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自傳

自傳是一個人寫的關於自己的成長經歷傳記式文學體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31 | 精選書摘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如果要選一個最看好九七可以保持不變的人,我想黎智英當之無愧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TNL+ 2023/01/16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哈利王子出書揭露隱私、重擊王室,為什麼英國民眾的反應是一面倒的負評?

自爆用過古柯鹼、當兵殺過人,還被威廉王子打過,哈利王子的新書《Spare》未上市就轟動全英國,但從一般民眾到書評者對其卻都貶多於褒,究竟英國人怎麼看這本書,上市前出版方的一系列公關操作又暗藏什麼玄機?

2022/08/05 | 方格子vocus

如何寫出有亮點的履歷與自傳?善用心智圖,避免這11類常見錯誤

確保自傳的段落有邏輯,用「心智圖」聯想內容,並避免犯下常見的錯誤,將履歷自傳的整理書寫更好,不論是新鮮人或是轉換跑道,都可以離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更近一步。

2022/07/07 | 方格子vocus

履歷沒特色、自傳流水帳怎麼救?職涯顧問分析履歷健檢11個常見錯誤

在一對一面對面履歷健檢最後即將結束時,會詢問同學有沒有任何想要提問的問題,有些同學都會詢問:「不知道要如何寫自傳」、「自傳沒有任何想法」;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心智圖法來結合水平聯想、垂直聯想發想內容。

2022/04/06 | 518職場熊報

有過幾份工作經歷,轉職卻處處碰壁?檢視上班族「自傳」四個易犯錯誤

年後投了許多公司卻遲遲沒有回音嗎?快來檢視4個自傳書寫技巧,看看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2022/03/28 | 方格子vocus

自傳備審重「串連」,從學習歷程開始準備

備審資料的所有準備,都是就個人特色與校系要求進行發揮,將你的特質、求學背景、學習狀態,與申請的原因串連起來。申請科系的過程不只是單方面地被篩選,同時也是在找適合自己發展能力的地方。

2022/01/17 | 精選書摘

《改變世界文化的13本書》:富蘭克林的白手起家故事,是美國夢最難以抗拒的神話之一

美國人今日談論金錢和成功的方式,與富蘭克林對這些事物的構想密不可分。他告訴讀者:「不要浪費。不要浪費時間、要常做有用的事、停止所有不必要的行為。」

2021/10/17 | 精選書摘

《永不放棄的海倫凱勒》:雖然我沒有澈底征服無聲的世界,終究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本書在海倫・凱勒步入中年之時開始創作,終於在一九二九年出版。她以誠實坦率的筆調描述她面對日常生活的困境、她的好朋友馬克・吐溫及貝爾博士帶給她的影響、到世界各國巡迴演講、為了拍電影到好萊塢的生活、她的愛情、她的母親等等。

2021/10/16 | 精選書摘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果每個人在成年初期都要失明和失聰幾天,或許是件好事

本書完整收錄海倫・凱勒的自傳《我的人生故事》以及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讀者可以透過海倫・凱勒真摯的文字體會到她如何克服失明及失聰這道高牆,去享受生命給予的每一刻。

2021/06/14 | RocketAdmit火箭教育

美國大學招生官建議:「申請論文」絕對要避免這四種寫法

不是每個申請到美國大學的人,都有科展冠軍、擔任社長等突出的經驗,在申請過程中自我挖掘,並用最簡單明瞭的字詞,寫下自己的心聲,不要誇大、不要刻意伶牙俐齒,因為招生官想看到學生最原始的樣貌。

2021/04/24 | 方格子vocus

《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片與自傳的詮釋有極大差異,繁華流轉後沉澱醇韻

《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片與其自傳《三生三世》有極大差異的詮釋,紀錄片本身的「敘述形式」以多方角度和時空間的交錯顯影,「透過剪接手法、聲音與影像間的串連方式,賦予影片一種特殊的敘述形式,這只有電影才能辦得到」

2021/04/05 | 芭樂人類學

《鬼滅之刃》與《你的名字》:如何從動畫內涵思考大學個人申請資料準備?

當炭治郎第一次面對富岡義勇,第一次在市區中發現無慘,以及第一次在柱合會議呈現自己的論點時,都清楚表現自己想法如何與其他人不同。回來想想審查資料的特色,如何讓觀點脫穎而出有幾個方式。

2020/05/24 | 精選書摘

黑澤明《蝦蟆的油》:我從《姿三四郎》辛苦的強風搶拍經驗所學到的教訓

關於《姿三四郎》,我想寫的東西還有很多,若是全部寫出來,大概可以集結成一本書。因為對電影導演而言,一部作品就是一種人生。我隨著每部作品過著各式各樣的人生。我在電影中經驗了種種人生,和每部電影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融為一體而活。

2020/01/16 | 精選書摘

《遇見榮格》譯序:關於榮格傳記的一段往事

可以說,榮格的非洲之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旅行,就是榮格所謂「如夢如幻的印度」之行也無法與它相提並論,因為,印度有自己已經成熟的東方文化,而非洲人卻一無所有,就像原始人一樣生活在集體無意識之中。

2019/10/10 | 精選書摘

史諾登《永久檔案》:我們必須確保自己過去的紀錄不會被用來對付我們,或者我們的子孫

現在,我們稱為隱私的自由已獲得新世代擁護。他們在九一一事件時尚未出生,一輩子都活在這種無所不在的監控幽靈之下。這些未曾見識過其他世界的年輕人決心去想像一個那樣的世界,而他們的政治創造力與科技獨創性給了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