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6/14 | 《科學人》粉絲團

從腦科學看「人生跑馬燈」:瀕死經驗是回憶偏誤,或純屬安慰心理?

由於人生跑馬燈尚缺乏以神經活動為基礎的證據,認知神經科學家仍在探討這種現象究竟為真?還是病人事後回想該經歷時的某種解釋、回憶偏誤,或純屬安慰心理?一項新研究記錄到人瀕死時的短暫高頻腦波,這是性命將盡時回顧人生的生理證據嗎?

2022/07/25 | 精選書摘

《交易心態原理》:「恐懼」與「恐慌」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如何善用恐懼改善投資報酬?

作者理察.彼得森是市場心理顧問公司創辦人,同時也是精神科醫師與專業操盤手,他藉由行為財務學、心理學及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佐證,詳盡說明多數投資人的不理性投資行為。本書將帶領你克服決策偏差,改善投資技巧,並反過來利用眾人的不當行為,獲得卓越報酬。

2021/10/03 | 精選轉載

【專訪】游一龍破解大腦的演化密碼:壓力的對立面,並不是沒有壓力

在生物的環境周遭,有什麼因素會抑制神經新生?能如何阻止這些因素發揮作用,以維持神經新生?透過動物實驗,游一龍嘗試從生理機制的層次給出答案。

2020/04/01 | 精選書摘

《AI背後的暗知識》:「明知識」、「默知識」,與既不可感受也不能表達的「暗知識」

我們可以預見一幅未來世界的知識圖譜:所有的知識分為兩大類界限分明的知識——人類知識和機器知識。人類的知識如果不可陳述則不可記錄和傳播。但機器發掘出來的知識即使無法陳述和理解也可以記錄並能在機器間傳播。

2019/09/05 | 精選書摘

《交易心態原理》:「恐懼」不一定對投資人有害,但是「恐慌」一定很糟糕

信用緊縮期間,投資人突然面臨過量的風險,這就是華爾街諺語「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的由來。很多人明知他們未來對風險的感覺會不一樣,但還是不為那些情況做好充分準備,因為他們現在無法感受將來的感覺。

2019/08/1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學習如何學習》作者歐克莉:腦神經科學背書,專注之後的放空更重要!

在放空與休息的片段,大腦會進入「發散模式」(又稱「預設模式網絡」),開始進行概念之間的連結,甚至某些腦區反而會特別活躍,成為創意的源頭。

2019/01/29 | 精選書摘

《第七感》:將大拇指放在手掌中央握拳,你就擁有了大腦模型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個模型,是我在演講的時候隨身攜帶的。你也可以在閱讀此書時使用這個模型,非常方便。當然這個模型非常簡化,讓某些神經學家不太滿意,但這已足以幫助許多病人發展出他們所需的第七感,來理解自己的經驗。

2019/01/28 | 精選書摘

《第七感》:如何運用「記憶拼圖大師」海馬迴來治療創傷?

過去數百年來,研究者一再在士兵身上發現創傷所帶來的,令人崩潰的侵入性症狀,並以許多種不同方式加以描述,例如「砲彈震撼」。但現代所使用的「創傷壓力症候群」的診斷,則讓我們可以看到戰場經驗與局限許多人生命的創傷經驗,其實有許多相同之處。

2019/01/28 | 精選書摘

《第七感》:將大拇指放在手掌中央握拳,你就擁有了大腦模型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個模型,是我在演講的時候隨身攜帶的。你也可以在閱讀此書時使用這個模型,非常方便。當然這個模型非常簡化,讓某些神經學家不太滿意,但這已足以幫助許多病人發展出他們所需的第七感,來理解自己的經驗。

2018/09/13 | 精選書摘

人類與昆蟲佔領地球的路徑

在穿越演化這個巨大迷宮的旅途中,智人是如何得到現在這樣獨特的地位?答案就在於人類的命運已經由遠祖的兩個生物特性所決定了,這兩個特性就是體型大與活動能力有限。

2018/09/12 | 精選書摘

《群的征服》:人類佔領地球的兩條路徑

在穿越演化這個巨大迷宮的旅途中,智人是如何得到現在這樣獨特的地位?答案就在於人類的命運已經由遠祖的兩個生物特性所決定了,這兩個特性就是體型大與活動能力有限。

2018/08/31 | 精選書摘

人生只有三萬天,時時刻刻把重要事物放心上

你在剩餘的人生中,想和誰一起,做什麼事呢?想像自己站在人生終點回首來時路,什麼樣的事情能讓你慶幸「做了這件事真是太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