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艾爾多安

雷傑普·塔伊普·艾爾段(土耳其語:Recep Tayyip Erdoğan,土耳其語發音:[ɾeˈd͡ʒep tajˈjip ˈæɾdo.an] ();1954年2月26日—;又譯艾爾多安),土耳其政治人物、伊斯蘭主義者、新鄂圖曼主義者及保守反民族主義者,2003年至2014年間連任三屆土耳其總理,自2014年起轉任土耳其總統,現任正義與發展黨領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6 | 蕭如芯

擔心遭「種族清洗」,數千名亞美尼亞裔逃離納卡地區

納卡地區停火後,數千名亞美尼亞裔因不信任亞塞拜然政府,擔心遭遇種族清洗紛紛逃至亞美尼亞。不過,大批人員流動也造成交通嚴重堵塞,無法輸送傷患、醫療用品與救援物資。另一方面,土耳其總統25日訪問亞塞拜然飛地納奇赤凡,該地區很有可能是亞塞拜然的下個戰略目標。

2023/07/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爾多安改口支持瑞典加入北約,換取重啟土耳其入歐盟談判,美議員:能嚇阻習近平與普亭

艾爾多安接受電視媒體訪問時表示:「幾乎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是歐盟成員國。我現在向這些國家發表談話,他們已經讓土耳其等待50多年,我將在維爾紐斯再度向他們發表談話。」他說:「首先應為土耳其加入歐盟打開大門,然後我們就會為瑞典打開(加入北約的)大門,就像我們為芬蘭打開大門一樣。」

2023/07/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登將出席北約峰會,稱戰爭結束烏克蘭才能入北約,將與艾爾多安商討瑞典入歐盟問題

澤倫斯基表示,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結束前,他並不期望烏克蘭真能加入北約,但他希望這次峰會能就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意向發出「明確訊號」。拜登指出,現在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將意味北約會與俄國開戰。

2023/07/07 | 精選書摘

《強人時代》:強人治理具有根本上的缺陷,最終會在中國以及其他地方瓦解

藉由對現實案例的詳實研究、細膩觀察與無數次面對面的親身訪談,《金融時報》獲獎記者吉迪恩・拉赫曼為我們揭示強人領袖所代表的政治文化,以及其對於民主體制、國際秩序和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更為我們展示了許多強人領袖的背景、政治理念和行動,尤其是他們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和宣傳機器來控制訊息和影響公眾意見。

2023/07/07 | 王昱晴

《黑海穀物倡議》恐將到期:為什麼「康斯坦察」這個羅馬尼亞港口對烏克蘭穀物出口這麼重要?

烏俄戰爭開戰已超過一年,烏俄兩國在聯合國和土耳其的協助下,簽訂《黑海穀物倡議》作為糧食出口的海上人道走廊。眼看三度展延的協議即將在7月18日到期,俄方聲稱沒有延期的必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7)日會面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討論烏克蘭的糧食出口未來該如何走。

2023/07/01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德州極端高溫51度逼近「生存極限」、普亭藉瓦格納兵變整肅異己

一名北非裔少年赫爾(Nahel)因在遇到警察攔檢時未停車,遭警方近距離開槍之後身亡。巴黎大城市近郊聚集許多族裔,他們時常指控警方執法過度粗暴,人權團體也指出,法國執法系統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此事件引起法國公憤,造成各地爆發多起抗議。目前,對少年開槍的警察已依非預謀故意殺人罪接受調查。

2023/06/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土耳其坎城影后稱《枯草》為女性困境而演,保守勢力轟「西方奴隸」呼籲封殺

梅薇迪茲達並不是第一位在土耳其受到批評的藝術界人物。艾爾多安執政20多年來,許多知名藝術家、歌手、詞曲創作者及喜劇演員都因作品而面臨恐嚇、鎮壓及威脅。土耳其政府試圖禁播電視劇、節目及外國音樂的例子也很多,理由範圍通常很廣,包括內容宣揚恐怖主義、鼓勵吸毒、侮辱總統、與當地家庭價值觀抵觸或提供不實文化資訊等。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水壩遭炸毀潰堤重大影響一次看:聯合國警告人道後果,艾爾多安向俄烏提議設國際委員會調查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表示,儘管卡科夫卡水庫外洩的衝擊規模仍在評估中,但「預料會對區域人道情況帶來嚴厲且長期的後果」,例如「洪水和快速流動水勢會把地雷和爆裂軍械帶到原本評估為安全的新地區,使得更多人落入險境」。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爾多安心腹費丹出任土耳其新外長,情報界第一把交椅神秘低調從不受訪

