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航行自由

航行自由,或稱為自由航行(英語:Freedom of navigation,縮寫FON),是國際習慣法中的一個原則,即除了國際法規定的例外情況,懸掛任何主權國家旗幟的船舶不受來自其他國家的干擾。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防部政策次長:台灣獲取的國際支持若堪比烏克蘭而非香港,將影響北京的武統決策

卡爾提到,儘管中國在台海確實日益好鬥、採取脅迫姿態,卡爾說,尚未有任何跡象顯示,台海戰爭迫在眉睫或無法避免。他強調,習近平要求軍方在2027年以前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但能力不等同意圖,也不意味必然性。北京的武統決策涉及許多因素,其中包括國際反應、台海作戰的困難度、經濟成本。

2023/06/06 | BBC News 中文

香格里拉對話:批評美國「冷戰思維」,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釋放全方位強硬信號

美國在2018年就俄羅斯武器購買問題對李尚福實施制裁。為表抗議,北京最近數次拒絕兩國防長對話的請求。在新加坡的峰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指責中國拒絕進行軍事討論。中國一名代表團成員向法新社表示,美方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是進行對話的前提條件。

2022/04/25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54年陶普斯輪事件:台灣與蘇聯一度劍拔弩張,引發國際關注?

就在各方高度矚目陶普斯輪事件時,9月3日至20日中共砲擊金門,國軍全力反擊,釀成台海危機,不僅引起全球關注,也讓陶普斯輪事件更錯綜複雜。或許,蘇聯考量與台灣發生大規模戰爭,勢必引起美國出兵干涉,決定嘗試透過外交方式解決。

2020/11/09 | 精選書摘

《南中國海》:中國能否部署不對稱的海空力量,破壞美國獨霸西太平洋的氣氛?

全球百大思想家、知名戰地記者兼戰略分析家――羅柏・卡普蘭――深入南海周邊國家第一手觀察分析。併吞南海以為中國內海,驅趕美國於亞洲之外,是中國為了經濟與戰略安全必須走的險棋。美國有可能讓步嗎?台灣與東南亞各國該如何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