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字建豐,俄語名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Елизаров),出生於浙江奉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9 | 精選書摘

野島剛《漂流日本》:遊走日本、台灣、中國政治舞台的「密使」一家族:辜寬敏與辜朝明(上)

雖然辜寬敏在談話中說贏了蔣經國,但最終台灣還是沒能留在聯合國。與蔣經國會面後,辜寬敏回到了日本,並向獨立運動的夥伴坦白此事。但這卻讓他受到徹底的彈劾,不只被解除委員長一職,也被聯盟除名。

2023/03/01 | 人本教育札記

將台灣民主化歸功於蔣經國,豈不正提醒我們,威權遺緒尚未消褪?

蔣經國日記中有許多他與底層大眾接觸的記載,他關心農村的生活改善,不捨榮民弟兄困苦。親近底層大眾並不是「演」出來的,反而是繁重公務下僅有的快樂時光。但蔣經國同時是「穿著西裝的帝王」,缺乏現代國家的國民權利、自由民主觀念,並對民主政治遊戲規則十分厭惡。

2023/02/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辜寬敏一生推動台獨,曾面諫蔣經國反攻大陸不可行

辜寬敏長期倡議和對岸是「兄弟之邦」,他認為台灣與中國是兄弟之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且中國經濟發展順利,當初是靠台灣幫忙,中國應該以哥哥的立場,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承認是對等的「兄弟之邦」,並幫助台灣加入聯合國。

2023/02/03 | 精選書摘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蘇俄在中國》整本書所講的是,根本一點都不可能信任共產黨

書中除了基本歷史回憶錄饒富興味以外,蔣還放入了理論的部分——《反共鬥爭成敗得失的檢討》和《俄共世界革命戰略》。但是,無論從歷史還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是冗長乏味的。所附的《辯證法研究》也一樣給人如此的印象。

2023/01/18 | 《思想坦克》

李登輝百歲冥誕的思考:世上再無李登輝,或者說,人人都可以是李登輝

只要我們自己生活有餘裕,有深刻的思考及認真的行動,我相信我們不需要再有李登輝先輩那樣的政治英雄,不要再一次造神——我們只有靠自己,世上再無李登輝、或者說,人人都可以是李登輝。

2022/11/30 | BBC News 中文

台灣九合一選舉四大要點:藍勝綠敗,抗中保台、修憲複決與2024大選

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對《BBC中文》分析指,整體而言這對綠營更有利,但是也不能忽略年輕人對民進黨日漸不滿的現象。 「年輕人比較不像老一代有政黨慣性,他們的票是流動的。 台灣已經有反對社會的形成,意思是做不好你就下台,我投給你不是因為支持你,而是因為反對另外一個,這是民主發展的一種進步,台灣也慢慢發展到了這個階段。」

2022/09/28 | 歪脑|WHYNOT

「第三位蔣總統」?蔣家政權的幽靈,仍在島嶼上空遊蕩

無論如何,在民進黨歷經了兩次執政、數十年的運動努力後,眼看時機終於成熟,可以逐步溫和「去蔣」的當口,卻冒出蔣萬安這位程咬金,讓許多人意想不到。也讓民進黨在台北的「去蔣」運動平添變數,必須更加小心,以免去蔣不成,反而讓民眾同情蔣家,平白給蔣萬安送了箭,得不償失。

2022/09/09 | 疑案辦

台灣史上最大金融弊案「十信案」(五):江南案與十信案後,擔憂情治系統失控的蔣經國出手了

這種無法控制情治系統,無法在現代國家轉型與威權體制之下保持平衡的擔憂,在1980年代的蔣經國心裡,一直盤據著。儘管蔣經國的意志積極地介入了十信案,看似和黨國一直以來相近的作法下,卻指向了對「白色恐怖」機器根基的拆除。

2022/09/08 | 疑案辦

台灣史上最大金融弊案「十信案」(四):從王昇掌權到十信案,反映黨國體系的平衡正在瓦解

儘管注意到江南案與十信案對國民黨統治正當性帶來的壓力,但很少問到:這兩個案件對蔣經國的決定,起了什麼作用?於是便無法說明,為什麼在1980年代初期,一方面有現代化治理與開放政權參與的趨向,一方面卻不斷有政治大案發生。

2022/09/04 | 疑案辦

引爆反美示威的劉自然事件(七):命案成為國際事件,蔣經國是背後的藏鏡人嗎?

