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喀什米爾44死恐攻事件,連重量級板球比賽都取消
揚言要發動報復懲罰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政府從2014年掌政以來,就希望與巴基斯坦和解,然而多年來的多起武裝組織恐怖攻擊事件使得和解遙遙無期。
力推改革的印度執政黨地方選舉慘敗,形象極糟的國大黨將重返執政?
印度執政的總理穆迪,被公認是印度有史以來能力最強的總理,也是印度有史以來推動改革政策最多的政府,為什麼連有政績的穆迪政府也可以輸成這個樣子?
在倫敦時裝周遇見來自台灣的純淨保養-綠藤生機
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登上倫敦時裝周的國際舞台,希望全世界看見台灣品牌展現的創新與研發實力!並於即日起至 2/23 特別推出「倫敦時裝秀指定保養組」,內含活萃修護精華露 2 瓶,讓消費者在台灣同步感受純淨保養帶給肌膚的美好改變。
「莫習會」達成百項合作,中印回暖但是否真能融冰?
中印在「莫習會」這場聲勢浩大、事發突然的領袖會議後,雙邊關係似乎一時有融冰及重新出發之勢。中印關係在國際的新形勢下,是否真將重新設定?而中印之間氣氛的改善,又是否對台灣在印度的佈局造成影響?
免跑銀行也能換到傳說中的低點?兌換外幣的划算小撇步
不分四季、想玩就出去玩,現在對國人來說全年都是旅遊旺季,而對於旅遊的規劃,不再只有上旅遊網站比較機票飯店價格、請年假、打包行李而已,如何提早在理想低點換匯,更成為聰明旅行者的必備功課之一。
印度史詩電影《帕德瑪瓦特》爭議:都是政客為了選票搞的鬼
表面上,數個月的流血抗議與暴力攻擊,口口聲聲是為反對《帕德瑪瓦特》片電影內容的「不恰當」,其實更大的原因與圖謀,是印度地方選舉在即,執政黨要鞏固選票的計謀。
「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下):敵友關係並不是非黑即白
建構「印太」概念的戰略價值,在於全球有三分之二原油與三分之一貨櫃運輸都需經過兩洋;東亞有八至九成原油都需經印度洋運輸。這種經貿聯繫反映建構「印太」概念之必要—東亞與南亞不應被視為隔絕的區域。
控糖.重生:一場糖尿病,喚起一家三代女性的改變與溫暖
每年都做健康檢查,就可避免常見慢性疾病上身?罹患糖尿病的「糖友」,就沒有享受甜點的權利?慢性疾病對病患人生的改變,就只有無情破壞、毫無良性回饋嗎?讓身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陳純慧,來告訴你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糖友生活。
「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上):來自美日印澳的「抗中」意識
美、日、印、澳抗中的敵我意識,為建構「印太」概念、進而建立相應的區域聯繫提供了理由,美國擔心中國會削弱其世界影響力,澳洲希望享受中國崛起的亞洲利益,亦同時能夠利用美國制衡中國。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印度廢鈔之後:沒打到貪腐黑金,卻先痛擊「白老鼠」工人
廢鈔一週年,印度的經濟還在努力站穩腳步,莫迪稱為「最勇敢的政策」。實際上,有勇無謀的廢鈔卻成了一場直接效益尚無感,副作用衝擊卻超有感的經濟實驗。
印度「東行政策」獨缺台灣:盤點台印政治、經濟、社會關係的缺口
維持自身在印度洋主場優勢的前提下,新德里當局刻意規避與北京不必要的地緣政治衝突, 目前也沒有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的能力及意圖。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印度選出賤民當總統:翻轉政經貧窮線,也鞏固莫迪總理連任路
印度總統柯文德被視為執政黨2019年大選吸票機,也是總理莫迪推動改革的關鍵。 然而外界對他所知不多,媒體甚至表示,看來只有兩人認識這名候選人:莫迪和老天爺。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印度人面對「混沌」的耐性
曾有媒體報導,印度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當上跨國企業執行長,其中一個特質是因為他們往往擁有更多的耐性,因為他們來自一個混亂沒有章法的國家,除了得在沒有秩序的情況下工作外,他們還得要有十足的耐心等待。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放下悲觀情緒,把眼光放長到未來30~60年,全球經濟增長趨勢對我們有利
只要沒發生恐怖主義核戰爭這類噩夢場景,你可以期望我的後繼者們在2075年回顧往事,並欣喜地發現他們的世界也比我們今天要好上三倍。
什麼都漲,就你的荷包沒漲?實現一家人的夢想,只有努力是不夠的
是否也曾在安靜的午夜裡,看著熟睡的孩子和伴侶,想著自己擁有的一切,有股暖暖的幸福感慢慢湧現。原因無他,因為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儘管偶有牽絆與限制,但也是甜蜜的負擔,同時你也發現,原來在自己心中早就許下了專屬於家庭的夢想。
我先生的阿姨只是路過,卻被軍人射殺身亡!一個台灣人的喀什米爾族群衝突觀察
許多喀什米爾人認為是印度「強佔」了喀什米爾,而且一直以來,政府對喀什米爾的經濟建設極少,只有而且在各方多加限制,使得本地發展有限,失業率高居不下。許久以來,喀什米爾人/穆斯林被塑造成為印度的問題族群,其他地區/宗教的人,似乎也認為就是他們破壞了國家的和諧,因而心生不滿。
喀什米爾暴動:國家認同只有兩種,「好的印度人」以及「叛國者」
印度政府在兩起事件的處理方式與隨後的事件發展,都再再的顯示出印度在種族、宗教、國家認同的不定時炸彈,可能隨時一觸即發,而印度在莫迪執政之後,社會中開始蔓延一種對「印度人」的單一想像,也造成越來越多的恐慌與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