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英語

英語(英語:English),直譯為英國語、英吉利語、英倫語、英格蘭語,是英格蘭地區的一支西日耳曼語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1 | 吳象元

「韓流」在菲律賓無所不在,但你可知菲國是海外韓國僑民在東南亞的最大據點嗎?

知名YouTuber德魯.賓斯基(Drew Binsky)曾以《How KOREAN is the PHILIPPINES?》為題,介紹他在菲律賓所遇見的韓國人。賓斯基在影片中提到,學習英文、生活成本較低和溫暖的氣候及沙灘,是韓國人移居菲律賓的主要原因,而菲律賓政府也順水推舟,特別宣傳菲律賓作為韓國人退休之國的選項。

2023/09/20 | 精選書摘

史書美《跨界理論》:當史碧娃克和一群女性主義者在台北傳統茶館相遇

數十年來,比較文學家史書美從台灣和美國兩個語境出發,關注這兩個語境有如維恩圖式般,有重疊也有分別的場域,更把這個場域,擴大到與世界史糾葛的大語境中,思考理論的各面向,諸如:批判理論、認可機制、比較方法、克里奧化、跨國主義、(不)可通譯性、種族論述等。

2023/07/31 | 精選書摘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假如新加坡不算奇蹟,世上還有奇蹟可言?

要在彈丸之地、小國寡民當中建構這個「非典型強權」,教育和兵役是兩個重要的渠道。新加坡國民還是兒童時,就開始愛國教育,培養他們對新加坡國民身分的認同感,並將國民身分塑造成壓倒所有其他民族、宗教、文化身分的第一身分,對一個多民族國家而言,這是殊不容易的。

2023/04/29 | 萬宗綸

只要談雙語教育就會提到「新加坡」,但台灣真的了解星國「雙語政策」嗎?

台灣因為要推動「2030雙語國家」,新加坡又成為被借鑑的對象,然而這種「新加坡自助餐」出現在台灣的公共討論中,到底要借鑑新加坡的什麼,每次都不是很清楚。究竟台灣人學英語,跟新加坡人學英語,能夠相提並論嗎?

2023/04/20 | 新加坡紅螞蟻

「你不能說英語,卻在新加坡超市工作? 」切魚工不諳英語事件,反映出部分星國人的不夠包容

今年3月時,一名婦女到新加坡城市廣場的超市買魚,來自中國的切魚員工疑似沒聽懂婦女的要求,導致魚被「切壞」了。這名顧客憤而質問該女員工不懂英語,為何卻能在本地工作?最終該名顧客在超市負責人調解下才離開,但因回到家仍憤恨難平,竟將整段過程的錄影放上網路,引起軒然大波後又才將影片撤下。

2023/02/20 | 精選書摘

《教養》:如果你認為英國人和美國人因為都說英語,所以很相似,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本書原文書名為「Bildung」,公認為「教養」概念最貼切的表達,意指「個人內在精神的塑造與充實完好,具有廣泛的知識、品味、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善惡的判斷力,外在表現彬彬有禮,言行舉止得體,內心良善」。

2022/08/03 | 李芯

高中引進英語外師計畫34校受惠,王船祭、搶孤、檳榔、SDGs全入英語聽講課程

屏東高中教務主任洪敏峰指出,聘請外師的目的是希望建置英語學習環境,很多學生本來比較害怕英文,或者只把英文當成考試科目,但透過外師的英聽課,可以讓英文回歸「語言」的本質。

2022/07/05 | 藍妮蒨

全教總憂「雙語政策亂象」國文教甄考英文、不考中文,國教署回應:選聘應先考量專長

對於雙語教育政策,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咸浩認為,不斷提高英語地位的政策背後永遠是「提升競爭力」這個口號,「但競爭力是什麼?是豐富的知識、精密的思考能力、活躍的創造力,不是『英文能力』,更不是『說英語的能力』」。

2022/05/10 | 藍妮蒨

推動雙語教育:花蓮縣教師甄選「考英語不考專業科目」惹議,教育處回應「複試有考」

花蓮縣推動雙語教育,目標2030年學校課程有3成時間採用英語教學,不過在111學年度教師甄試簡章公告中發現,報考一般類科的老師初試不考本科專業科目,只需考教育專業科目及英語,且各佔比50%,引發外界討論。

2022/04/05 | 人本教育札記

第一線教師哀鴻遍野,「雙語國家」為何成為語言學家口中「誤國誤民」的政策?

東海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何萬順直言,學習英語本身並沒有錯,但國家將英語定為第二官方語言,背後的含義可不是人人都要會英文這麼簡單,這代表的是國家對於外來語言、文化的定位。

2022/01/21 | 報臺

「2030雙語國家計畫」是政府的挑戰,也將成為台灣人走出島嶼的勇氣

我們若審視由賴清德副總統擔任行政院長時期所推動的「2030 雙語國家計畫」內容,會發現與日治、國民黨政府時代的語言殖民政策大相徑庭。重點在於提升學生與公務人員之英語能力,以具備國際經貿溝通的基礎能力。

2021/12/23 | 簡志峰(峰哥)

參考「沃土模式」讓英文融入我們的生活,才是「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重點方向

政府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但雙語教育壓力似乎只落在學校和英文老師,台灣依舊沒有「說英文的環境」,本文建議雙語國家應該以人民平日生活的英文環境建置開始做起,由公部門的文書和會議開始帶動,增加全英文的電視、廣播、和多媒體,補助使用全英文的企業,由上而下帶動學英文的文化。

2021/11/13 | 讀者投書

華麗的「雙語」王者,與依舊「新婦仔命」的本土語言

每次我看到關於「雙語」政策的各種具體作法、獎勵措施,總讓我相當感嘆,裡面所有的「英語」,如果都替換成「台語」該有多讓人振奮與感動?我甚至只是卑微地希望,那些「雙語政策」的資源,能不能「分一點」給我們台語?

2021/11/08 | 《思想坦克》

蘇貞昌為何獨厚英語?《國家語言發展法》和「雙語國家」的矛盾對決

蘇院長要文化部自己去想國家語言該怎麼做,但是雙語國家就行政院自己親自領軍,規格這麼宏大,讓人不禁懷疑,究竟誰才是國家語言?看起來,英語還比較像國家語言。

2021/10/26 |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

如何用英文讚美神隊友?超實用的英文讚美形容詞與良言佳句

同事們一起完成了一件大專案,想稱讚大家卻臨時找不到詞彙嗎?這邊羅列了工作情境中可能使用的稱讚用語,讓你一次學起來。

2021/07/29 | TNL國際編譯

加拿大史上首位原住民總督就職,因不諳官方語言法文遭批判投訴

西蒙此時上任,正逢加國殖民時期的原住民政策再度被檢視之際。近期,加拿大寄宿學校附近發現了數百名原住民兒童的無名塚,引發各界譁然。

2021/06/15 | 英語島

英文如何翻譯驚豔西方藝術圈的「三月之花」牡丹?

關於牡丹的英文,馬克・哈沃斯-布斯用了moutan,此乃音譯自中文的「牡丹」。這個moutan的拼法有著傳統威妥瑪拼音(Wade-Giles)的痕跡(以t代表注音符號的「ㄉ」),而且首音節mou疑似是「牡」字的舊讀(音「某」,《廣韻》莫厚切)。 

2021/05/03 | 留德趣談

母語者的責任:應該令自己的語言變得易明嗎?

非母語者的「錯誤」,有時反而豐富了母語者對自己語言的了解,學會了更多姿多采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