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Tjuku,英語:Tsai Ing-wen;1956年8月31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法律學者與律師,民主進步黨籍,現任中華民國總統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8 | BBC News 中文

總統大選前捲起Me too風暴,首當其衝的民進黨如何回應年輕世代質疑?

性騷擾議題在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正式開跑時,成為意外的政治風暴。台灣輿論現在的關注焦點,首當其衝是在民進黨方面——該黨曾推動多起婦女參政及婚姻平權法案——現在將如何徹底改革回應外界,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質疑。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大教授揭開刀房內曾遭性騷擾;蔡總統3方向改革性平,陳建仁下令檢討法規建申訴機制

疑似性騷案件再爆一起,台灣大學醫學系黃姓女教授近日在臉書發文,指自己在一次開刀房的工作中,遭到某教授以言語進行口頭的性騷擾霸凌,自己站在對方背後觀摩開刀實況時,某教授說出「今天怎麼這麼小」的評論(意指某教授無法從背後感知她的胸部大小)。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蔡英文:2025非核家園政策還在,卸任前盼有核四廠轉型規劃

副總統賴清德5月底出席一項校園座談拋出將停機的核能機組,在緊急時刻重啟,外界質疑民進黨2025非核家園目標出現鬆動。總統表示,賴副總統當日被問及的是,假若台灣面臨「被封鎖」的極端情形,影響外部能源沒有辦法進來時的因應方式。

2023/06/06 | 讀者投書

民進黨內性騷連環爆,顯示出長官和制度對「金童」們真是呵護備至

民進黨近日黨內性騷風波未歇,不但並沒有如同翁文芳的角色得以接住受害者,內部申訴制度更是倒向被申訴人,讓申訴人不但須承擔曝光壓力,更出現向加害人道歉的荒謬景況,不禁讓人懷疑,民進黨所作所為首先考量的「都是為了黨內『金童』們的前途」。

2023/06/03 | 潘柏翰

蔡英文向黨內多起性騷擾受害者致歉,民進黨聲明支付受害者相關諮商及司法費用

吳沛憶等人指出,近期性騷擾事件中一部分受到指控的行為人,例如民進黨前青年部主任蔡沐霖,竟公開聲明將對控訴者提告。 他們表示,台灣是法治國家,他們尊重任何人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但同時,他們也不會坐視有權勢者,以司法為工具,恫嚇無權無勢的被害者。

2023/06/02 | 讀者投書

喵女皇 vs 賴金孫:相較蔡英文的傳奇逆襲色彩,賴清德順遂的從政之路顯得平淡乏味

攤開蔡英文進入民進黨之後的經歷,幾乎是一部小女逆襲的傳奇勵志大作,相比賴清德就像是個傳統呆板的「長孫接班」故事。而自知自己比較四平八穩的特質,蔡英文也不斷進行人設大作戰,反倒先天順遂的「金湯匙」卻成了賴清德現在的詛咒......

2023/05/30 | 李秉芳

總統府公布4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冤案律師尤伯祥入列,女性比例可望達歷年最高1/3

本次提名大法官人選包括最高法院法官蔡彩貞、監察院祕書長朱富美、台大法律系教授陳忠五及律師尤伯祥,假設立法院通過,15位大法官都是蔡英文所提。

2023/05/29 | 讀者投書

什麼是「政治設計」(上):柯文哲、蔡英文、韓國瑜如何透過設計與公眾對話?

2014年,犬良設計為柯文哲製作了一套完整的競選視覺,以六角形標誌及暗喻改革的波爾多紅打出了政治設計的前哨戰,接著在2016年由聶永真、陳聖智為蔡英文設計的競選視覺「點亮台灣」,真正將設計力與政治力連結,隨之而來,2019年韓國瑜競選主視覺公布後,也迎來了「模仿、致敬、抄襲之間分野」討論的高峰......

