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指利用茶樹的葉子所加工製成的飲料,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調味,也可入中藥使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4 | 精選書摘

《減齡.抗發炎》:兒茶素有「天然人體保鮮劑」之稱,想要抗老化喝綠茶最有效

有「天然人體保鮮劑」之稱的兒茶素是茶類當中最重要的健康成分,約佔百分之十八至三十六的含量,是茶葉中最主要的抗氧化物質。除了具有抗氧化、降低血管硬化風險,穩定、控制血糖,部分研究還發現,兒茶素還有抗癌潛力。

2023/02/10 | 吳象元

風靡全球的泰式奶茶,鮮豔的橘色外觀原來是用「色素」調製?

泰式奶茶鮮明的「特色橘」到底是怎麼來的?如果用「手標牌」的乾燥阿薩姆茶葉在用過濾器沖泡,再加入煉乳和糖後顏色就會呈現橘色,不過如果查看茶葉包裝,其實就會看到標示清楚寫著內含「食用色素黃色5號」。

2022/05/03 | 潮健康

四招改善身體缺水危機:茶飲咖啡可以取代開水嗎?體內「鬧乾旱」看尿液就知道?

平時水喝太少要注意,現代人工作普遍忙碌,容易忽略飲水的重要性。為改善上班族普遍飲水不足的現況,衛福部國健署提出「四大正確飲水方式」,鼓勵民眾多喝開水以維持身體健康。

2021/12/09 | 方格子vocus

中國茶文化與茶藝發展(下):唐代煎茶法、宋代點茶法、明清瀹茶法,各有千秋

中國古代的茶藝發展,期間經歷了唐代以前夾雜他物的混煮法到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點茶法,再到明清時期的瀹茶法。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中國茶文化附著於茶藝也逐漸發展起來,兩者在發展的歷史軌跡上表現出亦步亦趨、互促發展的特點。

2021/12/09 | 方格子vocus

中國茶文化與茶藝發展(上):茶聖陸羽的《茶經》,是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標誌

提到茶的歷史,就不得不提有著茶聖之名的陸羽。陸羽所寫的《茶經》是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標誌。有關陸羽的生平,相傳陸羽是一位走失兒童,被僧侶收養。

2021/07/08 | 令狐少俠

為什麼我們熟悉的茶飲是葉片模式,而日本抹茶卻是粉末狀的?

為什麼日本的抹茶是粉末狀,而我們熟悉的茶飲卻是葉片模式呢?今天就請大家隨著少俠的腳步,一起窺探這抹茶的綠色神祕。

2021/06/26 | 照護線上

手搖飲熱量、成分比一比:茶和鮮乳這兩個很棒的東西加在一起,會「好上加好」嗎?

單喝茶或牛奶,都能提供人體所需營養元素,那,如果想「好上加好」,兩者一起喝會怎樣呢?答案並非事半功倍,而是事與願違。根據研究指出,由於鮮乳中的酪蛋白會與兒茶素形成複合物,反而失去了茶類裡的抗氧化物,受試者因此無法獲得喝茶的好處。混合茶和牛奶,多半是為了風味,而不是為了健康。

2021/06/20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金瓜三號」蔡威德:發揚坪林茶鄉文化,打造永續地方經濟

老化、人口外移、茶產業的衰退,傳統坪林的技藝與文化開始有了斷層。蔡威德思考,自己能不能在這裡做些什麼,用有系統的方式整合大家的努力,協助地方提升產業價值?

2021/05/11 | Health Concept 健康概念

喝茶都會醉?了解茶醉的成因與反應

茶醉時最明顯的特徵是,你的大腦是清醒的,可是身體卻不怎麼聽使喚。

2020/02/12 | 方格子vocus

茶多酚實驗室-五感六識品茗特展:感官與意識的深入探索

茶,不只是坪林的驕傲,也是普及於大眾生活、並且傳播到全世界的飲品,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環。首度以「感官品茗」為主軸的「茶多酚實驗室-五感六識品茗特展」,從科學角度解析抽象感覺,並結合優雅詩意的文學,帶領大家打開感官、深入意識,品味茶的萬千風情。

2019/08/25 | 食力foodNEXT

冰河時期遺留的茶樹品種,第一個台灣原生山茶「台茶24號」誕生

第一個台灣本土原生山茶「台茶24號」,在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多年的努力誕生。這沉睡千百年的原生茶樹品種,被譽為台灣茶界的「櫻花鉤吻鮭」,具有獨特蕈菇、杏仁、咖啡香氣。

2019/07/18 | 移人 Migrants' Park

追著茶跑的人生:蔡宇傑與他的「越南茶文化」研究

「越南茶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早在漢唐時期,就有茶葉貿易路線往來越南;雖然現在大部份人提到南越就直覺認為當地產咖啡,但其實有一段時間,南越的茶葉產量是多於咖啡的,這點連越南人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2019/03/04 | SuperFIT團隊

喝茶真的有助減肥嗎?營養師為你解答

建議各位千萬不要以茶來當做減肥的主要方法,我們可以適量的補充來協助並達到效果,但也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

2019/03/04 | SuperFIT團隊

喝茶對減肥真的有幫助嗎?營養師來為你解答

建議各位千萬不要以茶來當做減肥的主要方法,我們可以適量的補充來協助並達到效果,但也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