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腫瘤

贅生物(英語:neoplasm,又稱新生物),是指身體細胞組織不正常且過度增生,此過程稱為贅瘤形成,簡稱贅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1/25 | 明日科學編輯群

為什麼有些「老菸槍」抽到死都沒得肺癌?科學家發現可能原因

在那些抽菸但從來沒罹患肺癌的人當中,研究人員找到了內在的優勢。排列在他們肺部的細胞隨著時間而突變的機率似乎較低。這發現認為,在某些個體中DNA修復基因更加活躍,即便這些人規律地在抽菸,仍能夠保護身體避免癌症發生。

2022/10/15 | 讀者投書

乳房疾病手術史:最古老的手術之一,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嘗試以燒灼治療乳房腫塊

在多人的齊心下,乳房手術的發展逐漸萌芽。然而,千萬別想像當時的手術是乾淨優雅的乳房切除,文獻中,將燒紅炙熱的鐵環套在患有乳癌的乳房上,藉由組織的燒灼破壞,將乳房與腫瘤一起拿下;或者以器械套住乳房後,再用利器將其切除......幸好,麻醉藥物以及手術器材的演進,開刀不再像中世紀來的粗暴。

2022/10/04 | BBC News 中文

英國科學家「化敵為友」改造病毒破壞癌細胞,新療法於早期人體試驗效果顯著

這種直接把病毒注射到腫瘤裡的療法,以兩種方式攻擊癌症:透過侵入癌細胞並使其破裂,以及透過活化免疫系統。接受短期病毒療法之後,沃伊科夫斯基的癌症看起來消失了,「我每2週接受一次注射治療,連續5週。我的癌症被徹底根除了。我現在已經2年沒有癌症了。」

2022/09/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衛院研發癌症免疫治療潛力新藥,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腫瘤

癌症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40年之久,罹癌率逐年攀升,國衛院研發癌症免疫治療潛力新藥,搭配現有藥物,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腫瘤,據動物研究及細胞研究發現,對淋巴癌、頭頸癌、大腸癌及卵巢癌有療效,最快1至2年內進行臨床試驗。

2022/08/26 | 精選書摘

肺癌治療:腫瘤沒有基因突變,標靶藥不管用怎麼辦?

如果醫生告知沒有基因突變,標靶藥不管用。首先,不要氣餒,醫生所指的可能只是在初步檢測的基因中沒有適合使用的標靶藥。

2022/01/05 | 照護線上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圖解說明:對付困難的「腹主動脈瘤」,血管內固定錨釘很關鍵

腹主動脈瘤形成時,患者大多不知不覺,往往會等到腹主動脈瘤破裂時才驚覺。在大量內出血的狀況下,死亡率非常高。

2021/11/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李應元壺腹癌病逝,台大醫師:壺腹癌難早期發現、不易手術,若淋巴轉移存活率僅25%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基銘表示,沒有淋巴轉移且可以開刀切除腫瘤的壺腹癌患者,5年存活率約有65%至80%,一但晚期淋巴轉移後,患者5年存活率就會降到25%至40%。

2021/07/30 | 照護線上

頭痛、視野變化、分泌「乳汁」?不分性別都可能遇到的「泌乳激素瘤」

長出泌乳激素瘤,代表能製作泌乳激素的細胞太多,因此這時泌乳激素會被很大量地分泌出來,而導致患者的症狀。此外,泌乳激素瘤帶來的症狀會與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有關,且不分性別。

2021/01/18 | 照護線上

關於「乳房超音波」你該知道的幾件事:良性、惡性實心腫瘤如何區分?

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甚至台灣女性的乳癌發生時間還比外國人都還來得早,最好別等到45歲以後才開始檢查,而要在「30而已」的年紀,就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2020/11/23 | Hello醫師

七個常見的癌症迷思:手機電磁波是否會致癌?糖分會加速癌細胞成長?

以下列出七個常見的癌症迷思,Hello醫師邀請你一起破解這些錯誤的癌症觀念,若對疾病有任何疑慮,請向專業醫師洽詢了解。

2020/05/28 | 物理雙月刊PSROC

面對致命的「癌症」大敵,物理科學家也站上研究陣線

先不管癌症的致命率和長久的謎團,光是發現癌細胞除了會對化學和遺傳信號產生反應外,也會被物理和力學機制影響。這就讓許多物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開始研究起這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