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蔣介石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譜名周泰,學名志清。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6 | 當代評論

回顧馬台外交:為何1963年印尼與菲律賓反對馬來西亞成立時,蔣介石卻大力支持?

1964年至1974年,中華民國曾經在吉隆坡設有領事館,這一切都要回歸到1963年的國際局勢。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新加坡、砂拉越與沙巴共同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但當時這政體的組成受到了印尼、菲律賓的反對,而當時在國際外交上處於孤立的中華民國,則積極爭取和馬來西亞建立進一步的外交關係。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10年跨海爭訟兩蔣日記抵台,國史館規劃10月底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今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

國史館表示,兩蔣文物包括蔣介石1917年至1972年的日記以及蔣經國1937年至1979年的日記正本,此外,有日記鈔本與影印本、家書、手稿、函電、隨扈日記、總統親批文件及外交電文與微縮膠卷等,不但是國家珍貴財產,也是研究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史料之一。

TNL+ 2023/08/23 | 許劍虹(Samuel Hui)

八二三砲戰65周年:一場戰役底定兩岸永久分治局面,不分外省本省都是同個戰壕裡的命運共同體

與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1954年的九三砲戰比較起來,八二三砲戰的最大意義在於大量本省籍充員兵的參與。再加上當時還有不少1949年從大陸撤退來台的老士官在金門服役,因此這是一場從真正意義上將外省人與本省人團結在一起的戰役。

2023/08/01 | 精選書摘

《評說蔣介石》:在史迪威將軍的日記裡,「花生米」幾成為蔣介石委員長之代號

美蔣摩擦最嚴重、最戲劇化的莫如史迪威事件。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羅斯福電告蔣介石籌組中國戰場,並以蔣為該戰場的最高統帥。蔣於1942年元月2日去電接受,並請推薦一位高級將領為其參謀長,於是來了史迪威(Joseph Stilwell)將軍。

TNL+ 2023/07/27 | 許劍虹(Samuel Hui)

韓戰結束70週年:要平等還是自由?兩位「反共義士」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藉由上述的不同經歷,相信讀者已經不難看出趙英魁追求的是「平等」,劉純儉追求的是「自由」。大家都熱愛「平等」與「自由」,但是回到那個兩極對立的冷戰時代,這兩大今日同屬普世價值的概念又是何等的難以相容。

TNL+ 2023/07/21 | 魯汶的袋熊先生

【中國的產權】12:軍閥穿上國民黨的軍裝,蔣介石為中華民國選擇了最糟的統一方案

台灣的省籍衝突其實並不簡單出在「本省」和「外省」的族群區別之上,而是出在國民黨當年合法傷害權的氾濫。兩蔣時代的外省權貴集團運用中華民國事實上處在「軍政」時期的漏洞,趁人民無法行使監督權時大肆魚肉百姓,為自己攫取利益,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沒錯,又是合法傷害權,怎麼又是你,怎麼永遠都是你。

TNL+ 2023/07/21 | 許劍虹(Samuel Hui)

印太為什麼沒有「北約」(下):英國反對與日韓矛盾,是導致「亞洲北約」破局的主因

已經與中共建交的英國,對允許中華民國加入東南亞公約組織非常有意見。英國從防衛香港以及對大陸貿易的兩個角度出發承認了中共,英國堅決反對中華民國加入東南亞公約組織,此為亞洲版集體防衛組織在1950年代無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2023/07/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兩蔣日記所有權爭訟10年,美國法院判歸台灣國史館,林孝庭:見證台灣民主趨成熟

出身台灣的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是兩蔣日記學術研究和訴訟案件背後的重要關鍵人物,他今日接受《中央社》訪問,對美國法院判決結果同時表示,歷史文物重返台灣,「標誌胡佛檔案館的階段性任務圓滿完成」。

TNL+ 2023/07/20 | 許劍虹(Samuel Hui)

印太為什麼沒有「北約」(上):最早提議「亞洲北約」的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

既然亞洲的反共國家都親美,為什麼沒能出現一個西太平洋公約組織或者印度-太平洋公約組織呢?想要瞭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談論的是「亞洲北約」的最早提倡者是誰。