蔣介石政府確實如藍欽所建議的,努力修補雙方的關係,美國官方態度也逐漸趨於緩和。畢竟,雙方此刻還是彼此重要的盟友,但美方依舊相信五二四事件背後少不了蔣經國的涉入。

2022/08/18 | 精選書摘

余杰《偽裝的改革者》:李登輝何以戰勝林洋港,成為蔣經國的接班人?

在本書中,余杰進一步分析了鄧、蔣的列寧式(或半列寧式)黨魁本質,闡明兩人均維護黨國體制、以黨代國,採用特務治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更具卡里斯瑪魅力、統治更有個人風格的毛澤東和蔣介石,鄧小平與蔣經國更像是官僚體系之中的「平庸黨棍」,因此也更容易被包裝形塑為「改革者」。

2022/08/18 | 精選書摘

余杰《偽裝的改革者》:台獨、美帝和中共,蔣經國的「三合一」敵人

在今天的中國與台灣,鄧小平和蔣經國政治神性依舊。而本書認為這是華語世界最巨大的神話和最可怕的迷思。作者余杰別出新意地把鄧小平和蔣經國放在一起比較分析,挑戰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的《鄧小平時代》和陶涵(Jay Taylor)的《蔣經國傳》這類讓華語知識分子以為有西方背書、貌似客觀的歷史定論。

2022/08/16 | 余杰

病夫治國(下):蔣經國死亡是給台灣最好的禮物,鄧小平逝世對中國卻連禮物也算不上

一九九七年的共產黨沒有像九年前的國民黨那樣強迫萬民(尤其是學生)為領袖之死哀嚎,沒有試圖「製造悲痛」,這是不是一種「進步」呢?這不是一種「進步」,而是「獨裁者的進化」。

TNL+ 2022/08/15 | 余杰

病夫治國(上):無法退休的蔣經國和退而不休的鄧小平,都是「狂妄症候群」患者

蔣經國的早逝,為台灣政治「破局」提供了可能;鄧小平的長壽,卻成為對中國的詛咒——若鄧小平(包括八大元老)早死十五年,由胡耀邦和趙紫陽聯手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中國後來的道路必將大不相同。

2022/07/23 | 精選書摘

李桐豪《紅房子》:當年圓山理髮廳五個理髮師,蔣經國來了,唯獨指名他服務

從日治時期至國民黨遷台,一代強人逝世、極權垮散,在紅房子裡勞碌兜轉的小人物卻從舊時代走進了新時代。一走進紅房子,宮殿裡的廊道間、轉角處,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終將一一被述說。

2022/07/1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紅房子》作者李桐豪:人物採訪讓我「享受不斷從別人戶頭偷錢的快樂」

李桐豪讀遍多年來所有與圓山大飯店相關的舊報紙,《紅房子》裡幾乎全是網路搜尋不到的老歷史,「最迷人有趣的故事,是Google不到的資料。」由受訪者娓娓道來,李桐豪仔細聆聽,循線切入,記憶終能成文。

TNL+ 2022/04/08 | 劉威良

蔣萬安說「兩蔣為台灣民主打下非常好的基礎」,在德國這類言論就是犯罪

蔣萬安的言論讓人看到,獨裁者的傳人又再度站起來了,他用被害人的血淚青春所建立的民主社會來傷害被害人,還要被害人感恩殺人的「福澤」,蔣萬安其實就是當年殘害台灣人民的共犯,他用語言暴力再度侮辱傷害台灣被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