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自由行

自助旅遊,又稱為自由行,是指不依賴旅行社套裝行程的旅遊方式,也就是說自由旅行者自行安排交通、住宿、用餐、以及想要參觀的景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6 | 陳慶德

在韓國住過10年的我為何捨棄「自由行」,特別挑選「跟團旅行」遊首爾?

我本著考察動機,挑選的多是自己不曾去過的許多新景點。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現今不少韓國旅遊團,皆曾安排位於京畿道金浦的「漢江新都市Laveniche March Avenue」的「金光水路」(금빛수로),而此地號稱是韓國的「小威尼斯」(儘管跟團導覽的韓籍導遊,對此稱號不以為然),但此處值得一記。

2023/05/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全球奴役指數:5000萬人生活在現代奴役情況下,高收入國家成共犯

報告指出,雖然強迫勞動現象在低收入國家較常見,但此事與高收入國家的需求「息息相關」,還說所有強迫勞動的案例中,有2/3與全球供應鏈有關。電子產品仍然是價值最高的強迫勞動風險商品,其次是服飾、棕櫚油和太陽能面板,顯示可再生能源商品的需求很高。

2023/03/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越南簽證不便利又貴引起國際旅客反彈,台灣旅遊入境人次僅是疫情前三分之一

越南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訊顯示,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共有約32.1萬人次的台灣旅客赴越南旅遊;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台灣旅客赴越人次僅11.8萬人,較疫情前重挫逾6成。

2023/02/15 | BBC News 中文

台灣恢復港澳居民自由行:陳同佳可能赴台嗎?兩岸關係「春暖花開」?

台灣恢復受理港澳居民網上辦理臨時停留許可(俗稱入台證),意味著港澳自由行時隔三年後回歸常態。外界關注陳同佳案能否隨著邊境政策鬆綁而解決,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重申台方立場無變

2023/0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大陸旅客反駁歧視論,稱在港講普通話沒遭白眼

抖音帳號滬漂女孩藝軒7日先後兩度上載標題為「挑戰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 會不會被翻白眼」的影片,聲稱在港講普通話屢遭歧視,引來一些粉絲留言共鳴,但也有人指影片故意挑起兩地矛盾,更有人發文回顧在港的溫暖經歷。

2023/02/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陸委會:積極評估開放港澳自由行

被問到台灣何時開放港澳及中國大陸人士觀光自由行,有無開放時間表,邱垂正回應,陸港澳或是兩岸人員往來健康有序交流,這是台灣政府既定政策。

2023/01/26 | 讀者投書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三):細看旅遊受眾輪廓與行為,國內外行程預算抓多少?

自由行和團旅,你選哪一個?自由行旅客重視行程安排的彈性與自由度,至於團體旅客的族群,比起價格更在意行程安排與旅遊品質,這些不同類型的遊客各有什麼偏好?又各有怎麼樣消費模式?

2023/01/25 | 讀者投書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二):解封出國大復甦,各年齡族群最想去哪些地方?

九月解封前夕,機票單週就有破九位數的表現,甚至在線上ITF旅展期間機票的訂票數已有2019的八成的表現,看得出國人旅有信心與需求回溫快速。其中哪些族群最積極?最想出國的地點是哪裡?選擇時又是以什麼為考量呢?

2022/07/15 | TNL 編輯

國旅補助申請今起上路、自由行優惠17日起適用,觀光局:經費用罄前提早2週公布於官網

旅客另符合入住星級旅館、好客民宿、自行車友善旅宿、取得環保標章或溫泉標章旅宿,或使用優惠旅客本人完整接種3劑疫苗等6項之1,可再加碼折抵500元,最高折抵1300元。

2022/06/25 | TNL 編輯

台灣預計7、8月開放國門,業者準備迎接後疫情時代「報復性旅遊」商機

台灣在決定共存後逐漸走入後疫情時代,讓國人能逐漸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受惠最多的,就屬被鎖國政策重創的觀光旅宿業,如今開放國門的日子逐漸接近,業者也積極備戰搶占商機。

2022/05/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行政院拍板新一波振興經費345.6億,餐飲、服務、運輸、觀光等產業89.9萬人受惠

2022振興措施總經費為345.6億元,其中包含特別預算127.5億、公務預算50.3億,以及就安基金約167.8億元,將對餐飲業、服務業、運輸業、觀光業、減班休息勞工等提供振興補助,估計受惠人數達89.9萬人。

2021/11/06 | 精選書摘

《一百則旅行諺語,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隨年歲增長,我發覺台日之間的「同質性」大都是表面現象

跟著老黑看世界,一本似乎講旅行,實際講人生的書。以一百則旅行諺語為骨幹,包括作家、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教育家、美食家,藝術家等,透過體驗觀察,歸納出旅行的本質。

2021/06/01 | 翁煌德/無影無蹤

【影評】應亮《自由行》:極權就是一場雨,沒有淋過的人不知道

猶記應亮對我說:「極權就是一場雨,沒有淋過的人不知道。」如果不能全理解《自由行》中的情感、楊樞與母親的痛楚,我想那也是幸運的。

2020/10/30 | 精選書摘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帶父母出國遠行, 是為人子女必要的修練

父母並非心理跟生理素質相當的旅伴,年紀大體力也差,多數長輩沒辦法久走,所以熱血用個三分就夠,一天別塞太多行程,盡可能的定點旅遊可免去舟車勞頓之苦。只要有好吃好看的,就算整個下午耗在同個地方,能跟家人、孩子相處,對他們來說就是最棒的回憶。

2020/07/27 |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

台灣觀光轉型與地方創生(一):政府的觀光業紓困方案,與市場現況相當脫節

如今個人獨立旅遊已成市場主流,旅遊產業構成更加多元、豐富,交通部實施的觀光產業紓困方案,對象卻仍完全集中在旅行社、旅館、遊樂園等傳統上認定的觀光業者,凸顯我國長年以來的觀光法令、政策,已脫節於旅遊市場現況。

2020/06/08 | TNL 編輯

9張圖表看「安心旅遊」補助重點:住宿補助1000元、25間遊樂園高中以下免費「玩到飽」

交通部觀光局今日公布「安心旅遊」5大方案,實施期間從7月1日~10月31日,內容包括高中生以下暑假期間前往觀光旅遊業可免費入園,自由行每人住宿補助1000元,離島再加碼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