TNL+ 2023/07/07 | 魯汶的袋熊先生

【中國的產權】11:民國為什麼亂?中國人幾千年來不知道沒有皇上日子要怎麼過啊

民國為什麼這麼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第一次實現自由放牧的狀態,第一次沒有人管。沒有皇上?沒有皇上日子要怎麼過啊?沒有人知道。於是想當然爾,百姓延續了過去的思維方式,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他們決定誰有槍就聽誰的。

2023/05/18 | 李芯

有團體冒名舉辦研討會稱「日本人是228事件元兇」,中研院:即時澄清,必要時採法律行動

吳思瑤發現,「中研院228研究增補小組」曾指日本人是228事件元兇、美國是幫兇;2011年稱228事件的發生主因是前台灣行政長官陳儀欺上瞞下,蔣介石沒有責任;今年的研討會提及王添灯是228事件策動者。

2023/05/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胡佛檔案館長:蔣介石日記是最多人調閱的館藏,驚嘆台美軍事合作史淵源深

魏肯表示,要理解歷史真相,研究兩蔣日記這類一手資料,有助一窺決策者當下思維,但個人日記呈現的僅是當事人視角,未必完全真實,閱讀時必須帶著批判性,因此胡佛檔案館盡力收藏各類檔案,包括右派法西斯、左派共產主義,不會以意識形態或黨派篩選。

TNL+ 2023/05/09 | 吳尚融

國民黨炒「疑美論」稱敗退台灣是美國的責任,所以親美的蔣介石要被清算了嗎?

今日的國民黨一方面聲稱要「親美、友日、和陸」,但一方面又徹底否定從蔣介石開始的親美政策,甚至對於將國民黨從中國大陸趕到台灣的共產黨都不敢批判。假若這真的是中國國民黨未來的路線,那麼該思考如何清算「相信美國」的蔣家父子了。

2023/04/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度前外交官:1950年代兩度斡旋美中,提案棄金馬換台海停火

顧凱傑寫道,依前兩次的台海危機來看,早在1950年代,印度就已把主權議題與台海和平分開看待,「台海之事即印度之事」(what happens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India's business)的政策得到確立。他在文中說,直到今日,這項政策依然適用,因為台海一旦爆發衝突,勢將影響印度的安全與經濟。

2023/04/19 | 《思想坦克》

今天的台灣讓人擔心,很容易使我聯想到1945年的國民黨

實實在在的說「壞人」太少也許對今日之台灣不是什麼壞事,但當你所要面對的是邪惡的共產黨時,「壞人」太少絕對不是好事。不討厭惡魔,怎麼面對真佛。

2023/03/28 | 德國之聲

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台灣民間為何波瀾不驚甚至「慢走不送」?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預算受到嚴格的監督,加以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台灣也瞭解到不可能用砸錢的方式來找到傳統意義上的友邦,所以開始了不以建交為目的的「實質外交」與利益密切國家加強往來。宏國外長率團到北京談建交的同時,捷克眾議院議長率團搭乘空軍專機到台灣訪問,反而更受到媒體的關注,這也顯示出過去的幾十年,台灣的外交已經跳脫建交與否的非傳統模式。

2023/03/19 | 精選書摘

野島剛《漂流日本》:遊走日本、台灣、中國政治舞台的「密使」一家族:辜寬敏與辜朝明(上)

雖然辜寬敏在談話中說贏了蔣經國,但最終台灣還是沒能留在聯合國。與蔣經國會面後,辜寬敏回到了日本,並向獨立運動的夥伴坦白此事。但這卻讓他受到徹底的彈劾,不只被解除委員長一職,也被聯盟除名。

2023/03/01 | BBC News 中文

228和平紀念日:台北市長蔣萬安面臨從政後的首次大考

葉虹靈表示,她同意在台灣,蔣萬安的「雙重身份」在面對轉型正義議題上「既敏感又責任重大」,蔣萬安是否在具體處理轉型正義議題的行動上有所展現,是台灣社會關心之重點,這包含怎麼處理台灣法律已經明訂的「移除威權象徵」,以及他一度提過的「中正紀念堂轉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