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1/10/09 | 照護線上

手術自費醫材千百種,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前需考量三大問題

衛福部宣布於今(2021)年1月1日起,法令放寬讓全台各大醫院可以重新處理使用過的單次使用醫材,也就是在進行清潔、消毒、滅菌後,將單次醫材再提供給下一位患者使用。

2020/11/02 | 精選書摘

《人生路引》:2030年面臨健保大限,有幸福的醫護,才有幸福的台灣

這次健保署第N個錯誤政策終於引爆眾人之怒。若以張鴻仁教授大作《二○三○健保大限》一書內容來討論健保,將最有機會、最有效率的凝聚眾人共識。

2020/09/02 | TNL 編輯

自付差額醫材政策9/1推新制:5個QA看懂新、舊制差別與爭議點

據報導,原先的方案為超過健保署訂定上限的自付差額醫材須降價,新方案則是針對超過極端值的醫材,健保署會發文請醫療院所調價或是作出相關說明,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柔性勸導期。

2020/08/02 | 潘柏翰

【過度管制】專訪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健保正在「勞保化」,2030年是健保大限

社會缺乏對健保價值定位的討論,以及因為財務困境所衍生的過度管制,造就了我們所看見與體驗到的種種問題。在訪談中坦白這本書寫了多年的張鴻仁,表示目的只有一個:「大家想清楚,我們還要不要一個不錯的健保?」

2020/06/15 | TNL特稿

自付差額爭議宛如「高空鋼索上的獨輪車」,健保署賠了夫人又折兵

自付差額制度宛如「高空鋼索上的獨輪車」,健保署努力地在「健保財務有限」這條高空鋼索上,奮力地維持平衡,而車上同時承載著「提升病患就醫可近性」、「醫療服務提供者擴大特材給付品項」等諸多期望,背後更牽扯醫療院所與醫師收入、廠商之間的競爭。

2020/06/15 | 李柏鋒

健保署這個小股東試圖控制整個公司,直接殺死「醫療科技」核心戰略產業

如果台灣在生物與醫療科技產業只有製造和研發,卻忽略了將市場打開,這個產業真的會有未來嗎?如果是認真要將生物與醫療科技產業當成台灣的核心戰略產業,那就得把健保什麼都壓低成本的結構改掉。

2020/06/14 | 精選轉載

自費醫材價差反應的可能不是「治療水準」,而是不同醫院的「議價能力」

健保這次是規定價格上限,希望這些差價不要太多。關於這個差價的價格管制合不合理可以討論。但把這個擴張解釋成健保要管制所有自費項目的價格則是誤解,對這個政策討論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