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可以賣台嗎?】從國際法歷史來看,美日是不是也賣台?
美日大概不反對,台灣應該歸還中國,但在「台灣是否已經歸還中國」的問題上,兩國一直處於模糊狀態,讓台灣的主權問題懸而未決。因此,可以理解為台灣是尚未最終歸還給中國的土地,是未完成的承諾。
從《印太戰略報告》到《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美國對台灣的戰略定位愈發清晰
我們的國際空間卻不斷受到威權中國的打壓,台灣能做的選擇還有多少?有什麼本錢不去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呢?想想看,如果我們可以在這國際政治的棋盤上面,當個有用的棋子,為何要只當個塞子呢?
細節中見證熱情,跨界音樂職人柯宗佑點評 VOLVO 車用音響系統
柯宗佑從吉他手起家,經驗跨足演唱會音控、錄音師、混音師與母帶後製,多元的職涯使他培養出對聲音敏銳的直覺。原以為車用音響難滿足專業人士,但VOLVO打造的兩套車用音響,似乎使他找回那個愛嘗試不同可能的大男孩。
外交部「史密斯教授」影片:網友覺得溫馨,內行人卻看到「政治干預」
自1979年走到今天,臺灣的政治環境出現劇烈的變化,但這部影片略過大部分的重要史實,卻把最長的秒數、最大的鏡頭給了《台灣關係法》立法當年才23歲的蔡英文總統,有如讓蔡政府獨佔民主化的光環、獨佔臺美友好關係的功績。
美國《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大不相同的兩院版本,與兩黨對台政策共識
參院版本敦促美台進行人道救援及災害救助合作、美台互設停靠港、聯合演習、甚至各國軍艦巡弋台海,都有很高的政治意涵,相當程度將台灣視為軍事盟友,並將台灣納入美國軍事保護傘下。換句話說,兩院協調出的這種版本,也將會是美台甚至美中關係的風向球。
智慧醫療突破界限 預見生醫大未來
由科技部主辦的「2019未來科技展」於12月5日至8日登場,以AI、AIoT等如何擴大滲透在生技醫療領域,六大技術中「生技與新藥」、「醫材」二大主題,囊括28項前瞻科研成果,共同見證臺灣在全球生醫競賽中的絕佳優勢。
余杰《中國乃敵國也》自序:台灣應效法明治維新,大步邁向「脫華入美」
臺灣不能滿足於《臺灣關係法》提供的軍事保障——在此安全保障之下,若政府文嬉武戲,民間一派「小確信」、「小清新」,則臺灣有可能淪為一個「不值得美國保護」的國家。
為什麼《美中三公報》無異於MOU,《臺灣關係法》卻有法律效力?
《臺灣關係法》四十年來深刻影響了東亞的局勢,它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跟《美中聯合三公報》相比,又有什麼獨特之處?
VACANZA攜手《We Bare Bears熊熊遇見你》 聖誕節推新品
VACANZA即日實體門市及官網同步推出聖誕「滿額三重送」活動,搭配超萌熊熊三兄弟《We Bare Bears熊熊遇見你》第二波聯名商品開賣,陪伴女孩們度過美美的聖誕節。
想推「台灣關係法2.0」,謝長廷除了投書還能做什麼?
政府嘴上說增進台日關係之餘,不該忽略真正的「國會遊說」工作,但在日本國會反中派逐漸凋零之際,駐日代表謝長廷如果遲不展開務實的行動,要推新版《臺灣關係法》恐怕要找日本武士才可以了。
紙上說「台美強連結」,但我們絕不是川普的第一要務
川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台灣關係設為第一要務,但在外部的朝鮮核問題、恐怖主義,和內部選民支持度雙重夾擊下,台灣不該對這項宣示抱有過度樂觀的期待。
智慧系統當道,台灣組「SI系統整合」國家隊搶佔海外商機
智慧科技當道,過去 ICT 產業單打獨鬥的模式已無法滿足整體數位轉型的需求,資策會協助台灣廠商以組隊方式打造系統整合解決方案,將引以為傲的科技實力輸出海外。
蔡英文6/24「英翔專案」首出訪 將過境邁阿密與洛杉磯
據傳此次出訪往返程將過境美國邁阿密、洛杉磯,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將前往接機。但外交部日前說,過境美國2個城市還未最後定案,基於台美默契與諒解,在未完全確定前無法宣布,目前作業都在積極進行。
華爾街日報專訪馬英九:過去7年我們的兩岸政策是正確的,誰執政都應該持續下去
《華爾街日報》對馬英九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論在執政最後一年的期望和工作重點。台灣總統馬英九對他推動兩岸關係友好發展的努力進行了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