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腦科學

神經科學(英語:Neuroscience),又稱神經生物學,是對神經系統和其功能的科學研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腦庫揭牌成立,捐贈大腦成逝去後生命延續的新選項,薛瑞元:編列預算科研補助支應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說,雖然台灣可以透過國際腦庫,如美國腦庫等申請醫療研究用「捐贈腦」。不過台灣仍需要自己的腦庫,是因為台灣人的疾病常常有特殊基因型,無法經由其他國家腦庫取得,如類澱粉病變、威爾森氏症及小血管病變等,在台灣都有特殊基因型,「這是只有我們自己有辦法解決的疾病。」

TNL+ 2023/05/01 | TNL國際編譯

睡眠癱瘓症的文化與科學:鬼壓床、外星人綁架、女巫幻覺,都是「腦補」啦!

科學家解釋之所以會「鬼」壓床是因為在睡眠癱瘓症時,大腦因收不到身體反饋訊號,而自動填補空白,為不能移動的肌肉創造解釋。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幻覺,都涉及一個生物坐在你的胸口或按住你的身體。

2023/04/14 | 精選書摘

《自造幸福》:認識多巴胺、血清素及催產素這世界公認三大「幸福荷爾蒙」

本書作者樺澤紫苑從醫三十年,診治過的患者多達數千人。在為患者諮詢時,總會不自覺地思考,到底對方需要做什麼,才能得到幸福呢?從事腦科學研究多年,他發現,無關職業、性別、年齡,其實獲得幸福沒有那麼難,只要從生活中養成一些小習慣,隨時讓大腦分泌「自造幸福」的三大賀爾蒙。

2022/08/28 | 精選書摘

《無痛激瘦》:想要克服嘴饞的欲望和衝動,方法其實跟「衝浪」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書以心理學、腦科學實證研究為基礎,為你獻上最簡單卻也最長久的瘦身提案。不需要健身、斷食,只需要你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即能從內而外提升魅力、專注力及職場競爭力;讓你找回自信,活得更耀眼!

2022/07/28 | 精選書摘

《創意思考金字塔》:當我們太一心一意於一項工作,便失去利用寶貴的「不專注思考」的機會了

累積數十年實務經驗、前奧美廣告創意總監戴夫.柏斯獨家設計出一套R.I.G.H.T創意思考心法: Research(探究)、Insight(洞見)、 Generate(產生)、Hone(琢磨)、Test(測試),五段式思考架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有系統地訓練個人或組織,找到具原創性且有價值的好點子。

2022/07/27 | 潘柏翰

學者解析阿茲海默症關鍵研究疑似造假:因後人難以重現相同結果漸退燒,近年學者也不再關注此特定結構

鄭菡若表示,以近10年(2012-2022)為例,扣除當年發表此研究的實驗室及其成員,以及與此實驗室相關的合作,再扣除掉回顧性的學術研究,在此之後發表的研究文章數量加總約20-30篇左右。近年相當不錯的相關研究,也沒有學者特別關注Aβ*56此一結構。

2022/07/12 | 精選書摘

《哇,原來頭腦這麼厲害!》:神經科學家如何探究大腦地圖?

這是一本給小朋友的最佳腦科學指南,除了剖析大腦與神經系統的構造、它們如何蒐集與傳遞資訊、如何思考、如何學習、如何形成記憶之外,也探討腦科學上還沒有答案的一些問題!透過有趣的插畫、清晰的圖表和精采的照片,讓孩子對自己的心智和大腦這個重要器官產生好奇心。

2022/03/23 | 精選書摘

《大腦最適學習法》:善用「後設認知式思考」的提問術,擺脫逃避的負面迴圈

本書作者小沼勢矢是日本腦科學專家,致力於研究大腦構造。鑑識10萬人學習案例後,他指出:「每個人的大腦都不同,找出自己的大腦類型並活用相對應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2022/01/01 | 《科學月刊》

腦科學研究: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忘卻自我存在,進入出神(trance)狀態?

在某些古老的音樂文化中,伴隨著音樂與舞蹈的儀式,有些人可以大幅改變身體感受,甚至覺得被祖靈附身。這種活動的特點之一,是讓自己跟他人做出類似的舞蹈動作,從而消弭了自我與群體間的差異,達到「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的效果。

2021/08/22 | 精選書摘

《家人使用說明書》:我深深體會到「感受力即一切」,我們甚至可以用這句話來總結人生

在跟家人翻桌暴怒、劃清界線之前,本書以腦科學的視角,解說常見的親子、夫妻、手足關係,以及離婚、婆媳、娘家等問題,解析後疫情時代的新家庭壓力,提供你「正確使用」家人的四個法則。

2021/07/21 | 精選書摘

《改變人生的大腦鍛鍊》:你覺得「利己」與「利他」的人,何者的年收較高?

日本腦科學博士岩崎一郎累積50年研究精華,以6大法則全面活化大腦,就能開啟不一樣的人生。技巧可以藉由累積經驗磨練而來,大腦也是一樣!只要持續運用特定的大腦使用方式,就能鍛鍊大腦。

2021/06/08 | 精選書摘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從出生到死亡,大腦(幾乎)可以預測你做的每一件事

請想想你上次口渴喝水的情況。在喝完最後一口水後的幾秒,你可能就覺得不那麼渴了。這件事看似平常,但水其實要花20分鐘才會進入血流中,水是無法在幾秒鐘內就解了你的口渴的。那是什麼讓你解渴了呢?預測。

2021/02/06 | 精選書摘

《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我卻如此孤獨?》:那麼,我們就來消滅孤獨吧

本書特色以精神科學解釋孤獨在大腦與內心的實際狀態與感受,並不過度美化孤獨。並以腦科學、心理學結合諸多案例,舒緩孤獨所產生的不適感受。

2020/08/27 | 精選書摘

《HAPPY HAPPY溝通力》:在討價還價和死守立場之外,如何跟一台冰箱達成協議?

當我們著重內在需求和替代方案時,就有辦法在各種可能的場合裡,擺脫意氣之爭,不再針鋒相對、討價還價。研究人員還證實,這種策略可以為雙方帶來更好的結果,尤其是當這段關係對我們極為重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