2023/05/26 | BBC News 中文

世界衛生大會: 《中央社》記者講述成功申請採訪證,卻遭禁止入內採訪過程細節

曾婷瑄表示,當時使用英語的聯合國工作人員,強調「WHO不再承認台灣護照」,對方又說若二人同時出示中華民國護照及「台胞證」(台灣公民入境中國大陸需要的證件),或可放行。但是,兩人身上沒有台胞證。「他聽起來很有歉意,態度也很好,強調是北京施壓。他說,若他讓我們進去,那麼他的工作將不保。」

2023/05/26 | 《思想坦克》

蔡英文總統累積了雄厚的國際信用,但未來能否轉移成為台灣的國際資產?

在蔡總統治下,現今台灣的國際信用累積相當可觀,這使得出了問題時,台灣往往不需要證明自己不是出問題的一方,反而是中國會需要向國際證明北京沒有製造問題,以及台灣才是問題的來源。正是取得這樣深厚的國際信任,讓台灣的外交操作有相對優渥的空間。

2023/05/20 | TNL 編輯

蔡英文就職7週年記者會:強調供應鏈關鍵地位,續推能源轉型強調「台灣不會缺電」

擔任民進黨智庫副董事長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呼籲重啟核一和核二,總統蔡英文今天表示,那是個人看法,執行上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去年綠電的發電已經超過核電,政府會堅定持續推動能源轉型,台灣不會缺電。

2023/05/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豬肉販之子從基層爬升,侯友宜將競逐總統大位,兩岸論述、黨內外整合挑戰嚴峻

在國民黨三階段整合中,人選出爐後,就是第三階段和非綠陣營的整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目前參選態度明確,侯友宜或是國民黨中央能否拿出籌碼說服,尚在未定之天,若最終確定2024總統大選「三腳督」,從各項民調看,都是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有利,這也是侯友宜進軍大位的最大絆腳石之一。

2023/05/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全台首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啟用,可大幅減少治療次數,自費4次療程約90萬元

光子治療大約需要30次,但重粒子可大幅減少治療次數,最少可4次、在一週內完成,最多則是12至16次、大約耗時4週,童先生一週內進行4次呼吸調控重粒子放射治療,去年11月腫瘤已完全消失,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並無任何復發情形。童先生說:「免吃藥、免痛苦,吸氣、憋氣就能完成。」

TNL+ 2023/05/16 | 余杰

【書評】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對變動中的台灣民情秩序,最為細緻入微的素描

小笠原對蔡英文和民進黨提出忠告:「在這次選舉中,不時聽到『不同意民進黨就是反民主』這樣的論述,這種論點跟『不愛共產黨就等於不愛中國』是一樣的思考方式,如果民進黨再堅持這樣子的想法,那就真的會政權輪替了。」

2023/05/10 | TJ

【關鍵眼中盯】覺得林月真「只能是」蔡英文,是對《人選之人》劇組最大的辜負

《人選之人》重塑了許多台灣政治環境的態樣,許多人也在不同片段看到各種真實世界發生過的事件影子。話雖如此,若強硬覺得劇裡哪個角色一定只能是誰真實世界的誰、哪個黨一定是哪個黨,在我看來有如辜負劇組的初衷:將各爭議平均分配給各黨與各個角色,讓觀眾脫離政治的二分法。

2023/05/08 | Abby Huang

美國眾議員莫頓提「炸毀台積電」震驚各界,他在論壇上還說了什麼?

被問到美國在晶片政策上如何對中國發揮威嚇?美國眾議員莫頓回答,「有個為了威懾而浮出腦海的有趣想法,就是讓中國非常清楚,如果你入侵台灣,我們將炸毀台積電」,莫頓解釋他不是在宣傳這個想法,但「這些是美國決策者實際上正在積極辯論的一件事情」。

2023/05/05 | Abby Huang

蔡英文電話祝賀巴拉圭總統當選人,巴國目標今年對台出口5萬噸牛肉

巴拉圭主要出口牛肉到台灣,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佔巴拉圭牛肉出口市場比例不斷增加,2022年巴拉圭向台灣出口了3萬8800噸牛肉和內臟,今年目標提升至5萬噸,為彌補無法出口到俄羅斯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