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致癌物

致癌物質(cancerogenic substance)又稱 致癌物(carcinogen)、致癌原、致癌劑、誘癌物,是指任何會直接導致生物體產生癌症的物質,包括化學物質、病毒、放射性核素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9 | 愛料理生活誌

中秋烤肉教戰守則:如何判斷食材新鮮度?怎麼做才可以避免烤焦?

戶外烤肉缺乏冷藏設備,一定要準備保溫箱、保冰袋把生鮮裝入,才能延長食物保冷,但保冷效果也有限,應盡快烤製、食用,避免在室溫下放太久,再把食材完全烤熟。烤肉最容易漏掉區分生、熟食專用餐具,烤肉夾拿取生肉後,又用來將熟肉翻面,這可千萬不行!

2023/07/2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WHO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代糖是否比糖更可靠?

世界衛生組織於7月14日發佈新的數據,揭示阿斯巴甜的致癌風險,阿斯巴甜是一種無處不在的人工代糖,普遍存在於低卡無酒精飲料、糖果和其他加工食品中。兩位瑞士科學家正在測試其他可能帶來更多益處、風險更小的糖替代品。

2023/07/10 | TNL 編輯

食用含致癌物乾酪不適經醫師確認,好市多將負擔醫療費用,消基會:賠償金不得低於2萬元

消基會也極力要求,好市多公司應即時亡羊補牢,迅速建立大型實驗室,對於食用商品,在出售前應做大規模的抽樣檢驗,並在安全無虞之下,再放行出售,避免食安事件再度發生。

TNL+ 2023/04/13 | TNL國際編譯

英國政府免費發放100萬份電子煙盼降低吸菸率,學界憂電子煙仍存在未知風險

英格蘭國民保健署認為,若要吸菸者短時間內完全不抽菸,恐出現身體難以適應的「戒斷症候群」,此時若能採用危害遠低於傳統香菸的電子菸作為協助工具,便有機會使吸菸者循序漸進地達成戒菸目標。「電子菸危害較小,因為電子菸不會產生焦油或一氧化碳,前者含致癌物質、後者加劇中風和心臟病風險。此外,電子菸所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含量也相對較低。」英格蘭國民保健署在對外聲明中這般寫道。

2023/02/17 | BBC News 中文

美國俄亥俄洲火車脫軌,有毒化學品爆炸造成動物死亡、居民身體不適,小鎮陷入混亂恐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空氣污染的教授說,除了氯乙烯,火車上其他幾種物質在燃燒時也可能形成危險化合物,比如戴奧辛。「作為一名大氣化學家,這是我非常、非常、非常想避免的。」他補充稱,希望環保部門公布有關空氣質量的更詳細數據。

2022/06/14 | 好食課

零食使用棕櫚油會致癌嗎?營養師揭露食品加工用油的秘密

吃零食最怕的不是成分問題,而是許多人一吃就無法克制,所以營養師建議,吃零食是千萬不要拿著一整包拼命吃,不然看完影集,低下頭就發現少去了大半包,不僅熱量爆表,也更易有健康負擔。

2022/04/02 | 潮健康

清明焚香、燒紙錢煙霧恐致癌,這四種化學物最毒要注意!國健署傳授三妙招保護肺部健康

焚香或燒金紙會產生二氧化物、二氧化硫、苯、甲苯、甲醛或多環芳香烴。其中苯、甲苯、甲醛與多環芳香烴具有致癌物質,並可能身體造成影響。

2019/08/10 | 廣編企劃

食安毒物危機辨真假:這些年,我們一起得過的「恐慌症」

打開電視、點開網頁或Line,不難看到各式各樣的致癌物報導,例如甲苯與黃樟素等風波;你是否也這樣想:如果吃什麼都會致癌、幾乎每種食物都有毒素,到底還有什麼能吃?

2017/12/31 | 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中式鹹魚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還是一樣的建議,不管是什麼樣的食物,都要盡量多樣的攝取,儘量攝取原型食物,避免吃太多食品添加物。

2017/11/10 | 好食課

破解食物冷藏五大迷思:熱餸不能放雪櫃、雞蛋不能放雪櫃門?

「菜熱熱的不能放冰箱,菜會壞掉」、「隔夜菜不能吃,會有致癌物」、「雞蛋不能放冰箱門,開開關關容易壞」我相信你一定多少聽過這幾些冷藏冰箱的迷思,但是這些都是真的嗎?

2017/11/10 | 好食課

破解食物冷藏五大迷思:熱菜不能放冰箱、雞蛋不要放冰箱門?

「菜熱熱的不能放冰箱,菜會壞掉」、「隔夜菜不能吃,會有致癌物」、「雞蛋不能放冰箱門,開開關關容易壞」我相信你一定多少聽過這幾些冷藏冰箱的迷思,但是這些都是真的嗎?

2017/11/09 | Alvin

英癌症組織:晚期病人活更久了,但要注意一些事

有了改良過的化療藥及先進的標靶藥、免疫治療,癌症變得更加可控制,有些病人甚至把它當成慢性病對待。

2017/10/03 | 飴-關於食的黑與白

【插畫】中秋不烙賽必備之「烤肉熟度色票」

中秋節不烤肉,要幹麻?我們聽到大家的心聲了!這次特別製作的:烤肉熟度色票,讓就算是烤肉新手的你,也能烤出眾人搶食的好肉!

2017/08/14 | Louis Lo

滷汁煮越久越容易致癌?醫生:整鍋一口氣喝光才達風險劑量

醫生指出,既要做研究就應算出暴露量,例如一週吃2、3次滷肉飯的致癌物質暴露量多少,會增加多少致癌風險,才是風險評估的重要精神。

2017/06/19 | Louis Lo

號稱「高溫烹炸」致癌物較少,美國基改馬鈴薯申請入台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發起人黃嘉琳受訪時表示,基改食品常見包括抗農藥、抗蟲兩大特性,但多項研究都顯示,基改食品仍非完全安全、疑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