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菁英

在政治哲學和社會學中,精英(英語:elite),又作菁英、選良,是社會中的一小群人,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優越的地位,控制了超過比例的財富以及政治權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1 | 讀者投書

柯文哲陷入傲慢的菁英思維,關鍵在於他對於「天生」的了解匱乏

柯文哲之流深信自己是菁英,柯文哲更荒謬的說出「若自己不贏,台灣就會完蛋」這類言論。柯文哲自詡為菁英,但筆者絲毫看不出他心中對於身為菁英的社會責任,更無法看出其願景和具體實踐,只充斥著「因為我優秀,所以我一定對」的邏輯謬誤。社會對菁英的期待是什麼?就拿柯文哲最驕傲的身份「醫生」來說明......

TNL+ 2023/09/22 | 傅紀鋼

高虹安為何惹毛不分藍綠的社會大眾?因為她反映了某種社會階層的價值觀

這些子弟因為家境優渥,眼中就只會看到上層階層的生活,如果自己聰明才智夠好,如高虹安那樣考得上名校,在體制內一路順遂,靠考試、靠成積、靠才智獲得白領階級的位置,她就會覺得:這些都是我應得的,因為我是菁英。這也是助理費案爆出來之初,高虹安會無頭無腦冒出北一女菁英論的原因。

2023/07/09 | 巷仔口社會學

中國高考神話:無法成為菁英的我們?985廢物們的自我剖白

我想以一個菁英大學中的年輕人們拼拼湊湊進入社會,用不同方式促使自己「成年」的故事,來瞭解那些制度化的培養菁英、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培養打工人的建制,以及在這些建制裡所長出的主體樣貌。

2021/09/02 | 精選書摘

《AI分析,前5%菁英的做事習慣》:菁英們工作時,看手錶的次數比一般人多1.7倍

作者越川慎司曾是美國微軟總公司的業務執行主管,目前擔任Cross River執行長,為了了解那些在職場裡,表現傑出的人和表現平平的人到底哪裡不一樣,他特別挑出25間大企業,樣本數共計18,000人,調查了其中5%菁英與另外95%一般員工的工作方式。 

2021/07/28 | 方格子vocus

比起自詡為「菁英」的左膠,我更害怕「悶聲發大財」的天龍人

在民主尚未成熟之時,比起自以為菁英,高聲疾呼公平正義的左膠;我更害怕的是明明握有社會資源,卻潛藏在民間獨善其身私自牟利,「悶聲發大財」的天龍人階級。

2021/07/26 | 精選書摘

《修辭的陷阱》:教育體系為什麼是菁英族群控制社會的理想機制?

本書檢視民主國家對於自由與平等的重視,點出宣傳對民主國家的威脅,就在於言論自由可能讓民主從根本上就難以穩固、甚至成為最大的威脅,這便是「顛覆型惑眾妖言」——也就是以某種值得支持的政治、經濟、理性理念為號召,真正的目的卻會妨礙那些理念實現的言論。

2021/07/23 | 《思想坦克》

百靈果之亂:「文盲以上菁英未滿」的台式民粹領袖,將無知與反智視為日常

多數我們熟悉的「民粹領袖」在表演「我們與你們同在」的同時,又隨時儲值菁英元素,形成一種「介於草包與不是草包之間」的狀態,才能恰如其分的繼續「自帶聲量」,這種行為雖不是一次性的顛覆,長期卻已對台灣民主產生結構的毀壞。

2021/03/21 | 桃乃木

「綠茶婊」已經是古早產物,現今是「茶藝師」當道的時代

煮茶是門藝術,紅茶綠茶普爾用的火候不一樣,放的茶葉量多量少都不是一個味道,把這些竅門運用於男女關係上,掌握人的心理與時間,一層一層通關,一直到能達到的最高等級為止,這樣基本上可以稱之為「茶藝師」。

2020/08/15 | 張宇韶

國民黨的「利益共生」結構,是「黨國菁英」走不出同溫層的主因

黨國與優秀青年之間存在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前者透過「溫良恭儉讓」形象創造可以被複製的標竿,後者則努力捍衛豢養自己的母體結構,然後再試圖細胞分裂。但這樣創造出來的人與論述,卻也總脫離不了黨國體制的同溫層。

2019/11/13 | 讀者投書

國民黨對不分區「安全名單」的評估,是謹慎還是樂觀?

如果選舉搞到只有蔡英文好,民進黨卻不好,未來政局也將形成大動盪,但如果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糾結於知識藍與菁英藍,致使韓國瑜的庶民路線只能做半套,也對蔡英文與民眾黨有利,由此可見這場選舉的空前複雜度。

2019/09/25 | TIME

美國頂尖名校的抉擇:提供窮人往上爬的機會,還是菁英私相授受的場所?

大學不是一個「選賢與能」的地方,而是菁英私相授受的場所。這樣的觀點不僅反映、更助長了民粹主義者對菁英更廣泛的反叛。美國總統川普所屬的共和黨中,有近五分之三的人認為大學對美國有害。

2019/08/27 | 湯米

【插畫】讓自己成為菁英的唯一方法

最適合他們的地方就是一群笨蛋的聚集地,不管說什麼,每個人都相信又崇拜,更不會被誰比下去,過得和神仙一樣舒服,即使一點意義都沒有。

2019/07/30 | 精選書摘

《收入不平等》:現代人並非天生比祖先聰明,而是工業革命讓智商增加

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天生就有能力、智力與才能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決定了每個人能爬到哪個社會階級。這種想法不僅非常普遍,也是用來替階級辯解的最佳說詞。不過這樣的想像並未獲得近期科學研究證實。

2019/03/15 | 果殼

你聽過「直銷」嗎——人進來、貨進來,然後勒?

根據一項中國傳銷報告的統計,平均一個傳銷金字塔底下,做直銷賠錢的比例從90%到95%不等,5%左右的人有賺錢,只有0.14%的人可以獲得高額獎金,不過,多數在直銷的人,都以為自己會成為這0.14。

2018/08/01 | TNL特稿

劉仲敬評《美國的反智傳統》:沐猴而冠的菁英

托洛茨基是每一個知識份子內心深處的夢想,正如《風月寶鑑》是每一個男人內心深處的夢想。美國知識份子和大多數男人沒有落到精盡人亡的下場,多虧他們是輸家。

2018/07/12 | 精選書摘

《美國的反智傳統》導讀:美國為何選出川普?本書就是最重要的解答泉源之一

美國的歷史實在太獨特,它是一個移民國家與墾拓社會,相對於歐亞的古老國家,美國文化很年輕,大家也會對它作不同的形容,但是用「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貫穿其中,這倒是聞所未聞。然而作者並非市面上一般語不驚人則不休的商業性寫作者。

2018/04/25 | 傅紀鋼

她打開了人生的視野,決定和「台灣上層階級培育出來的菁英」男友分手

B的問題,出在他是台灣現代社會培育出來的社會菁英,這種人事業心重、自我強,家庭背景講求功利主義,不在乎人文感性,個人的價值就是社會認可的成功,而非自我完成,所以只會把人當工具,是白領階級常見的代表人物。

2018/02/28 | 精選書摘

《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菁英獸群已聽到新國家主義的母獅吼聲,並開始奔跑

經濟學家已花數十年尋找自由市場模式的不完美。價格訊號受到市場操縱,壟斷的力量被用來限制供給和哄抬價格。資訊不對稱容許賣方藉隱藏瑕疵來剝削買方。這些發現雖被公開承認卻不影響總均衡,菁英只是一味地提出矯正的公共政策。壟斷藉由反托拉斯法來解決,資訊不對稱藉由保證來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