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英語:free trade)是指國與國之間免關稅的貨物及服務流通,與貿易保護主義相反;自由貿易也是全球化的主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520農運35週年:自由化浪潮一波波叩關,台灣經貿轉型跌宕起伏逾30年

1988年春天,政府決定擴大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促使積怨已久的農民走上街頭,先是316事件,緊接著4月26日農耕機開上台北街頭,而後更爆發520農運,抗爭愈演愈烈。時任經濟部國貿局長的蕭萬長接見雞農代表,卻被憤怒農民砸雞蛋,前國貿局資深官員感慨,「小經濟體跟大經濟體談判,壓力本來就大,外面也會認為去談判就是讓步」。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張忠謀、《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對談重點一次看:半導體供應鏈兩極化、台灣工作文化具優勢

針對美國半導體產業政策想讓中國晶片發展腳步緩下來,張忠謀首度公開表態說,「我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甚至說我支持這樣方向」。與會業者說,美國不僅是台積電最大市場,台積電最大的供應商也在美國,當台積電面臨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的壓力增大時,從近年台積電中國市場比重下降情況,就可看出台積電的選擇。

2022/1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人才赴美恐掏空台灣?經濟部4點駁斥半導體「去台化」,張忠謀: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

台積電外派數百名台灣員工赴美,引發「掏空台灣」憂慮。台積電高層緊急滅火,董事長劉德音、魏哲家、經濟部接連反駁。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認為,強調,重點不是人才外流,而是「人出去後,是否有機制讓他回流」,若能夠把國外經驗帶回來,對台灣就是好事。

2022/07/27 | 精選書摘

《歷史的轉換期8:1789年.追求自由的時代》導讀:近代的開端,自由的星星之火席捲全世界

經歷了「漫長十八世紀」的醞釀,西方世界在十八世紀末迎來了兩件劃時代的大事:1776年美國獨立,以及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這兩大事件為濫觴,由西方引領全世界邁入激烈變動的十九世紀近代化時期。也因為這兩大事件分別象徵脫離「舊世界」及「舊制度」,整個十八世紀亦被歸類為平淡而僵化的、應該被否定的舊時代。

2022/06/03 | 霧谷晶策

認為美國能靠「印太經濟架構」填補戰略缺口,顯然是過度樂觀了

目前看來《印太經濟架構》是相對鬆散的經貿合作機制,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印太國家加入架構,制定供應鏈上的標準,未來長期將有別於中國供應鏈的標準,以利美國與中國結構性的競爭,並非傳統定義的自由貿易協定。

2021/09/30 | 霧谷晶策

若中國成功加入CPTPP,恐怕是再度給拜登政府敲響了警鐘

若最後中國成功加入,美國仍無動於衷的話,那中國在將佔據亞太地區上兩個大型區域貿易協定的領導位置,而這也勢必會對於美國「世界龍頭」的地位產生衝擊。並且,也可能取代現在於CPTPP領導角色的日本。

2021/08/23 | 謝宇棻

農民與消費者都深受其害,以色列「農業保護主義」到底保護了誰?

在複雜的全球化之下,政府政策與市場機制,都很可能產生「非期然後果」。究竟以色列政府的這波改革,是否會依目前計畫實行,其後果為何,是否真能刺激市場競爭、讓消費者蒙福,仍有待時間證明。

2021/06/23 | 精選書摘

《逆向投資策略》:亞當斯密將當前貿易狀況稱為新重商主義,他一定會堅決反對現行的自由貿易

卓曼在書中詳實分析效率市場假說的基本假設,並清楚地反駁這些假設。效率市場假說根本上的失誤,是沒有體認到心理層面在投資決策中發揮的作用。卓曼直言:「效率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訂價模型的理論支柱看起來都可以打掉重建了。」

2021/01/13 | 精選書摘

《世界經濟10000年》:英國1846年廢除《穀物法》,使「自由貿易」紛紛為他國效法

在英國,自由黨能夠於一九○六年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部分原因即是他們認為保守黨的關稅提案會抬高麵包價格。在當時,自由貿易可能是一種「民粹政策」。

2021/01/06 | 德國之聲

全球化分工並未如預期重組,疫情反而強化中國「世界工廠」地位

新冠大流行瘟疫重創全球化:貿易蕭條、對中國的依賴性暴露無遺。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全球化重又活躍。只是,與大瘟疫爆發前有所不同。

2020/12/21 | 《思想坦克》

明年中日愛的大抱抱,台灣的CPTPP戰略在哪裡?

展望日本未來一年,日本的政權核心,是親中與重視觀光業的結合,他們首要工作是提振經濟,台灣要加入CPTPP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遠的事情。台灣要有所覺悟。

2020/11/30 | 《思想坦克》

RCEP與台灣的生存之道(下):「美國秩序」將被中華帝國塑造成「中國的模樣」

不盲從、不躁動,不妄想在不危害國家主權與國家地位的前提下,加入以北京主導的國際組織與國際制度;並且調整自身的生產模式與外交戰略,尋找適當時機,融入以華盛頓為核心的無論是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國際戰略中,這才是台灣的當務之急。

2020/11/30 | 《思想坦克》

RCEP與台灣的生存之道(上):不在自貿區內,也不見得會被邊緣化

自由貿易區的成立,雖有助於區內貿易成長,但就算不在自由貿易區內,也不見得一定會被邊緣化。因為除了關稅外,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項目眾多,包含生產力、技術,供應鏈、勞工素質與信用,都是貿易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2020/11/27 | 《思想坦克》

疫情改變巨型FTA影響力,台灣沒加入RCEP實質影響真的不大

RCEP原本對台灣的影響就比較有限,但即便CPTPP加進來,以現在國際經濟活動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巨幅影響來看,仔細分析疫情可能帶來的變化以及掌握其所提供給台灣的機會,可能會比試圖加入巨型經濟協議會更直接與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