低調的費丹是位謎樣人物。在他的公職生涯中,從未接受過任何採訪,即使他本人及國家情報局成為媒體頭條,他也不曾開金口。過去幾年,國家情報局多次破獲以色列、伊朗及俄羅斯間諜網絡,成為國際及土耳其的頭條新聞。

2023/06/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爾多安展開第三任期:延攬前副總理入閣解決經濟危機,瑞典加入北約仍無突破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主管柏克(Emre Peker)說:「這暗示艾爾多安已注意到,民眾愈來愈不信任他因應土耳其經濟挑戰的能力。」然而,他認為,「希姆謝克的任命雖可能讓危機延後,但不太可能為經濟提供長期解決方案。」

2023/06/04 | 方格子vocus

土耳其大選:經歷高通脹、地震災情衝擊,艾爾多安為何仍能聚攏支持贏得連任?

從此次選舉結果來看,雖說兩人差距不到5%,但基里達歐魯終究是差了臨門一腳,顯見不論是高通脹或地震,都不能阻止艾爾多安連任。究其原由,除了土耳其反對勢力整合不彰外,艾爾多安成功調動「土耳其崛起」的新情境亦為關鍵。

2023/06/03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中國神舟16號載人升空、美國變裝皇后上街爭取跨性別權益

中國近年在太空產業的進展不斷,除了自力打造「天宮」太空站,還透過2019年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讓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將太空船放置在月球背面的國家,2021年中國也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至火星。中國在發展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處處受阻的局勢下,正試圖藉由太空計畫增加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並展開「魅力攻勢」。

2023/05/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保守心臟地帶與災區力挺艾爾多安,反對派拿下沿海省仍無勝算

南部災區是艾爾多安的鐵票倉,選前多數分析預測,艾爾多安將因救災不力及未能把關建築品質付出政治代價,不料選票開完後,災區仍是艾爾多安的天下,讓許多沿海的反對派選民憤怒,甚至引發推特上的筆戰,質問「災民到底在想什麼」?

2023/05/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艾爾多安勝選延續外交政策,扮演俄烏調人、持續「卡」瑞典入北約

有分析認為,艾爾多安已經從悍拒瑞典加入北約的姿態,取得足夠政治資本維繫政權,也給國外「土耳其講話有份量」的觀感。如今連任到手,艾爾多安對瑞典的立場可能放軟,在北約於7月舉行的峰會前默許瑞典加入。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艾爾多安續寫不敗傳奇,「人民之子」登基「現代蘇丹」

2013年艾爾多安首次嚐到民意大規模反撲,卻不但沒有訴諸和解及對話,反而重拳打壓,手也深入第四權,迄今土耳其約90%的媒體都掌握在政府或其支持者手中。第二輪投票前夕,土耳其多頻道齊播艾爾多安的政績廣告,在野黨候選人幾乎被消音。總統坐擁的空戰資源,可見一斑。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艾爾多安提倡伊斯蘭價值嚴控媒體,經濟危機無損政治強人聲勢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土耳其研究計畫主任恰普塔伊(Soner Cagaptay)指出,為了勝選,艾爾多安「機關算盡,依靠國家機構、依靠掌控訊息,並以恐怖分子或不夠穆斯林等說法妖魔化在野陣營。」在親庫德族政黨支持基里達歐魯後,艾爾多安順勢將對手描繪成為支持庫德族「恐怖分子」。在野勢力駁斥相關說法的言論當然無法登上主流媒體。

2023/05/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土耳其執政黨擬修正現行經濟計畫抑制通膨;西方外交官:若艾爾多安連任符合俄羅斯利益

由於外匯存底暴跌,有分析家認為,除非政府改弦更張,否則土耳其恐怕今年就會再陷經濟崩潰,導致通貨膨脹率再度飆升,國際收支壓力上升。熟知內情的高階官員說:「他們正就新經濟模式進行研議……由於現行模式無法持續下去,基本上,將會逐步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