鐵幕」,各國將透過海纜與盟國直接相連,那些必須通過「不友善國家」水域才能抵達的區域,近期可能不會看到大量的海纜投資,越來越多的海纜從南海爭議性水域轉移,改連接日本、台灣、菲律賓、新加坡和其他地方。

2023/05/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脫鉤」刺耳, 「去風險」成為各國對中政策熱詞,專家:顯示G7擔心把北京逼過頭

如今,「去風險」用法的變化,凸顯了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即如何與中國保持足夠的距離,以減少遭脅迫的風險,同時又不鼓勵造成不必要傷害的猜疑或任意行為。為實現「去風險」目標,美國及其盟友將需要為一些企業進行更多的考量和監管設計,同時允許另一些企業留在中國。為此,中國自身也在摸索方向,努力實現「自給自足」。

2023/05/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松田康博看G7峰會: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已升格,「右手握手、左手打人」 中國外交難改善

松田認為,現在外商都不敢到中國增加投資,台商也陸續撤資,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亮起紅燈,所以中國一定要改善與日美歐的關係。但是,中國對包括「台灣議題」在內有很多原則不退讓,一定要做出強硬反應,結果導致更多國家覺得台灣議題嚴峻,需加強合作因應。中國已失去了靈活性,很難擺脫這個惡性循環。

TNL+ 2023/02/10 | 李少民

在中共邏輯裡「左傾激進總是比右傾保守好」,間諜氣球事件再次印證這一點

臺灣很多人是希望和中共緩和關係的,但他們往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為什麼?就是因為中共的「左比右好」,中共歷屆官員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只會越來越激進,因為這樣才安全。如果這個主管臺灣的官員被認為親台,立場不堅定,甚至通敵,那他的官運就基本完蛋了,而且還可能被關起來。

2020/07/18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抖音、Zoom、華為…美中對抗下的「科技柏林圍牆」

俗話說商人無祖國,但在這場美中科技戰當中,業者都無法置身事外,必須選邊站。本來影響力超越國界的科技巨頭,現在突然扮演相對被動的角色,只能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