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
《愛你的敵人》:與歧視華裔的人面對面,往往可以打破他們的偏見
假設自己有歧視念頭的人,十位當中有九位與真人面對面時並不會歧視對方。看不到人臉,把人簡化為人口統計的身分表徵時,很容易就將「他者」去人性化。遇見真人,得知對方一絲一毫的人性脈絡時,就會產生連結感,而連結感可以摧毀歧視。
2020/04/12 |
譚恩美《喜福會》:母親的過去與我的童年,遠比書中四對母女的經歷還更黑暗
《喜福會》描寫了兩個世代間強烈的愛與誤解,這部書籍影響了許多人,聽見華人的心聲,作者譚恩美則直言:「這就是我愛母親的方式。我在她身上看見真正的自己,就藏在這身皮囊下,深入我的骨子裡。」
2019/04/24 |
台裔創業家「認真談政策」,成為2020年美國總統大熱門
雙親為台灣人的Andrew Yang從默默無名,到拿下民主黨內初選辯論資格受全美關注,用的就是以「人本資本主義」為核心的政見論述說服選民;同樣進行總統初選的台灣,希望候選人們,也能多花時間進行政策的辯證思考,而不只讓反智的言論成為硝煙,瀰漫戰場。
2018/12/17 |
上海與荷里活之間(下):已然西化的楊愛立,不得不接受陌生「母國」對她的誤讀
楊愛立剛剛展現過新女性獨立自強的正面價值之後,很快被要求扮演受到洋派思想腐蝕而墮落的浪女。由「新女性」到「壞女人」的轉變,背後是暗潮洶湧的、抗拒西方的中國傳統文化倫理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