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字建豐,俄語名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Елизаров),出生於浙江奉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4/06 | 精選書摘

張祖詒《總統與我》:經國先生邀請的台籍地方耆老唯獨吳三連缺席,我想關鍵人物是副總統李登輝

一百零四歲高齡的張祖詒先生,感負歷史責任,以兩年的時間,伏案追憶他與蔣經國總統的工作與情誼,親撰《總統與我》,重現那個時代的治國與施政理念,彌足珍貴地記錄了經國先生真實的性格與行事。

2022/01/30 | 讀者投書

蔣經國跟民進黨看起來都是「反共保台」,但兩者可以相提並論嗎?

許多人都在質問「國民黨怎麽不反共」,仿佛民進黨已成「反共」的代表,但民進黨如今所謂的「反共」和過去蔣經國的「反共」是一回事嗎?而只要反共,就代表「蔡總統始終跟著經國先生走」嗎?

2022/01/28 | 張宇韶

蔣萬安打「經國牌」,怎會有人拚命想證明自己是「台版金正恩」呢?

中二補選的政治效應餘波盪漾,正當顏寬恒被見證他父親是顏清標時,蔣萬安迫不急待提醒大家「我爺爺是蔣經國」。明眼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個聰明的政治選擇,雖然我們都知道萬安非常無奈。

2022/01/27 | 傅紀鋼

蔡英文「肯定蔣經國」讓轉型正義推動者情何以堪?也許她根本不在乎

蔡英文出席蔣經國園區的開幕典禮,讓藍綠都氣得跳腳,認為她只為選票考量,或是抗中不能大於轉型正義的價值。但這些批評者真的懂蔡英文嗎?熟知她的人就知道,她之所以會這麼做,就是因為所謂轉型正義或國家正常化等理念,她根本不在乎。

2022/01/26 | 方格子vocus

蔣經國差一點死在共產黨手上,因此成為最堅定的反共者

能清楚認識敵人,才知道敵人的危險,才會明白如何反制這個敵人。蔣經國就是這句話的最佳實踐者。他差一點死在共產黨手上,因此成為了最堅定的反共者。

2022/01/25 | 李秉芳

蔡英文「肯定蔣經國」惹議,前文膽姚人多:轉型正義如何在總統公開紀念威權統治者下繼續推動?

姚人多也強調,他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打臉蔡英文」,更力讚蔡英文是一位好總統,國民黨任何一任總統都比不過她。

2022/01/20 | 精選書摘

張友驊《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余的品格不容置疑,但知人論世的判斷卻有偏差

余英時《回憶錄》寫香港篇幅幾近全書四分之一,絲毫不掩飾對香港「第三勢力」的溫情與諒解,卻對情治單位與他的接觸隻字不提。依據《回憶錄》中的斷點做歷史連結,可以發現許多駭人事實,本書即在找尋他「失落的歷史環節」,重新認識余英時。

2022/01/20 | 精選書摘

盧建榮《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余政學商三棲通吃,廢中央研究院及附屬院士制,此其時矣

余門子弟產出貧弱,卻以分贓方式,近親繁殖,演變成學術世襲制,寡佔資源、職位和獎項,養成年青學子抱權勢者大腿的壞風氣。如此荒腔走板,處處雙重標準,全然不見是非與公正,史界如何培育出大家?

2021/12/29 | 疑案辦

解嚴後仍難逃黨國毒手的「郭廷亮匪諜案」(中):孫立人案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皇儲」蔣經國

在中華民國播遷來台之後,蔣經國逐漸受到其父親蔣介石的重用。而他升遷的最大障礙,就是正直憨厚的孫立人。孫反對特務治國、深受士兵敬仰、又與美國關係良好。只有除掉了他,蔣經國才能取得皇儲之位。

2021/10/25 | 精選書摘

劉仲敬《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黨外不待解嚴,即以神風隊員挑釁姿態衝破紅線,賭民主化必勝

劉仲敬認為,東亞大陸的歷史自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政」以降,歷經二千餘年的憲制歷史從未有過根本改變。然而「中華民國」的建立,從憲制的角度看,卻是東亞大陸二千餘年以來未有之變局。

2021/10/07 | 許劍虹(Samuel Hui)

深藍,國民黨主席選舉真正的勝利者(上):從反共抗俄到親中反美

對於自認在台灣是少數派,且慢慢被邊緣化的「深藍」族群而言,他們深信自己過往在黨國時代的權益,能夠在兩岸推行「黨對黨」談判,也就是所謂「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前提下得到恢復。

2021/08/04 | 精選書摘

《堅毅之路:吳敦義》:一篇〈台大人的十字架〉社論轟動一時,還獲得蔣經國約見

半世紀多以後,他回眸,那時確實年輕氣盛,看到很多台大青年頹廢、強說愁,也是恨鐵不成鋼,因為很多國家的國魂都是靠該國的第一名校振興的,台大是台灣第一學府,台大魂沒有了,「還說什麼中國魂呢!」

2021/07/30 | 精選書摘

《李登輝秘錄》:來自蔣宋美齡的施壓,郝柏村「那次真的是拂曉政變」

本書匯整作者長年多次採訪李登輝的口述資料與大量文獻,揭露相關機密檔案,並且採訪多位周遭重要人士,包括日文秘書、親近友人、政界人士等,呈現出李登輝的完整面向,透過史料與真實人物的回顧,勾勒出這位叱吒風雲人物的一生。

2021/06/29 | 田中健人

【書評】《蔣經國的台灣時代》:小蔣明顯是國家利益優先、感情先放一邊的政治人物

有些人認為林孝庭這本書把蔣經國寫的太美化,我倒是認為,透過日記所呈現的,當然是蔣經國第一人的視角,美化很難避免,但反而因為這樣的視角,讓後人可以看見蔣經國面對挑戰時,實際的心情,這反倒是客觀的歷史鳥瞰視角做不到的事。

2021/05/28 | 精選書摘

《劫後餘生》:好謀善斷的李登輝,把政治玩弄於股掌之上、出神入化

李登輝本來在當時政治環境下,如好自為之,有可能成為「政治家」,卻一意孤行,不聽信時任外交部長的錢復等策士的忠告,令人大失所望,不勝感慨。

2021/05/25 | 精選書摘

《蔣經國的台灣時代》:蔣經國眼中的「台獨」與外國勢力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